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情深传佳话 记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德令哈市武装部

12.07.2014  18:04
核心提示:   盛夏的德令哈,花红柳绿,芬芳四溢。多少年来,德令哈地区的军民亲如一家,共育团结之花,一个个互助拥戴的佳话不绝。  因此,自2004年以来,德令哈市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r

   盛夏的德令哈,花红柳绿,芬芳四溢。多少年来,德令哈地区的军民亲如一家,共育团结之花,一个个互助拥戴的佳话不绝。

  因此,自2004年以来,德令哈市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1991年以来,德令哈市连续7次荣获“青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这一项项殊荣,让处于民族地区的德令哈成为军民团结的典型。

  人民的呼声就是我们的命令

  2012年8月15日,德令哈地区连降暴雨,黑石山水库持续泄洪,致使市区巴音河部分堤岸出现坍塌、断裂等险情,青海碱业等数家企业排输管道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部分企业被迫中断天然气输送。在武装部的协调下武警海西支队组织官兵,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经过连续4个多小时的抢险,巴音河堤岸坍塌和断裂处得到有效填补。当晚8时许,向市区输送天然气的所有企业恢复正常运行。

  还是这年3月,武装部面临一次痛苦地抉择。市政府决定要在武装部驻地修建一座商贸中心。当时,市上领导找上门时,武装部领导没有半点犹豫,当场表态:服从规划,服务大局,主动搬迁。多少年来,当地驻军部队在武装部的组织协调下,始终冲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先后参与了格尔木、德令哈抗洪抢险及玉树抗震救灾和南方抗旱救灾行动,挽救维护了许多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赢得了各族群众的高度赞誉。

  军民亲如一家。驻军部队充分发挥人才、装备、技术等优势,积极组织官兵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民兵和驻军部队先后参加了兰州—西宁—拉萨光缆通信工程、西宁—格尔木—拉萨输油输气工程等80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建设;驻军部队出动兵力4万多人次、车辆机械300多台次,投入各类资金1000多万元,参加青藏铁路建设和柴达木区域循环经济建设,义务植树400多亩上百万株,清理长江源头、青藏线和城市垃圾上千吨;重点帮扶伊克拉村等65个村社,帮助农牧民修建水渠、道路和自来水管道数千米。

  德令哈干旱缺雨,夏秋季节蚊虫肆虐,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武装部主动向市上请缨,实施人工增雨和喷洒药剂灭蚊,累计达360多场次,为地方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服务驻军安心戍边保家园

  在这片热土上,地方政府和百姓积极拥戴、服务驻军的建设和发展。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市上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走进优抚对象家里了解他们的生活、身体情况,对张洪科等全市44户无固定收入的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44000元。其间,还邀请市书法家协会成员现场为优抚对象书写春联,共计200余幅;为140名优抚对象落实了58800元的一次性生活和物价补贴。

  2011年7月,市民政、海西州人民医院对全市常驻的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孀、参战涉核退伍军人等31名重点优抚对象,按每人465元的标准,进行了B超、X光、心电图、乙肝五项、血脂、血糖等16项检查,并把体检的结果存入优抚对象身体情况档案,全面掌握重点优抚对象健康状况,实行动态管理,以便为他们进行医疗诊断和服务,使优抚对象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近年来,市政府为驻军部队营造良好的训练、学习、生活环境,先后投入近2亿元,建成了德令哈市特勤中队、支队公寓楼、室内训练馆、德令哈二中队训练场;改建了德令哈市特勤支队训练场、营房院墙、德令哈一中队篮球场和排球场;修建了德令哈一中队猪圈、旱厕;装修了支队机关和德令哈一、二中队食堂;绿化、美化、亮化了支队机关营房,整体提升了支队硬件建设水平。

  市政府投资修善建成的烈士陵园,已成为激励市民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民族精神教育以及国防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在逢到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悬挂双拥横幅,散发和张贴百条国防教育和双拥用语,在车站、机场、商场、宾馆、金融机构窗口等设立“军人优先”的提示牌,强化了各族群众的国防观念。

  这些年武装部与德令哈市双拥办积极合作,共同打造军民团结文化景观,使军地双拥文化深深地融入到城市建设的血脉和人们的心里,让军民深切感受到:军民团结能出凝聚力、战斗力,更出生产力、影响力。

  如今,走在德令哈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双拥街”、“双拥亭”、“八一路”、“拥军巷”和“强军林”等标牌标识,像这样带有军地文化元素的地名地标,目前全市有20多处(个);街道、社区许多巨幅电子显示屏和灯箱、广告橱窗里,不时展示“双拥感动人物”的照片和事迹,激发全市居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让更多的市民用实际行动为创建“民族团结先进区”增光添彩。(作者:董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