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八化”

21.03.2017  06:07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民和县着眼于固本强基、夯实基础,通过落实责任、项目破题、党员管理、规范生活、整顿后进、培树典型、关爱激励、定期通报,扎实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履职尽责,实现工作落实“责任化”。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实行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月报告季汇总制度,细化履职清单,压实工作责任,从严落实“三述四评”、县级领导干部“联点”、组织部长包片、组工干部包乡、机关单位包企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责任连带机制,增强了工作合力,推动了工作落实,有效解决基层组织建设难点问题63件。

  破题行动,实现重点工作“项目化”。针对党员干部能力不足和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不高的“短板”和“软肋”,持续实施“千名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工程”2个项目。投资78.4万元培训党员干部2300余人,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投资950万元新建200平方米以上标准化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19个。统筹105万元为34个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配备办公设备,进行了规范化布置。

  跟踪积分,实现党员管理“制度化”。全面推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工作,按日常计分、季度积分和年度评议,对党员进行分类跟踪管理,形成了党员管理“抓在平时、管在经常”的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双推双选”和“三个必须”“四项制度”,年内发展党员158名,培育村级后备干部1248名。同时,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全县112个电信模式站点总收看时间达1.8万多小时。制作的《“民和模式”结硕果》入选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电教片库。

  抓乡促村,实现组织生活“规范化”。实行“固定党日”活动上报审批制和“三会一课”列席督导制,党委严格审批“固定党日”活动主题,党委班子成员定期参加各支部“固定党日”和“三会一课”,及时传达党委重点工作部署,督促指导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严格各项议程,丰富活动内容。将党委班子成员工作与联点村支部工作挂钩考核,推动了村级组织生活正常化、规范化。

  销号管理,实现后进村整顿“目标化”。通过“1+5”综合考评,对全县312个村党支部全面排查,认真解剖,确定了32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并分类建立台账,梳理问题清单,分析后进原因,按照“一村一策”的思路,分类施策,对症下药,明确整改目标。结合派驻干部结对帮扶、联点领导蹲点指导,定期分析会诊,落实销号台账,进行销号管理,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不断“好起来”,32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得到了转化提高。

  示范引领,实现培树典型“标杆化”。注重典型引领,示范带动,选树大庄乡台集村“第一书记”王斌云、李二堡镇乐园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录等身边的典型,营造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党员学有榜样、做有标杆。特别是大庄乡台集村“第一书记”王斌云的典型事迹分别在《人民日报》《青海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并在全省进行了经验交流,县委也作出了向王斌云同志学习的决定,较好地发挥了先进典型的激励带动作用。

  关爱激励,实现保障机制“常态化”。建立完善村干部保障激励动态增长机制,全额落实村干部报酬898.56万元;投入10.98万元为610名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落实党内关爱救助基金27.2万元,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511名。建立定期探访制度,坚持做到“五必访五必谈”,2016年累计走访党员3210人次,开展谈心谈话3500余人次,在党内营造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定期通报,实现督查督导“经常化”。实行月督查季通报、组织部长定期约谈等督导办法,定期不定期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并对抓党建工作不力的1名县直单位党委书记和2名乡镇党委副书记进行了约谈,对党建工作滞后的3个党委进行了通报批评,及时传导了工作压力,增强了基层干部抓党建工作的责任心,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