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救助保民生促和谐——精准扶贫系列报道之三

16.02.2016  11:58

  青海新闻网讯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作为民生保障部门,海东市民政部门锐意改革,守好民生底线,强化兜底保障。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新常态,将养老服务业纳入社会发展整体布局中加快发展,在保民生、促和谐中发挥了保障作用。

  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年内共发放救助资金7.82亿元,救助48.1万人次。低保识别更加精准,按“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对农村低保对象进行清理核查,核减为76686人,核减率43.6%,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分类施保和应保尽保。同时,根据农村低保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的要求,精准识别农村低保对象。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出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指导意见》,建立由民政、财政等35个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和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养老服务工作网络。投资2.21亿元,新建福利设施438个,新增养老床位4103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从上年的16张增加到25张。同时,市政府下达补助资金0.67亿元,率先推进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老龄工作得到加强,为77552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4900万元。发放50万元资助158名贫困学生。投资100万元,建成4个慈善超市。

  2015年,海东市相继发生低温冷冻、干旱、风雹、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102.8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0间,10.46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灾情发生后,市县(区)政府及民政等部门争取救灾款1585万元、救灾面粉870万公斤,切实保障了20.9万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