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明,谱写土乡创业之歌

25.09.2015  10:20

   2001年从互助职业学校电焊专业毕业后,怀揣着致富梦的互助县塘川镇汪家村村民汪元明,外出打工。凭着熟练的技术、细致的做工、热情的服务,汪元明成为西宁焊接行业的佼佼者,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创业梦想。

  2003年,汪元明参加了互助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随着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目光敏锐的他从中发现了商机。他筹措了资金,回家养殖牛羊,自主创业。进入完全陌生的领域,其难度可想而知,汪元明一直在小作坊式的养殖中摸索着。2007年,国家重点扶持三农,出台了很多支农惠农政策,坚定了他养殖致富的信心。

  通过到外地考察,他毅然选择了扩大养殖规模。在村领导和镇政府的帮助下,他在镇农信社借到所需的第一笔资金,建起了畜舍,购买了牛羊疫苗、饲料和兽药,开始了规模养殖。

  规模化养殖不像散养,技术含量更高。在养殖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汪元明便查资料、找书籍或利用网络咨询专家,并自己学会给牛羊打针、吊水与配药。他和妻子把家搬到养殖场,日夜和牛羊在一起。品种改良,技术更新,汪元明多次参加由畜牧部门与兽药企业举办的牛羊养殖技术培训,并利用网络平台跟同行交流,向专家学习,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在他的执着和好学中解决了,2010年他还获得了《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资格证》。

  艰难的创业经历让汪元明领悟到,若要做大做强,必须发展特色养殖。他大胆运用综合配套养殖技术,缩短牛羊育肥周期,提高出栏率和商品效益。

  互助是海东市的养牛大县,借助优厚的政策待遇,有很多农户开办了养殖厂,但很多养殖户的投资生产陷入今年引进、明年倒闭的困境。汪元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已脱贫致富的他决心带动乡亲们一起奔小康。

  结合自己的养殖经验,汪元明总结出农户养殖失败的三个原因:养殖技术水平低,饲料解决不当,成本过高;销售受市场、交通制约因素多;管理粗放,生产肉类品质较低,不适应市场需求。

  为帮助同村养殖户解决创业困境,他说服部分农户引进了新品种改良肉牛,以制定保护价和农户签订收购合同的形式与这些农户合作。他还打破等客商上门的落后营销方式,主动带人外出开发市场,寻找销路。

  汪元明明白,在创业的道路上要把握好机会,充分利用好资源,才能赢得飞跃。他将组织养殖合作社的想法付诸于实践。 2009年,他注资300多万元,联合汪家村和周边村子的养殖户,创建了一家以肉牛、肉羊为主的综合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互助县元明牛羊繁育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汪元明的养殖场作为示范养殖基地,从外地引进西门塔尔牛、鲁西黄牛等优质肉牛品种,建设起标准的养牛基地,聘请兼职畜牧师,雇用6名员工进行专业化养殖。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细管冻精及授配技术,强化补饲,暖棚建设,疫病防治等配套技术;实行良种良法,缩短育肥周期,采用统一购销的产销方式,提高了农户养殖致富的积极性,养殖牛羊也成为塘川镇农民致富的重要门路。

  为解决规模化养殖所需的大量饲草,汪元明又联合了村子里的种植户加入合作社。专业化养殖生产有了可靠的饲草料保证,又辐射带动了种植户致富。元明牛羊繁育专业合作社在全镇带动300多农户,以典型示范,发挥规模效益,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济运作模式。

  元明牛养殖基地现已拥有12座标准化双列式育肥牛羊舍,建筑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青贮池1座,体积为4000立方米;饲料大棚与库房合计约1000平方米。厂区内绿草莹莹、栏舍整齐,形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自建厂至今,元明牛羊繁育专业合作社已创利润近百万,上缴利税14.6万元,带动周边养殖户增收1600多元。

  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汪元明决心要把自己的企业办成互助县的养殖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说,要成为龙头企业,必须树立龙头意识,继续扩大合作社基地+农户养殖模式;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在确保销路的情况下,开拓更广阔的销售市场;再建一个肉牛、肉羊基地,扩大养殖规模,实现养殖循环运作;继续完善扩大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