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起民族团结进步的磅礴力量

13.02.2015  11:32

   ——写在全省民族工作会议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表彰大会召开之际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千百年来,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众多民族共同生活在青海这片高天厚土上,休戚与共、亲如一家。一部青海发展史,就是一部青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

  进入新世纪,省委更高地擎起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从2003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了10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2013年,省委准确把握现阶段青海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特殊矛盾,作出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正如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的,先进区创建,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推动青海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青海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是提高党在民族地区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关乎大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

  

  创建先进区,是青海各族人民对世世代代优良传统新的继承和发展,是历史长河中民族团结的暖流不断流淌、汇聚和延续的结果。

  创建先进区,是对我省多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有效承接,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大创新,在更高层次上的拓展和升华,体现自信和勇气,彰显格局和视野。

  战略部署作出后,全省上下迅即行动,组建领导班子,抽调人员充实力量,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组织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纲要》,提出了“三年打基础、八年创先进”的推进步骤。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党政主导、群众主体,标本兼治、解决问题,重在基层、贵在创新,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原则,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创建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民族团结进步的核心问题,是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围绕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省委省政府倾注了大量心血。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等优惠政策持续发力。特别是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加大“火力”,通过扶持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推动民族地区资本市场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项目安排注重向基层倾斜,增强了民族地区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

  应该看到,尽管我省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与先进地区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城镇化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释放民族地区发展潜力,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四

  民族问题始终与民生紧密相连。

  我省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深化改革、释放活力,认真贯彻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创新民生投入方式,从制度上确保全省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真金白银的多层次巨大投入,实实在在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使我省民族地区持续保持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民族地区的民生冷暖,省委省政府始终牵挂于心。下一步,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

   五

  先进区创建需要上下联动,激发各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汇聚起全省的力量。

  以“工作规范、基础夯实、治理有序、服务到位、能力提升”为原则,按照“帮扶指导”、“巩固提高”、“创新提升”三种类型,省综治办选择9个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进行重点培育,推动全省州、县两级综治办确定149个地区,同步开展亮点培育、典型打造工作。

  聚“小安”成“大安”。我省坚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原则,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社会管理模式,选择34个不同类型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开展综合试点,条块结合、系统推进平安工程,将平安青海建设拓展到服务、管理、建设各个环节。

  玉树州总结灾后重建期间矛盾纠纷调处的有效做法,在全州6县市建立了“矛盾纠纷大调解联合协调指挥中心”,落实了领导干部带班接访制度;所有乡镇设立了综治矛调中心,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统一受理、归口办理。

   六

  创建活动千头万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尤须抓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创建第一年,全省重点抓了严格依法治理、深化思想引导、充实基层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改进寺院管理、注重窗口单位建设等六项工作,在此基础上,去年着力扩大覆盖面,分别召开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推进会,明确非公经济、驻军警部队、偏远地区的创建要求,有效解决了“盲区盲点”等问题。全省着力攻克薄弱环节。去年在我省与川甘交界地区启动实施“平安与振兴工程”,在稳定隐患较多、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的班玛县,依法开展为期半年的集中综合整治,彻底扭转了社会乱象,形成了依法整治、群众路线、集中推进、精准发力的“班玛经验”,并在44个薄弱乡镇进行推广。

  我们欣喜地看到,先进区的创建,使青海各族人民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受到了全省人民的广泛认同和拥护。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教育,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全省深化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生根发芽。同时,加强对宗教界人士的培养,全省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进一步营造了“两个共同”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要继续加强思想教育,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一年多来,全省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强化基础工作、打牢基本能力”目标,创新面向基层的关怀激励和帮扶机制。把新增的6919个编制全部落实到藏区基层一线,充实了乡镇、政法、寺院管理和教育卫生力量;抽调省、州、县机关干部进驻基层单位开展帮扶和宣讲工作;率先探索推行乡镇机关干部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实行乡镇工作岗位补助,鼓励和引导优秀乡镇干部安心基层、服务一线……下一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更加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无论是少数民族干部还是汉族干部,都要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为念,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改变命运。

  正在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中央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会议系统阐述了民族工作的方向和道路、理论和政策、制度和法律、工作和实践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重要部署、重点任务,为我们抓好创建活动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坚定不移地践行。会后,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切实用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千方百计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使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各项举措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10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两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持续地发力、长久地用劲、不懈地创建。我们看到,如今的青海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族干部群众始终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发展基础和制度基础不断巩固,维稳工作也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由粗放向精细、由应急向常态的转变。

  

  新年的钟声似乎还在回响,饱含着全省各族儿女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热望和期待,全省民族工作会议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表彰大会召开了。

  会议将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分析新形势下我省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经验,表彰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部署今后的工作目标任务。相信只要我们全面学习领会落实会议精神,以先进为榜样,同向发力、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就一定能汇聚起民族团结进步的磅礴力量。(许存师 郝炜)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