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毯之都 丝路情怀——2017青海国际藏毯展特刊

02.06.2017  21:15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

  漫漫丝路,泽遗百代。

  当“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构想成为发展共识,当沿线各省区向西开放的号角吹响,青海又一次迎来了加快融入、开放发展的新机遇。

  从首次举办,到如今融入丝绸之路新元素升级举办,藏毯展会展现出的创新力、推动力、生命力和国际性、专业性、民族性,越来越令人坚信:高原之巅举办的藏毯展,正在成为青海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

  十三年,在历史长河中转瞬即逝,而对于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来说,从最初的蹒跚起步到如今的亭亭玉立;从最初的十几家参展商到现在的上百家;从最初三个国家参展到现在全球七大主要地毯生产国参加,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行业展会,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地毯盛会,承载着青海通往世界的使命。

  一路走来,藏毯展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普通的产业产品展示展销会演变成国际专业品牌展览会,走过了一条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不断革新发展模式、不断更新发展内涵的发展之路,已发展成为我国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影响力的国际性专业展会,与“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并称的我省三大重要经贸活动之一。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重要节点省份,如今的青海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感召下,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乘势而上,主动出击,运用人文优势、特色资源打开发展新通道,借助各类国际展会和国际赛事,搭建起“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经贸、文化、旅游交流平台。

  这是一个展会,也是一次欢聚。

  魅力四射的青海,正捧起精美的藏毯,给世界一个美丽的拥抱!(作者:陶成君)

  丝路“青海道”迎来别样春天

  中国(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圆桌会议召开

  2004年,首届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藏毯展的举办进一步深化了国际间产业经贸交流,也为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了合作领域。

  2014年,青海在西部省份中,率先举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圆桌会议,达成一批新的政府间、企业间合作协议和经贸合同。

  2015年,青海在土库曼斯坦和尼泊尔设立经贸联络处,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并与沿线国家确定了41个合作交流项目。

  如果说2100多年前张骞通往西域的“凿空之旅”打开了中西方相互了解的通道,那么今天新的全球格局之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则为人们勾画了一幅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新蓝图。

  “中国藏毯之都”声名鹊起

  千年前,当商队带着货物,往来于欧亚大陆时,青海是陆上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两条大动脉交会处的重要驿站,在这里总是能听到阵阵驼铃声,见到风尘仆仆的商旅。

  有人说,全球80%的地毯生产国都没有离开两条路,一条是沿丝绸之路,以古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是依托波斯文化的波斯地毯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条是沿唐蕃古道的青海、西藏、尼泊尔、印度,也就是丝绸之路南路,是依托藏民族文化起源发展的藏毯生产大地区。而在这两条道路上,波斯地毯文化不断与藏毯文化相互交融。有专家考证说,中国地毯编织工艺正是随着古丝绸之路经过中亚带到了中东和欧洲,中国人在见识了代表波斯文明的波斯地毯的同时,外国人也同样了解了藏毯文化。

  青海正是以这样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孕育了国际地毯界的奇葩——藏毯。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举办十余年来,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国际化、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化的地毯展会,成为地毯品牌展示、地毯业界合作、地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并产生了显著的规模效应、产业效应和品牌效应。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地毯生产历史悠久、毛绒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独特的优势,围绕打造世界羊毛地毯制造中心和国际藏毯生产集散地的目标,形成了以藏毯生产为龙头的特色毛纺织产业集群和集原辅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中介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成为全国最大的手工藏毯生产和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藏毯之都”。

  今天,青海正凭借着“藏毯之都”这张亮丽的名片在国内外声名鹊起,一场以藏毯为名的国际盛会——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推动青海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青海。特殊的地缘优势、重要的战略通道、有力的资源支撑、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民族宗教的共通连接……青海向西开放的种种优势一一显现。

  从有形到无形,从高原到世界,在岁月砥砺磨练中,在优势资源加快转化中,在开放融入纵深递进中,在立足大战略构想创新中,青海不断凝聚起藏毯展会品牌的力量。推开藏毯展会青海之窗,我们看到:地毯生产历史悠久、毛绒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独特的青海,随着藏毯展会品牌效应日益提升,如今已经逐步成为象征世界地毯发展的高地。在这里,世界地毯一流的产销企业聚集,世界一流的地毯生产技术闪耀,世界最珍稀的地毯精品荟萃,世界最广泛的地毯交易对接,青海的、国内的、国际的企业发展壮大……

  在一届届品牌展会的推动下,一个个品牌企业实力增强,一个个品牌产品诞生树立,青海品牌走出省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世界品牌走进中国,信息流快速流动,动力源加速生成,世界地毯产业发展的梦想从青海高地放飞。

  有了机遇,有了优势,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洪流中,青海以更加积极的主动性,更加主动的融入性,更加融入的开放性,努力构建着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格局。为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近年来,我省先后组织经贸代表团分赴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国家进行经贸学习考察,达成了多项经贸、文化、教育合作意向。

  海东主动作为融入“一带一路”

  在北京举办青海与土库曼斯坦经贸合作圆桌会议,与土方在毛纺原料、机械设备、营销网络建设等领域签署一批商业合同并付诸实施,实现双方经贸合作零的突破;积极谋划设立综合保税区,不断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国际商城建设,打造我省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充分发挥循化县独特的人文环境、产业聚集和与中亚的族源关系等优势,努力推进循化“清真食品用品产业园”建设。

  海东市在吉尔吉斯斯坦首次举办经贸合作暨特色产品展示会,集中向国外友人展示海东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民族风情、制造业、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业、拉面经济等。同时,海东市人民政府还发出“海东之约”,邀请吉尔吉斯斯坦各界人士参加海东市举办的青海(海东)首届高原特色农产品展交会,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携手开创美好未来……

  在向西开放的新征程中,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各大品牌展会的平台、窗口、桥梁、纽带作用越发显现,成为青海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力抓手。

  “一带一路”战略宏伟构想自提出以来,跨越万里海域,牵起亚欧非多个经济圈,勾勒出世界上最壮美的经济走廊,绘就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借势“一带一路”规划,青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去拥抱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努力发挥一头连着中亚市场、一头连着青海产业的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化浪潮。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会展平台,青海与兄弟省区的经贸合作不断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交流、合作不断加深,区域合作、内外联动的局面进一步打开,越来越多的省外、国外客商纷纷走进青海。

  寻求合作、谋求共赢的强烈愿望在脚踏实地的实践行动中一步步实现,一串串累累硕果为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断添助着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向西开放”经贸共同体日渐强大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重要节点省份,如今的青海,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乘势而上,主动出击,运用人文优势、特色资源打开发展新通道,借助青洽会、清食展、藏毯展,搭建起“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经贸、文化、旅游交流平台。

  开放的思路,扎实的铺垫,迎来了我省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质性进展,也让丝绸之路“青海道”迎来了别样的春天……

  一路走来,回眸远眺,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青洽会”,进一步深化着我省与周边省区的经济合作,促进着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这座开放合作的桥梁,各兄弟省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与青海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向西开放”的经贸共同体日渐强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圆桌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展会的国际性,沿线国家的与会代表纷纷表示,今后将为青海企业提供更多的商贸平台和交流机会,从而形成更广泛、更深入的全方位合作。

  规模、档次、水平不断提高的“清食展”也强力吸引着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高度关注。

  连续举办十余年的国际“藏毯展”,更是将藏毯、世界地毯、丝绸之路三个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成为世界地毯主要生产国家客商代表共同的聚焦点和未来合作发展的精髓。

  我们看见,青海省政府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三国有关部委签署经贸合作备忘录;西宁市政府与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政府签署经贸合作备忘录;海东市政府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政府签订缔结友好城市;我省太阳能、绒纺、旅游等行业企业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等国企业签订一批合同和合作协议。

  青海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在这一战略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产业合作与发展,将对青海进一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的开放平台产生重要意义。借助“一带一路”抢抓先机,在积极融入赢得发展的同时,“一带一路”本身赋予的新内涵、新机遇,相得益彰的互补,无疑将为青海的经贸往来增添双倍的动力。

  借助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个重要平台,以各大品牌展会为抓手,我们坚信,青海对外开放将不断取得新突破!(作者:陶成君)

  经纬世界里迸发出的精彩亮点——历届藏毯展回眸

  古丝路,驼铃声声;新丝路,藏毯簇新。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已经成为各国地毯品牌展示、地毯业界交流、民族文化融汇的重要舞台。藏毯展的举办进一步深化了国际间产业经贸交流,也为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了合作领域。

  从“小家碧玉”到“大家闺秀”,从不为人知到趋之若鹜,如今,青海藏毯展会已华丽嬗变,成为一个集藏毯产品、技术、信息和资本贸易、交流与合作为一体的国际性经贸合作平台,成为一张展示青海丰富多彩民族文化、高原独特魅力的“金名片”。十几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2003年首次提出把藏毯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制定了全省藏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长远发展目标,列入全省重点工业项目和国家支持藏区建设重点项目,青海藏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今天,时报与读者们一起盘点历届展会的亮点,让那些精彩重现。

  ●2004年

  首届青海藏毯展会孕育而生

  来自印度等2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6个省区组团参加参会,客商达1500人。展会采取主、分会场分设的方法,主会场设在西宁市城南新区,以藏毯产品展示、洽谈交流和手工地毯编织演示为主;分会场设在青海湖畔,以藏族服饰表演、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为主。成交金额800余万美元。

  ●2005年

  拉动出口作用开始显现

  展会更加突出藏毯专业展会主题,融国内外藏毯产品交易、藏民族风情展示、现场手工编织地毯演示等于一体。展会共设8大区域、320个展位。2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余个省市区的1500多名地毯生产商和销售商参加展会。此次展会成交额大幅攀升,实现合同金额1589万美元,比首届展会增加了近50%。展会对我省藏毯出口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出来,全年出口创汇2252万美元。

  ●2006年

  奠定世界藏毯之都基础

  展会将藏毯交易和展示并举,突出现货交易,辅以展销地毯原辅材料和藏文化艺术品,城南国际地毯城及原辅材料交易同步启动。展会成交金额3960万美元,比上届翻了一番多,现货交易340万美元。全年藏毯出口创汇额持续攀升,达到2735万美元,参与藏毯产业农牧民增加到3.3万人,总收入翻过亿元大关。

  ●2007年

  专业协会强势加盟

  展会增加了世界手工地毯协会和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更多国外有实力的地毯生产企业被邀请参展,参展的国内地毯批发商也更多。展会实现合同金额4380万美元,其中,现金交易356万美元。参展企业均有成交,尤其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展品备受瞩目。主办方由往届的3家增加到了5家,展会参展国34个,国内19个省市区地毯企业组团参加。

  ●2008年

  藏毯成为国际客商宠儿

  国内20个省市区的86家企业参展,30个省市区的300多家企业参会,国内外参展商、采购商近2000人。青海的藏毯品种发展到15个系列、84个品种。来自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的技师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青海的藏毯生产企业中,青海出产的高品质藏毯也日益成为欧洲和北美客商眼中的宠儿。

  ●2009年

  展会成西部对外开放重要平台

  藏毯作为集藏民族文化与艺术于一体的工艺珍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已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周边省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展馆设置13个展区,400个标准摊位,参展参会客商约3000人。

  ●2010年

  展会水平和声誉进一步提高

  印度、巴基斯坦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客商参会,国内17个省区的地毯生产商参展,30个省区的经销商参会,参展参会客商4000余人,规模超过往届。展会首次启用A、B两馆,展示面积2.5万平方米,共设857个标准展位,参展展品数量和种类较往届大幅增长。商务部首次作为主办方,进一步提升了展会的水平和声誉。

  ●2011年

  品牌效益日益显现

  展会参展展品数量和种类较往届大幅增长,既有手工、机织地毯,又有国际较为流行的丝毛地毯、藏毯、波斯毯、印度嘎背毯等同台亮相。展览会已经成为一个集藏毯产品、技术、信息和资本交易于一体的经贸合作平台,品牌效益日益显现。

  ●2012年

  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

  在前八届基础上,展会以藏毯展示、合同成交、现货交易为主,同时,新增了国际论坛、国别日-巴基斯坦日活动等。参展数量比上届增加了一倍,新产品首次亮相展会。

  ●2013年

  藏毯产业链形成

  经过十年锻造,藏毯展已成为我省重要的会展经济品牌,在打造藏毯产业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藏毯展览会引入了藏式家具、万佳家居等进驻,从家居装饰的角度演绎地毯文化,是展会一大创新和亮点。

  ●2014年

  国际性特色更突显

  围绕我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思路,此次展会名称从“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变更为“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暨丝绸之路地毯展交会”;首次举办圆桌会议,并命名为“2014中国(青海)丝绸之路地毯产业合作与发展圆桌会议”;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3个中亚国家地毯企业的首次参展成为展会一个新亮点。

  ●2015年

  主题活动凸显民族范儿

  本届展会参展货物量达到230吨,创历史之最;展会现货交易合同订单和意向签约额近1.5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0%以上。展会以主题日活动取代开幕活动,以地毯走秀形式展示世界各国地毯精品,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展会的深度融合,积极融入文化元素,举办世界精品地毯拍卖活动,进一步推动展会向专业化、国际化转型。同时,展会在展示销售地毯终端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向展示全产业链转型。

  此外,2015年展会中,除展示传统产品外,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展示上也有了新的发展。藏羊集团的有机藏毯已经全球有机纺织品标准(GOTS 4.0)机构考核,通过了德国色瑞(CERES)国际有机标准认证,填补了我国地毯类产品无有机认证的空白。

  ●2016年

  “网上藏毯展”拉开帷幕

  2016年,青海省商务厅继续加强与中国电信青海分公司的战略合作,率先在中国电信114MALL电子商务平台推出以“电子商务引领藏毯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藏毯展携翼支付改变您的家居生活”为主题的“网上藏毯展”活动,在展会前夕,提前为展会的正式开幕集聚了大量人气。“网上藏毯展”以解决供需双方基本需求为核心,通过搭建线上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为各类交易提供专业服务,同时最大限度发挥藏毯展在商业、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为让“网上藏毯展”成为百姓放心的展会,主办方对所有参展商品建立溯源机制,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商品原材料产地、质量检测过程、粗精加工工艺、包装等详细信息,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商品的同时能够全方位了解参展商品的文化内涵。(作者:陶成君)

  都兰出土纺机构件 印证千年前高原纺织业

  本版图片来源网络,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寄奉稿酬。

  纺织机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由于纺织工具大多为木质,极易腐烂,在历年的考古中,鲜有完整纺织机具出土。上世纪80年代,我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出土的纺织机具构件,这是迄今青藏高原出土的唯一的纺织机构件。

  高志伟是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一本考古报告中读到有关上世纪80年代都兰古墓葬中曾出土纺织机构件的文字,她对这段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以此为线索,展开了青藏高原纺织业的相关研究。

  毛纺织品曾为青藏先民广为使用

  远古时期,青海是羌戎故地,羌族是青藏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以牧业为生。在长期的劳动和生产实践中,青海先民发明了最原始的纺织工具,开始用纺轮捻线,用骨针缝制衣裙。骨针、纺轮的出现,意味着原始纺织业的兴起。根据青藏地区的考古资料,发现最早的骨针出土于青海中石器时代拉乙亥遗址,由于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青藏地区的纺织一直落后于中原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纺织业得到发展,尤其藏毯织造水平一直居于领先水平。

  高志伟介绍,到了隋唐时期,吐蕃统治青藏高原后,实行了民族同化政策,其中包括服装的吐蕃化,因此推动了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畜牧经济占很大比重,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是“俗养牛羊,取乳酪供食,兼取毛褐而衣焉”。畜牧业生产的长足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毛纺织技术和编织工艺的普及和提高,大量毛织物和丝织物已广泛使用于人民生活、对外交往、商品交换和军事装备的方方面面。

  《册府元龟》中有这样的记载:唐穆宗长庆元年,唐使刘元鼎入蕃与盟,见到赞普挥祖德赞身着“衣白褐”。高志伟介绍,“白褐”指未经染色的毛织物,由此可见赞普所着服装也是具有隔潮御寒性能良好的毛织品。在都兰大墓中出土的毛织物残片中,除本色毛布外,还有染成深蓝等色的毛布残片,其织法有罗纹和斜纹等,线皆细而均匀,毛布非常柔软匀称,反映出当时青海先民的纺织技术。

  青海织机与希腊织机相仿

  高志伟介绍,拉乙亥遗址出土的骨锥、骨针等,标志着六千多年前青海先民就已经开始缝制衣服,其后,更是从诸多文化类型的遗址中出土了纺轮、纺锤等文物,成为这片土地上纺织业萌芽、发展的珍贵印记。然而,在诸多的考古发掘中,始终没有出土过完整的纺织机具。“这应该是青藏地区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的纺织机构件,其珍贵性不言而喻。”高志伟说。

  根据都兰出土的这些织机残件,再结合大量资料佐证,高志伟推测这种有机架的织机可能是汉朝时中原地区已普遍使用的斜织机,也可能是立织机(也称竖织机)。

  高志伟通过大量考证,认为千余年前织机传入青海可能与文成公主和中西交流有关。

  文成公主进藏时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纺织技术传人了青藏地区,因此也有可能将先进的斜织机带了进来。此外,青海自古是中西交通要道,这种竖织机也有可能是从西方传入的,资料显示,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使用这种织机。”

  高志伟说,这种竖织机在国外文献中的记载多见于墓葬壁画或器物之上。在古希腊底比斯墓葬壁画中就有立织机的画像,其年代为公元前1330年。希腊保存的公元前550年的花瓶上,有用立织机纺羊毛的古代手纺图像。我国对立织机最早的记载是在敦煌遗书收录的契约文书里,其年代约在唐末五代之间,文书中提及的“立机”“好立机”等名称及数量来看,那时青藏地区可能已在使用立织机。

  “立织机的经线是固定好的,织机上下两端的横轴不能旋转,织物长度受机身长度的限制。立织机的经纱面与地面垂直,仰仗双手挑织,可以织出简单的斜纹织物,立织机上难于纵向排列多片综框,主要用于制造地毯等毛织物,因此这种织机更适合于青海先民使用。然而,都兰出土的这件织机已很难复原,我们再也无法领略千余年前这种织机的具体形制了。时至今日,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仍保存着倚膝立地竖式纺纱的古代工艺,或许留有千余年前的历史印记。”高志伟介绍。

  古墓出土纺织机构件

  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海西都兰古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工作,是青海文物考古研究史上极其重要的考古发掘。出土的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大量的丝绸品等证明了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繁荣。然而,由于都兰古墓葬中在正式考古发掘之前曾被盗焚,墓内残留的遗物杂乱无章,破坏极其严重,考古人员的发掘工作也只是以抢救性清理为主。

  考古人员从古墓中清理出了大量残损的木制品残件,然而,它们几乎已经失去了原来的面貌,考古人员很难为它们分门别类,推测出它们原来的用途。就在这些杂乱无章的残件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木质的纺织机构件,“那段文字记录得很简略,只是说这件纺织机构件虽已残断,甚至看不出原来的形状,但有可识别的织刀、架等器形,有的表面有黑漆,正是由于这些鲜明的纺织机构件特征,使得考古人员断定这件残件应是一件纺织机的构件。”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件纺织机构件目前尚未得到修复,甚至不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记者也无缘一睹它的真容。

  印证千年前高原纺织业

  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永徽五年,吐蕃尝遣使献“大拂庐,高5尺,广袤各三十七步”,按唐尺一尺合今31.1厘米计算,其高不过155.5厘米,长宽却达18米之多。而在《新唐书·吐蕃传》中所描述的这种拂庐是“联霭帐”而成,应当是用很多幅牛毛织成的粗毛布连接做成的帐篷,制作如此大的帐篷,在当今都是一件费时费工的事,可见当时的纺织技术的高超。

  这件纺织机构件作为陪葬品出土于都兰大墓中,说明当时这种织机已经在青海高原普遍使用,可较之于中原地区,还要相对落后,即使如此,这种竖织机的引进,仍然使得青海地区的纺织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因为唯一性,这件纺织机构件的出土成为了千年前手工业水平的最好见证。

  高志伟说,竖织机织出的布幅窄,更适合于少数民族织出更适合于生活的藏毯等,因此,她推测,这件织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青海先民选择的这种纺织方法是适宜当时的生活方式、生产水平等的。(作者:郭晓芸)

  盘点世界地毯之最

  地毯,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物件,经历了历史文化熏陶和智慧人民的双手,涤荡千年,依然闪耀着特有的光芒。

  世界各国的地毯历史源远流长,世界地毯的历史发源地主要有中国、波斯、埃及和印度。世界手工栽绒地毯的传统产区主要集中在东亚、中亚以及欧洲和亚洲交界处的各个国家。中国地毯的起源有文字记载的大约在2000多年,有实物考证的大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

  世界上最古老的地毯

  世界上最古老的地毯是伊斯法罕地毯,也称为波斯地毯,它以精湛的技术堪称世界第一,这也体现出了古代人类的聪明才智。

  伊斯法罕位于伊朗中部,扎格罗斯山脉和沙漠之间,是波斯最精致的城市。十六世纪,波斯国王阿巴斯迁都至伊斯法罕城,将波斯地毯推入最鼎盛的时期。

  那个时期,世界上最好的地毯均出自伊斯法罕,被使用在波斯王宫、欧洲皇室、教廷及贵族阶层的地上或墙上,波斯地毯今日的盛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那时期的伊斯法罕。伊斯法罕地毯,现在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波斯地毯。

  古老的波斯谚语说:伊斯法罕是半个世界。典型的伊斯法罕地毯的主要图案是由花草、中心葵、卷曲的树叶、沙哈巴斯棕榈叶和缠绕的阿拉伯蔓藤构成,用世界上最好的羊毛——考克,编结在真丝的经纬线上。图案的灵感来源于清真寺城市和宫殿的花园。

  全球最贵地毯亮相

  2015年,伊朗宣布制造了世界上最贵的手织地毯,造价约为580万美元。该地毯比一个足球场还大,将铺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一座清真寺里,该清真寺以阿联酋总统和创始人阿勒纳哈扬命名。

  此张地毯,主题饰以绿色和奶油色,使用了38吨的羊毛和棉纱纯手工编织而成,历时一年半,共动用了伊朗东北部3个村子的1200名编织工。羊毛分为25种颜色,使用了20种天然染料染色。这块地毯的图案设计有典型的波斯风格,中间排列着五个直径分别为7一20米的圆形图案,旁边布满了漩涡状藤蔓植物的图形。地毯为5625平方米,由9块组成,抵达阿联酋之后才缝在一起,铺在该座庞大清真寺的中央祈祷场。

  世界上最小的波斯地毯

  世界最小最昂贵的波斯地毯亮相在上海世博会上。

  上海世博会伊朗展馆中展出的各类波斯地毯是最为吸引中外游客的。正宗的波斯地毯都是由分散的家庭作坊制作,没有工业流水线,往往需要制作者付出巨大的耐心,一块3×2米的地毯,平均制作时间至少3年。

  位于二楼的展厅内,一块罩在玻璃框内的地毯长仅22厘米,宽不过17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块波斯地毯,其价值却高达380万元。原来这块地毯全由蚕丝制成,上面的图像都是通过放大镜放大制作,耗时至少20年。

  波斯地毯的制作工艺与波斯文化密不可分。地毯上的花纹取自伊朗人的日常生活,有建筑、文字、动物和植物写实等。在染色技术上,采用的都是从植物、昆虫中提炼出来的天然颜料,地毯的颜色经久不变。由于地毯融入了古老的波斯文明,已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品,记录着伊朗的传统与变迁。

  世界最精细地毯海雷凯

  1843年做为土耳其宫廷唯一的地毯供应商,海雷凯帝国工厂诞生于离伊斯坦布尔60公里的海雷凯此。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做工最精细的地毯之一“海雷凯地毯”在土耳其是极品地毯的代名词。其编织的奥斯曼帝国国旗古董地毯,现存于徐氏古董地毯博物馆。

  经过163年的发展,海雷凯地毯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海雷凯地毯仍然传承了富丽堂皇的宫廷地毯风格,可以说是土耳其传统编织艺术登峰造极之作。

  只有身临其境你才会明白为什么达官贵人以拥有一块海雷凯地毯为荣。在海雷凯的村庄里,自家内织机所用的线,源自羊毛、山羊毛、棉花或亚麻布手纺而出,每个地区还有自己专门的染匠。

  现代的海雷凯地毯迎合了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观念,图案简洁、色调明朗。把大自然的色彩和图案融入其中,淡雅的土色、柔和的砖红色呈现出安静详和的气氛。

  世界最大地毯亮相雁栖湖

  世界最大地毯亮相雁栖湖,下针8000多万针,重达6吨多。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毯,面积达1108平方米。这块地毯长38米多,宽28米多,外形为适应房间的方形,总面积达到1108平方米,图案以中国传统的花卉、祥云、银杏叶为元素,颜色以米色为主色调,配以红黄绿三色为主的纹样搭配,中间两圈是同心圆,外围还有一圈牡丹花和银杏叶和祥云。这块地毯是在一个5000平方米的厂房制作的,光编织地毯的梁架就有5米多高。

  编织地毯首先要把特殊的地毯底布挂在梁架上,而如此大面积的地毯,挂梁定位时非常有讲究。这张地毯每10平方厘米就要下针28行26步,也就是说整张地毯要下针8000多万针,如果在定位时失之毫厘,就可能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

  颜色深深浅浅有上百种。这块地毯看似只有红黄绿三种色彩组成,其实细看,每朵花每片叶子的色彩都是渐变的,通过晕色技巧,使得地毯上的花色柔和,并不显得突兀,非常具有中国传统的美感。光单色羊毛线就有38种,再加上晕色时毛线的混合,颜色深深浅浅有上百种。每个工人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必须准确使用颜色,才能保证整块地毯有统一的颜色。

  整张地毯重达6吨多。地毯每平方米约重5.5公斤,整张地毯重达6吨多。据介绍,在梁架上编织地毯的时候,每个作业面只有5米高,完成一个作业面就需要调整挂布,动一下就得上百人才能搬动。

  地毯织造完成后,100多名工人用了近5个小时才将这块地毯铺开展平,然后这100多人再排成一排,喊着号子整齐划一的把地毯卷起来,卷的过程就用了3个小时。运输时是用吊车一点点将地毯吊装到18米长的拉钢筋大卡车上,光装车就用了1个多小时。等到了铺设的时候,也得100多人齐心合力,才可铺设完成。(作者:李振德搜集整理)

  乘着藏毯游青海

 

 

 

 

  随着2017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的盛大开幕,近500种精美的藏毯将向众人展示自己华丽的“身姿”。一张张充满民族元素与异域风情的地毯,总与记忆中《一千零一夜》的里的飞毯相重叠。这让人不禁幻想,自己也能拥有一个这样的飞毯,乘着它能够翱翔天际,看阳光洒下,满足自己对天空的无限憧憬。

  茶卡:开启青盐之旅

  首先向您重磅推荐的是茶卡,这个被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的盐湖。在阔别200余天后,又再一次回到人们视线中的“天空之镜”。

  这里,天是湖的一部分,湖是天的补充,茶卡盐湖如一面魔镜般,让人如梦似幻。由于茶卡盐湖大量的湖盐类沉积矿物结晶析出并结成数米厚的“盐板”,而其上又铺着一层几毫米厚的水,因此远远望去,站在盐板上的人便好似漂浮在水面上一般,倒影清晰可见,从而造就了“水上漂”的奇观。

  在盐湖拍照,最好做个娴静的淑女,照片也最好取远景。你会发现离镜头越远,影子就会越发清晰地映入盐湖之中。待一切静止,便看到自己的影子,清晰地映在一片湛蓝掺着几点白云的水波里。

  同时,自2017年5月20日起,青藏铁路公司开行了西宁至茶卡“天空之镜”Y961/2次旅游列车。每日8时25分从西宁站发车,12时23分抵达茶卡站;当日17时从茶卡站发车,21时13分返回西宁站。如此,前往茶卡盐湖游玩就更加便捷了。

  金子海:青海的月牙泉

  金子海,蒙古语意为金子泉,位于乌兰县境内,面积约0.45平方公里。相传,成吉思汗领兵经过此地时,留下的金盏化为金子海。也有传说牦牛山上下来一对金羊,在湖边饮水,尝到水味香醇甘甜,就不愿再回山而进入湖中,故称该湖为金子海。

  金子海的西侧、西北侧、东侧都被沙山环抱,沙质十分细腻。唯独东南侧是高高的芦苇和近百米的草带,吸引着鸟禽、牛羊觅食、嬉戏、休憩。

  金子海其实是由一眼甘甜的泉水日积月累而成,水极为清澈,水中有大量鱼类存在。经考古发现金子海的东边是青铜器时代的文化堆积层,有石器和诺木洪文化夹砂褐陶罐残片。在茫茫戈壁,有这样一池甘甜的泉水养育着周围的牧民,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物。

  如今,相关部门在金子海开辟了旅游线路,让游人滑沙、垂钓、戏水,观赏高原荒漠的种种自然美景,在洁白蒙古包里品尝奶茶、羊肉手抓,观看蒙古族歌舞,了解和体验民族风情,这些都会把游客带入淳朴与自然之中。

  年保玉则:叫板稻城亚丁

  您可知道,青海不止有青海湖、塔尔寺、门源花海,还有一个地方,敢叫板有众多神山海子的稻城亚丁,她养在深闺、少为人知。却比稻城美得更纯粹,但凡去过的人都对她念念不忘,她就是年保玉则。

  年保玉则坐落在巴颜喀拉山脉东段,由于青南高原的地势和气候,仍然终年积雪,有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高原冰川。其主峰并不像很多其他雪山的主峰那样,被众星捧月般鹤立在蓝天之下,其周围的山峰高度都与其接近,簇拥在一起像片片花瓣绽放开来,显得更为奇妙绝伦。

  有人说,年保三千六百峰,造就了三千六百多个故事;年保三百六十湖,每一个都荡漾着无穷无尽的诗情画意与传说。年保玉则的神秘,莫过于变幻莫测的天气,在这儿你或许能一天之内领略到春夏秋冬四季之变迁。

  同仁:“热贡艺术”发祥地

  同仁县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著名的藏族画家之乡,也是青海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充满神秘色彩的藏乡民间“六月会”和以唐卡、堆绣、雕塑为主的“热贡艺术”。

  “热贡”藏语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绘画、雕塑、堆绣等艺术精巧绝伦,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如果您想逃离人山人海的景区,涤荡一下自己的灵魂,可以选择同仁。

  水上雅丹:魔鬼城腹地

  大柴旦水上雅丹,位于柴达木魔鬼城腹地,西南靠近乌图美仁草原,北临北丘陵自然区。它的四周是荒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荒漠,就在这荒凉之地,显出绝无伦比的惊艳美景。且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雅丹地貌”之一。

  这里原先并没水,有一年纳林格勒河山洪暴发,河水改道,流向这片宽阔的地域,在形成静美雅丹风光的同时,也造成石油管道被冲毁的损失。

  假如有一天,纳林格勒河改道,或许水上雅丹便不复存在了。迎着晨曦,端详情人一般,静静地欣赏她的美;依偎着情人一般,静静地走近她;如聆听情人的心声,回味她千百年与风的磨砺与沧桑。(赵庆玉搜集整理)

  来青旅游:如何应对高原病

  青海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低、日照长、太阳辐射较强。每年的5月-9月是青海旅游的最佳时期。此时的青海草原绿意渐浓,各种候鸟逐渐飞聚青海湖,油菜花竞相怒放,气候温润凉爽,风景旖旎,非常适合消夏。

  随着2017年青海国际藏毯展的到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不防走出家门,约上亲朋好友,到青海纳凉、赏景。但青海属于高原地区,初次来青海的朋友难免会有一些高原反应,为了让自己玩得开心、尽心,不妨了解一些高原疾病的预防知识和防晒要点。本期,小编为游客们搜集整理了一些高原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希望能给您的出游带来帮助。

  什么是高原病

  国际上将1500米至3500米划分为高海拔,我省大部分的省内人口居住在高海拔范围内,该环境具有低压、低氧、低温、低湿度、高辐射的特点,易导致人体缺氧,造成一系列的机体功能异常,人体若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环境,将引发高原病。

  高原病是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疾病,是指人体对低氧环境产生习服失衡,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学变化或机能紊乱,并出现各种临床表现的疾病。人进入高原可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又包括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慢性高原病包括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肺动脉高压。

  高原反应的症状

  急性高原反应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有些还可能出现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如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所用时间比在高原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所用时间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有的还会出现幻觉,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高原肺水肿进入高原后24~72小时发病,病情进展迅速,呼吸困难、急促频繁干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严重时昏迷。

  高原脑水肿高原脑水肿是由急性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障碍。其特点为发病急,临床表现以严重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进行性意识障碍为特征。若治疗不当,常危及人的生命。

  高原病的预防及治疗

  外地游客进入高原前应严格体检,严重贫血、高血压、明显心、肝、肺、肾等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肥胖者由于耗氧量较高,出现高原病的机会一般大于较瘦者。

  到达高原后,头两天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不要做重体力活动,但轻度活动可促使对高原的习服,要多饮用高碳水化合物。

  在高原地区要注意保温,避免寒冷,感冒会增加高原反应机会,罹患感冒后尽量多休息。

  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初入高山者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天,减少体力活动来保护心脏,严格掌握上升速度,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600~900m。

  上山游玩前可使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西洋参、红景天等药,这对预防和减轻急性高原病的症状有效。

  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时,最好遵照以下治疗原则。

  ⒈及时休息;

  ⒉低流量吸氧;

  ⒊可给予对症治疗如镇静、镇痛;

  ⒋选用药物:氨茶碱、乙酰唑胺(醋氮酰胺)或速尿、地塞米松。这些药物按医嘱应用,在进入高原前准备好这些药物;

  ⒌速效救心丸:高原反应紧急发作时可服用;

  ⒍丹参滴丸:缓解高原反应;

  ⒎西洋参:有助于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减轻高原反应;

  ⒏红景天及其制剂:红景天能缓解高原反应,但最好进入高原前10天服用;

  ⒐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发生高原肺水肿的人,要卧床休息,充分给氧,需送医院及时救治。

  发生高原脑水肿者应及早到医院治疗,绝对卧床休息,采用高浓度吸氧、高压氧舱救治。

  玩得嗨还要不晒伤

  青海日照时间长,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的伤害很大,不仅晒黑、晒伤,还会使皮肤变得干燥、出现色斑和皱纹,更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红斑、瘙痒、发炎、灼伤等症状。因此,做好防晒能有效减少对皮肤的损伤。那如何才能防住强烈的紫外线呢?

  涂抹防晒霜:出门前20分擦上防晒霜,这样皮肤和防晒霜有更好的接触,防晒效果会更好。而且户外活动2至3小时后需要再涂一次,汗水的稀释会使防晒效果减弱。儿童皮肤嫩薄,抵御紫外线能力弱,更需要防晒,家长可以使用物理性防晒品为孩子涂擦。

  带遮阳工具:外出游玩,除了涂抹防晒护肤品外,最好带上遮阳伞、太阳帽等工具,裸露在外面的肌肤在遮阳伞的保护下能减轻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避免正午出门:出门时尽量避开正午时间,因为此时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可高达早晚的150倍,这也是对自我保护的一种措施。

  吃点防晒果蔬:番茄、西瓜、橙子、猕猴桃等水果维C含量高,维C中含抗氧化剂,能抑制黑色素的生长,可降低晒伤危险系数。外出游玩不妨带上这些水果,不仅解渴,还能防晒。

  晒伤肌肤修护法

  如果不小心被大面积严重晒伤,就要采取一系列修复措施。晒伤后最重要的是耐心地让皮肤表面冷却,避免发炎。以下是日晒后根据不同症状的几种修护方法。

  稍微赤红比较轻微的晒伤可以涂抹一些含锌的收缩水或化妆水,这些护肤品中大多含有消炎成分,可以抑制炎症的扩展。还可以涂一些小麦胚芽油,它能很好地保护皮肤不再受刺激,很快恢复原状。也可以用冰水替代,以敷脸方式减轻肌肤发炎症状,等肌肤状态稳定后,再涂抹乳液状护肤品来滋润肌肤。

  感觉发热感觉肌肤发热,最重要的是先冷却肌肤、止住发热症状。尽快回到室内,用冷水或冰毛巾给皮肤降温,时间越长越好,这样可以镇静皮肤,起到缓解作用。或用冰水及具有镇静效果的化妆水轻轻拍打,使肌肤的状况稳定下来,并立即涂抹乳液状护肤品,防止脱皮现象。

  热得发痛已经接近发炎的重度晒伤,先用冷水冷却肌肤,不要涂抹任何东西。若是手、脚晒伤,用冷水敷即可,脸部则可以用黄瓜薄片,泡在牛奶中,放入冰箱内冰一会后敷在脸上,以镇定消炎。或者用面膜来修复,一方面能补水,另一方面对晒后的皮肤进行修复,帮助皮肤恢复状态,选用芦荟面膜会更有效,不过最好等到皮肤恢复正常温度后再进行。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
海西:“组团式”校园引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新动能新优势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学历要求是怎样Qhnews.Com
青海省“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启动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3日,Qhnews.Com
我省发布“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十大典型案例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3日,Qhnews.Com
青海省农产品电商直播大赛在西宁启动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0日,Qhnews.Com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综合交通中心(N轴以南)主体封顶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伴随最后一方混凝Qhnews.Com
重磅微视频:读书之美
  你的第一场阅读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