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搭建政务服务“一个平台”

08.10.2014  13:36
核心提示:  搭建统一规范高效、线上线下结合的政务服务平台,是我省(江苏)新一轮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之一。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近日召开座谈会,就“一个平台”建设进行交流探讨。  公共资源如何配置

  搭建统一规范高效、线上线下结合的政务服务平台,是我省(江苏)新一轮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之一。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近日召开座谈会,就“一个平台”建设进行交流探讨。

  公共资源如何配置,某种程度可以说是正确发挥市场和政府两者作用的“试金石”。搭建专门平台、进行公开交易,是南京市的做法。2012年,开始时年交易额为1307亿元,今年到9月底,已完成1027亿元。“今年开始,我市把民政、人社、城管等拟实施的项目,都纳入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共有十大类131项。”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杨平说,此举目的是通过放开市场、引入竞争和强化监管,加快推进市、区国有资本退出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等一般竞争性领域,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现在,南京市的城市管理、社会救助等政府购买服务以及排污权、户外广告等公共资源特许经营权项目等都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其中首次以拍卖形式转让市属平面媒体广告版面经营代理权,成交价比预期高出24.46%。

  重大项目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撑,但政府服务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项目进展,无锡市就此创新实施“容缺预审”新机制。市行政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龚聘说,容缺预审就是在重大项目预审时,对具备基本审批条件、申报材料主件齐全但其他条件和申报材料暂缺的,也受理审批,包括市重大工业、服务业、民生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等。目前,可容缺的有23个部门、68个事项、148份申请材料,可容缺材料占比22.9%,已有834个企业和项目从中受益。

  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容缺预审给无锡政务环境带来新气象,重大项目审批时限从187个工作日减少到不超过70个工作日,列入省市年度重大项目计划、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审批不超过35个工作日,但涉及范围还比较小、力度也不够大。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机制缺少法律依据,有些甚至与法律规定相矛盾,导致一些部门实施时较为谨慎。另外,少数部门为图省事,容缺预审不按章实施,个别项目甚至出现为了快审而随意扩大容缺材料范围的情况。

  实行工商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南通市是全省13个地级市的试点。该市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专区,先期确定20个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并联审批试点,实施“一窗咨询、一次告知,一窗收件、一次录入,一窗收费、一窗发证”。“改革提高了行政效率,原来申请人办完全部手续要跑5个部门,至少往返6次,现在只要1个窗口往返1次,注册登记时间压缩44%。”不过,南通市政务中心主任辛鸿堂也表示,系统运行以来实际注册登记案例还不多,今后要在网络技术路径、扩大公众知晓度上多用力。

  作为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昆山市张浦镇的行政体制改革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比如,在这个镇开餐馆,以前要跑卫生、环保、质监、公安等部门,至少1个月;现在只需进一个门、一个窗,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公章、税务登记证“五证”一周全办好。

  不过,张浦镇执法同样面临现实制约。“服务中心的专用章,有的部门不认可,还得另外再盖章。”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徐红生说,一些审批服务技术要求高,但技术环节中介社会化服务程度不强,镇级部门难协调,比如住建部门的燃气类事项专家评审、水利工程的专家评审等。还有,前后台的协调性也有欠缺,曾有一个商业项目审批时说搞绿化建设,最后建成的却是停车场。(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