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涉农工程全面完成

11.09.2014  11:57

      国家自2005年批复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以来,我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规范项目管理程序,相继制定了《青海省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建设养畜配套工程实施细则》等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有序推进工程建设。截至2013年底,三江源一期涉农工程项目已全面完成,共实施围栏8521万亩、补播2581万亩、人工饲草料基地21.71万亩,建设草原防火项目19处、牲畜暖棚30421、贮草棚30421幢、舍饲棚圈45600户,防治鼠害8797万亩,治理黑土滩522.58万亩。
      通过工程的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了“五增”:一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增加,草原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1.6个百分点,牧草平均产量提高26%左右。黑土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20%增加到80%以上。二是三江源地区水资源量增加84亿立方米,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草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增加28.4亿立方米。三是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增加,藏羚羊、普氏原羚、藏野驴、岩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最多,栖息活动范围呈扩大趋势。四是三江源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9%。特别是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共落实补奖资金38.5亿元,带动牧民人均增收2588元。五是通过将生态保护工程与生态补偿政策、游牧民定居工程、草原生态畜牧业建设有机结合,综合施策,牧民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11.3万户牧民住上了定居房,6.9万多户牧民使用上了帐篷、电视等草原现代设施,使牧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大大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