【新华每日电讯】编制与职能匹配待何时

15.12.2015  11:54

  12月7日凌晨,湖北巴东协警董世军酒后枪杀KTV员工,引发社会关注。巴东县委日前发布通报称,该事件系涉事协警操作失误所致。(12年14日《京华时报》)

  近些年,公安部门有“协警”,城管部门有“协管”,各职能部门聘用临时人员“代工”现象极为普遍。其后果是,“协警”“协管”等临时人员“惹祸”的问题时有发生。这再次说明,政府职能部门人员编制与职能业务不相匹配的矛盾已不容回避。

  把大量面上巡查、直面百姓的杂事交给临时人员,是一些地方公安、城管等部门的通常做法。这些部门苦于编内人员不足,不得不聘用编外人员充实一线力量。但是,临时人员鱼龙混杂,从业素质低,法律观念差,难以依法依规工作,“出事”是迟早的。

  另一方面,聘用人员工资低,劳酬失衡,难以安心尽职做事。一部分人“混进”权力部门,潜藏着一个可怕的私念——狐假虎威,弄权营私。比如巴东这则新闻中,董世军当时从私家车内拿出一支高压气枪摆弄,正是聘用人员素质低、摆威风的生动写照。

  十八大后,纪委监察系统调整机关内设机构,加强办案力量,办案职能部门人员编制比例增大。这就是“人员编制与职能业务相匹配”的有益尝试。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根据部门职能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做到人员配置与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既不人浮于事,也不要闹人荒,执法执纪、依法行政才有可靠的人员保障。

  视“人员编制远不能胜任工作业务”而不见,任由部门各显神通招人代工,已被现实一再证明隐患重重。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治理方式,该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