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怀之歌:一台充满家国情怀的优秀话剧

10.05.2019  03:11

4月17日,省委书记王建军给青海师范大学《永怀之歌》话剧组全体同学写了回信。回信中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希望你们演英雄、敬英雄、学英雄,厚植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成为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新青海精神,用信仰书写青春,用奋斗成就梦想,为建设新青海、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4月,《永怀之歌》话剧组集体给省委书记王建军写了一封信,汇报同学们排练演出的过程和所思所想。短短几天后同学们就收到了省委书记的回信。这封热情洋溢的回信,给话剧组全体成员和全校师生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新闻学院2017级张秋蕾同学说:“王建军书记的回信对于师大学生来说,是一份特别的惊喜和感动,是最为珍贵的节日礼物。崇高的理想高于天,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无私的奉献最可贵。《永怀之歌》剧组全体同学们在‘新青海’精神的引领下,一定牢记时代嘱托、勇担时代使命,将个人发展同国家的兴衰荣辱融合在一起,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一堂重温老一辈科学家不忘初心、艰苦创业的历史课

2018年11月15日-16日,青海师范大学学生自创自编自演的话剧《永怀之歌》,作为中国第六届校园戏剧节展演剧目,分别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展演。经过评委会审定,话剧《永怀之歌》获得优秀展演剧目奖,郭永怀的扮演者靳东升同学获得“校园戏剧之星”荣誉称号。

在隆隆的枪炮声与铿锵的西南联大校歌独白中,话剧《永怀之歌》徐徐拉开帷幕。舞台上,美轮美奂的灯光效果、婉转动听的音乐音效,为观众们展示了一幕幕真实的历史色彩,现场观众仿佛回到了共和国初期,那段艰苦奋斗、舍身创业的激情岁月。

话剧《永怀之歌》以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主要事迹为内容,以特殊时代为背景,高度浓缩了郭永怀一生的学研之旅、精神之旅、情感之旅和奋斗之旅。话剧共分四大幕,分别是《绝徼移栽桢干质》《赤子归时抵百师》《英雄仗剑入昆仑》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真情再现了两弹一星元勋的人生轨迹和丰功伟绩。

演出中,演员们或慷慨陈词、或深情抒怀,跌宕起伏的剧情牢牢抓住了观众们的思绪与情感,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无不被主人公一片赤诚的报国之心所打动,为一幕幕离愁别恨所感染。大家认为,话剧《永怀之歌》高度颂扬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知识报国、科学报国的高尚胸怀,对于激励青年学生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一堂展示多种艺术手法、精彩高雅的艺术课

2018年9月3日,话剧《永怀之歌》在首场公演中,周恩来总理侄女、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秉德激动地说:“我被深深感动,忍不住流泪。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了不起,学生们自己自编、自演,演出这么一个成功的节目,感人的节目。回忆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让全中国人民生活的和谐、美满、安宁,有这么多的先烈在牺牲。郭永怀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我很敬佩他。”

在中国第六届校园戏剧节展演中,评委会充分肯定了话剧《永怀之歌》的演出成效。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在点评中首先对话剧演出成功表示了衷心祝贺。她指出,“《永怀之歌》是一台壮怀激烈,充满家国情怀的优秀话剧,同学们用朴实的表演为观众带来了真诚的感动。如果郭永怀先生在天有灵,他今天会感到欣慰,因为青海师大的师生们用舞台艺术的形式成功再现了那一代人为民族振兴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与无畏牺牲。”

剧本》杂志社主编范小宁表示,“《永怀之歌》在立意、剧本、表演、音乐、舞台五个方面实现了完美结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话剧《永怀之歌》让我们有幸走进了郭永怀这个‘两弹一星’元勋人物的精神世界,重温了那个时代如火如荼的创业激情。”

观众们被演员的真情表演所打动,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围绕话剧创作、剧情设计与演职人员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观众们纷纷表示:“话剧《永怀之歌》完整、全面、深刻地演绎了一位胸怀宽广、人格高尚的科学家,这是一首永远怀念的赞歌,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国家牺牲、为民族奋斗的‘两弹一星’功臣元勋们。”

一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实践课

永怀之歌》是青海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和省教育厅“四爱三有”教育非常好的宣传载体和活动形式。

自2017年12月正式启动话剧编排工作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先后召开13次推进会,部署安排话剧的创作与编排,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话剧剧本由该校人文学院在校学生卢道宏、路世玉、宋旭浩三名同学执笔,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数易其稿,经过5个月的努力创作最终完稿。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档案馆、后勤管理处以及人文学院、新闻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等11个部门分工组织实施。从创意执行、剧本编写、舞台表演、音乐创作,到服装设计、舞美道具、灯光音效、文字统筹,全部由我校师生共同完成,参与人数达到百余人。

郭永怀的事迹与经历深深地感动和鼓舞着剧组成员卢道宏,面对创作上的困难他消除了畏惧感,不再将《永怀之歌》创作单纯地作为工作任务,而是深切地升华为对郭永怀一生事迹的缅怀与传扬。他认为,永怀先生的事迹不应该被黄土埋没,其精神更不应该消逝于光阴流水之中,“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有义务也有责任将他的人与事传扬下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永怀之歌》的创作是我们在大学期间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的事情。”卢道宏说。

“从开始了解郭永怀先生到现在时间不算长,但是他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某个瞬间想起他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和卢道宏一起创作的同班同学路世玉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对郭永怀先生求学之路最贴切的描述。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年代,作为一名农村的孩子,能够坚持读书就已经很难了,但是他不仅一直读书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他最让我敬佩的。”

路世玉说,“我现在也是一名学子,生活在和谐美好社会中,有着良好的教育资源。在求学之路上、人生的选择上,郭永怀先生是最好的导师,值得一生追随的人。”

一堂传承红色基因、感人至深的思政课

话剧《永怀之歌》公演后,青海师大有序组织全校师生分批次观看,在各学院、各年级、各层次实现全覆盖,引起师生的强烈反响,大家被感人的剧情深深打动,好评如潮,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郭永怀的感人事迹在校园上下尽相传颂,郭永怀的奉献精神在师生心中久久激荡,向郭永怀学习已成为全校发扬“感恩奋进,追求卓越”新师大精神的最新注脚。

心里装着天大的事,台上也不能有丝毫松懈,这是郭永怀的扮演者靳东升对自己的要求。做出放弃到名校学习的决定后,靳东升完全让自己沉浸在表演中,让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追寻郭永怀的脚步,感知郭永怀的精神世界。靳东升说:“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觉得很骄傲。在每一次的演出中,我都看到了自己的差距,郭永怀先生就像一座高高矗立的灯塔,指引着我的人生道路。”

王嘉敏本人是一个比较外向活泼的姑娘,扮演李佩这个角色后,努力让自己变得沉稳下来,去体会年龄的跨度,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情绪的变化。

去北京展演的最后一天,连夜奋战演出事宜,只休息了三个小时,早上起得很早,去看升国旗。当看着国旗一点点升起直至到达顶点的时候,我内心非常感动,眼泪情不自禁地溢满眼眶,一种感觉告诉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或许这也是,郭永怀和李佩,以及众多放弃国外优渥生活回国报效国家的海外学子们的共同感受,我爱我的祖国。

小个子,头发扎成小揪揪一左一右搭在肩头,眉宇间透着灵气,这就是张秋蕾,郭永怀女儿郭芹的扮演者。

通过参演《永怀之歌》让张秋蕾更加坚定了从小到大的梦想,参军报效祖国。“当兵是我从小到大的愿望,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铭记历史,铭记为了中华民族崛起而奉献的每一位先辈们。不仅仅是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更应该将其带到学习、带到生活中去……”张秋蕾说。

“第一次看到《永怀之歌》剧本我就被郭永怀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为此我两次到海北州原子城纪念馆怀着敬仰的心情,缅怀学习。”音乐学院教师王辉说。“《永怀之歌》是我们青海师范大学原创的一台优秀话剧,通过不断打磨、创新和改进,希望走出校园、走出青海、走向全国,让永怀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师生纷纷表示,永怀先生就像一座高高矗立的灯塔,指引着我们人生前进的道路。作为当代大学生,有义务也有责任将“两弹一星”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传承发扬下去。

青海师大校党委书记张雄伟说,我们将按照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将《永怀之歌》纳入青海省优秀戏剧进校园剧目在全省高校开展巡演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对该话剧进一步精雕细琢,在完成好省内高校巡演任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在社会各层面的演出活动,努力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为激励全省人民奋力实现“一优两高”的战略目标,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作出积极贡献。(赵静)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