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比利时为何成为极端势力藏匿之地?

22.03.2016  21:09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当地时间22日,布鲁塞尔的扎芬特姆机场刚刚发生两次爆炸,并造成数人死伤。随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一个地铁站也发生爆炸,据称,发生爆炸的地铁站靠近欧盟总部大楼。

其实,在去年巴黎遭遇恐怖袭击后,比利时就成了反恐焦点,因为策划和袭击法国城市的恐怖分子有多名与比利时有关。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西北的莫伦贝克区,甚至被称作“圣战分子的天堂”。在观察人士看来,人口只有1100多万的比利时存在严重的“激进化”问题,这样的情形并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9·11”时比利时就已走到国际反恐的前台。《环球时报》曾对“比利时为何成为极端主义青睐的藏匿地”做过调查。

巴黎恐袭后,比利时的莫伦贝克成为各方“解剖”对象,数名袭击者与该镇有关联。莫伦贝克的确恶名在外。莫伦贝克区隶属于布鲁塞尔大区,从游客如织的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向西步行15分钟,跨过布鲁塞尔—沙勒罗瓦运河,当发现道路两旁的建筑越来越破败时,就算真正进入了莫伦贝克。BBC此前报道称,莫伦贝克是一个大型穆斯林社区,人口稠密,失业率高。在上世纪80年代比利时重工业衰败之前,因靠近运河,莫伦贝克成为底层工人的聚居区,许多穆斯林移民也住在这里。但随着重工业的衰落,这里开始没落。记者几次开车经过,发现运河两旁都是空置已久的厂房,毫无生气。

在比利时,大多数人听到“莫伦贝克”也都会嗤之以鼻,说“那里是政治失败的代名词”“比利时之耻”等。

莫伦贝克与安德莱赫特比邻,两个区的交界处在周末有露天集市,记者经常开车前去买菜。但是,每一次路过莫伦贝克,记者都有一种想快速通过的念头。狭窄的道路,拥挤的车流,脏乱的街道以及满街闲散的年轻人,都给人一种不安全感。有许多记者在这里被偷、被抢甚至被砸车。这里的一家中餐馆在夜间营业时被抢劫数次之后,也变得只做午间生意,发誓再也不在晚上开门了。每当记者向当地人提到这个地方,他们都认真地劝记者:“布鲁塞尔警察巡逻一般是一个人,在安德莱赫特必须两个人结伴,莫伦贝克则是绕开不巡逻。我们开车宁可绕远也不会经过那里。

莫伦贝克折射出比利时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有数据称,2014年比利时是西欧国家人均为好战组织提供最多外国成员的国家,每百万人提供了40名武装分子。德国《世界报》提到,欧洲多国推特上,支持“伊斯兰国”(IS)的言论比例相当高,在比利时高达31%。

对于比利时的“激进化”,英国《卫报》曾回顾了几则历史问题:20年前,比利时警方调查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武装组织”(GIA),进行住宅搜查时发现一份阿拉伯文文件,第一页是有关向“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奉献的内容。这是在欧洲发现的第一份“圣战”手册,而GIA只是诸多在比利时落地生根的恐怖组织之一。另一件事是,2011年9月9日,即“9·11”前夕,在阿富汗北部,最后一个对抗塔利班的人——马苏德将军被两名持比利时护照进入阿富汗的恐怖分子刺杀。

比利时何以如此?在记者看来,这个话题真是有的可说。美国媒体在批评政府无所作为时经常会说,“难道你想让我们国家变成比利时吗?”2010年前后,比利时曾经18个月没有中央政府,不过地方政府各司其职,人民生活井然有序,也被传为无政府主义的佳话。

一位比利时人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上世纪80年代之前,比利时的重工业相当发达,主要集中在法语区,“所以法语区特别特别富,你都想象不到有多富”。富裕的比利时人不愿干一些开隧道挖运河的工作,就从摩洛哥招募工人,工程结束后,政府同意这些人在比定居,然后来自摩洛哥的“七大姑八大姨”均来投奔,再加上在比利时的移民人口生育率高,所以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比利时的重工业逐渐衰落,特别是法语区的经济状况一蹶不振。以莫伦贝克为例,目前的失业率达到30%,高出全国平均数近3倍。

另一方面,比利时的党派斗争和地区自治政策助长了极端主义威胁。此前莫伦贝克自治市市长是社会党人穆罗,“他妻子是摩洛哥移民,在他执政的20年里,在预防街区暴力、社会融入和促进就业方面没有什么成就,只是允许大批移民前来定居”,在莫伦贝克教书的瓦格纳老太太张开双臂,作出欢迎的姿势,“但他面对媒体的批评,却说自己执政期间没有出过什么问题,现在执政的自由党人才应该负责——你让一个才执政3年的女市长做什么?”

经济、政治、宗教问题只是极端主义的温床,真正促成恐怖主义行为的则在于这里“黑市”猖獗。布鲁塞尔火车南站据说什么都能买,枪支?没问题!有报道称,年初法国《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年中未遂的法国火车恐怖袭击案中的枪支都是在这里购买的。

因此,同巴黎大区、马赛地区的大城市郊区地带一样,这些容易藏匿极端主义的地方的共同特点是:存在各种与极端主义有关的协会组织等,外国移民聚居率高、失业率高、低收入人口多、社会环境差,存在一系列贩毒、武器走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