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江千六记之三 于雪山扎根“雪山”记

18.04.2019  17:01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崔永焘 摄影报道)这一刻,家乡河南正是牡丹花盛开的时节,看着窗外大片大片的雪花,于雪山不由得笑了起来。这里是海拔3950米的甘德县江千乡,要说花的话,有雪花,嗯不久还会有更多的花。于雪山长期从事建材建筑行业多年,没有想到自己一个河南人会因为一场旅游,爱上青海,扎根“雪山”。

  “天空真蓝,空气真好,牛羊肉真好吃!”谈起第一次来青海旅行,于雪山仍然觉得很幸福。缘于一场朋友的邀请,于雪山决定到青海玩一圈儿,顺便看看有没有好项目,在省城西宁接了几个小活儿,然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赔了点儿小钱。于雪山又朋友的邀请和甘德县江千乡的招商引资下来到了甘德县。

于雪山在江千乡投资超过5000万元  

  到甘德的第一个晚上,头疼了一夜。于雪山觉得,甘德人热情归热情,可这地方真叫人头疼。架不住甘德人的热情,于雪山像中了魔,一次又一次地来到果洛,来到江千。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但项目的事依然毫无进展。到了江千,于雪山反复察看地形后,打算开发一批临街商铺,然后卖给当地人经营,说出了想法,他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连个饭馆都没有,谁会来这个地方买商铺”。一趟又一趟“走亲戚”,甘德人的真诚和盛情接待让于雪山越发惶恐,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人这样纯朴,项目谈不成总得表示表示吧。

  彼时的江千,给人触动最大的就是一条破败主街和两旁的破瓦房,一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沧桑扑面而来。回头想想,这里的人在这么艰苦的条件还这么直爽这么真诚。于雪山觉得不留下点儿啥实在对不起甘德人的热情。要不这样,留下300万,100万给贫困户,一百万给乡村教育,一百万给乡政府改善下条件,既表示了中原人纯朴的心意,将来说给孩子们听,也多少是个话。

  江千乡党委书记万德不要钱。万德说,当时是这样想的,钱是好东西,不过到手后撒个胡椒面,然后啥也没有了,啥效果也不起。于总你还不如把捐款拿出来,帮我们贫困户改造下危房,也让全乡四个牧委会的群众看看啥叫现代化,给脱贫攻坚战中的乡亲们长长精神。

  33套房,280万项目资金,盖成统一标准的平房,自己都不用掏太多的钱,可那不成了糊弄人了吗?于雪山一合计,项目资金加上自己打算捐出的300万,盖33套小二楼,那样多好,相当于在江千乡平地炸响一声雷。

  走亲戚容易,打交道难。谁会相信一个开着好车的河南人给藏区的群众盖房子,没人信。

  于雪山的真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33套小二楼的所有建材(除了砂石)很快一车一车拉来,堆满了乡政府的破院子,图纸已经画好,机械也开了过来。谁自己把危旧瓦房拆了,这边马上就盖,工人随即到位。

   乡亲们的对话很有趣:哦,要自己拆房啊,那有没有拆迁费呢?

     你还要不要脸了,人家捐建给你的房子,你还要拆迁费。良心哪里去了?

     听说还要自己买砂石,这也得钱啊。

     人家老板说了,本地人可以到新房建设工地上当小工。一天150元的工钱,咱踏实干上两三个月的小工,砂石钱不就出来了……

  有三户群众的破瓦房确已是危房,一时半会儿塌不了,一年半载肯定要塌。一横心拆了!铲平瓦砾,清出地基,开干!谁家拆好,这边施工队马上进场打地基搭圈梁,高原施工期短,那就加油干。眼见一幢幢小二楼拔地而起,乡亲们的心按捺不住了,请亲戚朋友过来帮忙拆房吧。别捣鬼,踏实干。

  河南的项目上离不开人,刚好家里也有事,于雪山坐上飞机,回河南了。甩手的于雪山知道,在自己留下的管理人员眼里,这样的小项目纯属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他还悄悄给施工人员留了话,一定要在三个月的施工期内把房子建出来,在冬天到来之前能不能入住再说,至少让群众看到房子出来了。

  先前观望的群众不干了。乡上的干部,我们也要拆旧房、盖新房,你们不能不管我们的死活!乡党委书记万德发愁了,老于本身就是公益建房,33套房,已经让人家贴了300万,再张嘴多难为情啊。愁到半夜,万德还是给于雪山打通了电话“于总啊,江千人民要感你的恩啊。我们这些偏远藏区的群众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也能住上楼房啊。你回来看,这两排楼房既是你给乡亲们盖的,也是给你自己盖的,这就是一座座无字的功德碑啊!还有23套,干脆你给一手建出来怎样?”

  感谢酒精!于雪山正在老家跟朋友一起喝酒,接上万德的电话,他脸红了,藏区的群众就是这样真诚感恩,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剩下的23套我也给盖了。等酒醒来,于雪山不禁吸了口凉气,一盘算,又200多万出去了。再把电话打回青海推辞吧,那多尴尬。转念一想甘德人期盼的眼神,他又合计,自己在河南的城市里有不止一处房子,乡下还建有庄园。大不了过一两年紧巴日子,这些钱省也省出来了。

  甘德的朋友也知道,于雪山这次贴大发了。三次两次往县上跑,争取来了了江千乡的人行道硬化铺装和市政路灯项目,不过县上领导说了,一切手续都要严格依法办理,工程质量不能出任何纰漏,这两个项目顺开工,验收圆满通过,于雪山又补回来部分收入。一来二去,于雪山的心又痒痒了。重回甘德,再次审视甘德的资源。于雪山觉得,甘德最好的资源就是草原上的一切,特别是有机牦牛肉。于雪山朋友特别多,无意之中,当伴手礼寄出的甘德生鲜牦牛肉收到了太多的好评和“追加订单”——再来5斤,这次我付款,价钱好商量。既然这么多人喜欢甘德牦牛,何不就做起这牛气冲天的生意。

  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甘德牦牛,在自然放牧加优质燕麦草补饲的条件下口感最佳,凭借不怕输的劲头和认真细致的态度。于雪山提供的甘德牦牛分割精品肉平均500克可卖到260元左右,成功打开了上海的高端市场,来吧,只要肉品有保障,销路是敞开的。这样算来,一头甘德牦牛粗略估计产值超过了4万元。

  于雪山决定给牧民出售的牦牛涨价。别家收牛,一头4000元,老于收牛一头8000块。不过,这4万块一头的价格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卖出来的。初生的小牛犊经过严格挑选后被打上耳标,放牧员要保证牛在草畜平衡的草场放牧,要保证牛的年龄在三到五岁(两颗牙)时候出栏,这样肉质最好,达到出栏标准的牦牛每头按5000元的价格收购,加上每头牛三年的放牧工资,一头牛能从于雪山这里挣到8000元,“公司+专业合作社+牧民”模式初现雏形。

  牛要吃草,那就种草。于雪山建起了万亩优质燕麦草基地,既能保证牦牛可以吃上优质饲草,又有将多余的饲草出售;牛要拉屎,来不及捡走的牛粪就会在草原上形成斑块,影响草地质量,那就建个有机肥料车间,将收集回来的牛粪高效发酵后造粒出售……这不就是一个现代农牧业科技循环示范园吗?

  建设起甘德现代农牧业科技循环示范园的于雪山,请来了技术员,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种起了有机蔬菜,毕竟自家产的发酵液和有机肥,可以用来为有机蔬菜和种植的中藏药材提供营养,这样的蔬菜和药材品质肯定特别棒。

海拔4000以上的高原试种西瓜

  2018年,于雪山在玛沁县军功黄河边的温棚里成功种植了西瓜和小白瓜,军功可以种,江千肯定也可以种。

  4月中旬,记者在于雪山位于江千乡的温棚里见到了那些珍贵的瓜苗,由于气温和地温达不到要求,技术员在温棚里又搭建了二层温棚,二层温棚中搭起了小拱棚,这样算来,成功育苗总共三层温棚。技术员说,基本确定这些高原上的“尕稀罕”试种成功。

  省上要带领群众“一优两高”,雪山公司发展生态畜牧业就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带领合作社和牧民群众参与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既可以给全国人民提供高品质的牦牛肉品和高品质的有机蔬菜瓜果,又可以让藏区群众脱贫致富,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于雪山说,果洛最有名的就是雪山,自己的公司也取名雪山,这也许就是缘分吧。目前,于雪山已经将妻子孩子都邀请到青海来,一起扎根高原,在甘德草原上用实干家的精神书写壮丽的创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