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评论:奋力打造青海精神高地

14.11.2016  13:34

  打造青海精神高地,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好拓展好的强大动力,是保证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重大举措。打造青海精神高地,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省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四个扎扎实实”,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这一目标,坚持用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坚持弘扬和践行青海精神,健全完善打造青海精神高地的体制机制,有效夯实思想基础,着力凝聚精神力量,促进全省各族人民特别是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续写好中国梦青海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

  对理想信念坚贞不渝,是构建精神支柱的前提,坚贞不渝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气神。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把干部群众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必须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突出理想信念这个灵魂,补钙壮骨、立根固本,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加强党性教育,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省情教育、改革开放教育,组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坚定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好拓展好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生动力,是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强大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关键要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上下功夫,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和研究阐释,使核心价值观走进人们心灵。要坚持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抓好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规教育、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精心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等活动。要在全社会普遍表彰善行义举。要促进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社会管理。

  三、大力弘扬和践行青海精神

  青海高寒缺氧,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发展基础差,干事不容易,干成事更难,需要一股精气神。青海人以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干劲、海拔高追求更高的豪迈情怀,在高原之上奋力构筑自强不息、干事创业的精神高地。一代一代建设者用实际行动和光辉业绩,培育形成了以“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实干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为代表的青海精神。青海精神,形成的是一整套以中华美德、革命精神为核心的优良传统,是党的优良作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海高原的生动体现,反映了青海各族人民追求发展进步的强烈愿望,表现出高原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豪迈情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打造青海精神高地,弘扬和践行青海精神,其目的就是要提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励干部群众振兴青海的雄心壮志,加快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敢于拼搏、开拓创新的争先意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以一当十、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无私奉献、团结奋进的崇高品质,从而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

  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打造青海精神高地的有效载体。要善于运用社会化工作手段,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把集中性活动和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活动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真正使群众成为精神文明创建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要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文明校园等各类创建活动,扎实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和诚信建设制度化,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文明旅游,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五、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精神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添文化的内涵,实现文化的关照,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要围绕反映中华民族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党史、国史,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出一批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精品力作,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

  六、建立健全打造青海精神高地的体制机制

  打造青海精神高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体制、制度和机制,确保打造青海精神高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打造青海精神高地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健全完善领导责任制,把打造青海精神高地和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量化细化责任,完善措施办法,扎实推进,取得成效。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构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形成强大监督合力。健全完善督促检查机制,运用督办约谈、专项检查、执纪查处、通报曝光等方式,确保打造青海精神高地多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实行综合考核评价,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推动工作不断上台阶。健全完善奖惩问责机制,对好的做法及行为给予肯定、赞扬,对不符合要求及不良行为进行问责、惩戒。

  七、着力为打造青海精神高地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锲而不舍地抓作风、反腐败,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加强舆论和文艺宣传,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报道,运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公益广告等传播阵地,通过小说、电影、电视剧、小品、曲艺等优秀文艺作品,把打造青海精神高地的重大意义及丰富内涵宣传到千家万户,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选树先进典型,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找准切入点,探索新思路,创造新方法,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把打造青海精神高地工作引向深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王向明)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