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土不服到名列前茅——执行“青海模式”成长记

29.05.2018  18:27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包拓业 通讯员 梁意敏 报道) 拿起手机,点开“青海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交流群”,按法院要求,《执行指挥管理平台应用日报》、《青海现场运维工作日报》都会由运维组长在法院下班之前在微信群里推出,推得早,说明今天可以准时下班;推的晚,大家都会会意的一笑,小伙伴们今天又要加班了,然后习惯性地点开日报,从“工作日报”、“一案一账户系统使用情况”到“需求分析”浏览一遍,群里不时会有领导发问,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没说清楚、指标波动的内在原因分析不太清晰……

  说起这个微信群的组建,得回溯到去年,针对全国执行系统在青海落地面临的“水土不服”,青海高院党组极为重视,2017年10月15日青海高院组织执行局、审管办、技术处、立案庭等相关业务部门,会同通达海公司(执行系统开发商)、华宇公司(审判系统开发商),就当前存在的系统使用习惯、系统对接及新老数据迁移、数据质量问题(两库一致率)进行专题讨论,会上,执行局局长杜春青要求大家统一思想:充分相信最高法院统一执行软件,充分发挥软件作用,一方面,针对法官使用体验和执行数据质量问题,由通达海公司拿出系统深度利用方案,华宇公司积极配合;另一方面,组建“青海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交流群”,做到执行管理工作“协调到明处、管理到明处、监督到明处”。

  当天, “青海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交流群”正式组群;成员有执行局、技术处、审管办、通达海公司、华宇公司等与执行系统有关的领导和核心人员30多人。

  去年10月18日,以“提高用户体验、保证数据质量、提升执行运维”为宗旨,以解决执行应用操作熟练度、数据置信度、案件报送质量、统计报表、系统外围接口、应用需求、运维服务对接等为目标的执行系统深度利用正式开始实施。

  在高院强有力的指挥调度下,分成数据报送组、数据质量组、接口调试组、培训组等4个小组,历时20个日日夜夜,第一阶段数据质量保证工作圆满结束;微信群里记载着这一阶段的辛苦和相关数据:

  ● 数据报送质量(两库比对率)从88%提升到99.8%;

  ● 本地数据质量从81%提升到95%;

  ● 重复案件处理532件;

  ● 历史案件补录功能上线;

  ● 调试接口22个,完成9个,本次梳理新接口13个,正在测试3个;

  ● 四个培训组,每组2-3人,执行局和技术处领导带队,赴中院现场培训,培训时间3天;

  ● 需求调整25个,其中执行流程系统调整需求18个,数据下行需求调整3个,统计报表调整需求4个。

  数据质量的明显提升,基层法官的良好反馈,更坚定了青海法院用好全国执行系统的决心,该成功经验随后也被复制到宁夏法院、新疆法院等地,均取得很好的效果,大家自豪地称,这是执行“青海模式”。

  提升不易,保持更难,大家深知第二阶段“提升执行运维”是执行信息化管理能否常态化,模式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于是,微信群成为运维工作的晴雨表,发挥出了巨大的效果,执行局领导常提:“我们青海整体底子比不过内地法院,如果执行力再比不过,耐力再比不过,咱们就别想赶上他们,而且会越拉越远”。除了每日关注,领导们还时常会去群里亲自点评一下,点赞一下;综合处时时关注着年轻驻场运维团队的成长,综合处处长把自己的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传授给大家,使得驻场运维团队内部管理大有长进;指挥中心主任则负责指挥中心各项事务具体落实:都说主任在群里,该批评时很严厉,表扬时点赞也从不吝啬;技术处鼎力支持,处长在群里时常会对接口联调进度情况询问、每次视屏会商、集中培训均预先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网络调试。青海高院执行信息化各项日常工作均在日志里得到体现,有请示、有部署、有检查、有汇报,每项工作落到明处,各部门协调在明处,接受大家的监督和点评。

  自执行数据质量提升后,先后三次完成失信名单的清理工作,此项工作在最高法院执行指挥中心通报(第四期、第九期)中失信清理率均列第一;连续6月,全省执行各项数据指标均保持在全国法院前列。可谓“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执行“青海模式”至此内涵日趋丰满。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执行信息化的建设和运维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踏踏实实靠日积月累的日常工作去积累。凭着执行运维工作的扎实,极大减轻了青海法院今年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关键之战的压力,如今全体青海执行人正充满信心,力争在8月的第三方评估中交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