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公路——死亡与生机间的通途

25.09.2015  18:57

  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25日电(记者符晓波)鸟瞰塔里木盆地腹心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海际天、流沙展布。两条黑色沥青公路,嵌于连绵沙峦,像舒展柔美的飘带,公路两侧红柳、梭梭的伴行就像飘带的绿色花边。

  “以前没有沙漠公路,从且末到库尔勒要绕着沙漠的东南边缘走,700多公里路班车要走4天4夜,班车也不是每天都有,凑够15个男人才发1辆,因为需要人推车。

  从沙漠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前往沙漠东北部的州府库尔勒市的班车上,阿迪力望向窗外,层叠的沙山、葱郁的灌木擦肩而过,沙漠不再令他恐惧和绝望。

  回忆20年前,恍若隔世。他说:“那时候没有路,在家的时候不想出去,出去以后不想回来,路上太煎熬!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江苏、浙江、安徽3省总面积相当,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中央,动辄风沙肆虐,桀骜难驯,千百年来无情地压迫着它边缘的绿洲,或隔绝、或摧残、或湮没;无数勇者或葬身沙海,或抱憾而归。

  茫茫大漠,隔绝的不止是时空。面积56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蕴藏着192亿吨油气资源,是我国举足轻重的能源基地。“没有路,沙漠石油勘探不得不迂回作战。”塔里木油田塔中作业区职工何凌告诉记者。

  “当时每口井近万吨的设备物资要从盆地东北的大本营库尔勒市出发,经南疆五地州24个县市,绕行2000多公里,再转乘特种沙漠车辆才能驶入沙漠腹地,仅一个单程就需要七八天时间,相当于‘在北京指挥、在广东打井’,成本巨大。

  修路,迫在眉睫。1993年,沙漠公路动工兴建,全国16个科研院校700多位专家和科技人员展开联合科研攻关,逐个击破坚固路基、抵御流沙等技术性难题。两年后,首条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全线通车,创造了世界公路史的奇迹。

  这条世界上穿越流动沙漠最长的等级公路,北起西气东输起点轮南,南接和田地区民丰县,全长522公里,打通了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塔里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交通命脉。

  修筑这条公路中,由中国首创的沙漠筑路技术很快被运用到南疆铁路防沙工程和北非撒哈拉沙漠公路防沙工程之中,也为穿越塔克拉玛干的第二条沙漠公路奠定了技术基础。

  2008年,新疆第二条沙漠公路建成通车,424公里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从北侧的阿拉尔市至和田地区和田市,将沙漠西北缘的阿克苏地区和西南缘和田地区连接起来。

  至此,两条平行于沙海之中的公路将塔克拉玛干一分为三,南北疆公路距离缩短500多公里,成为南北疆运输沟通的捷径。

  恶劣的自然环境常使公路面临被大风流沙掩埋的风险。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站长徐新文介绍,为根治风沙危害,科学家在这片年蒸发量近4000毫米、降雨量仅25毫米的沙漠环境里,开展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艰难探索,誓与沙漠化敌为友。

  “都说在沙漠里种活1棵树,要比养活1个孩子还难,但我们做到了。”徐新文说。

  经过10余年的摸索,科研人员就地取材,采用沙漠地下苦咸水成功种植柽柳、沙拐枣、梭梭等2000多万株防风固沙苗木,实现了沙漠公路全程绿化。

  如今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再寸草不生,公路两旁红柳扎堆、梭梭密集,色彩艳丽的沙拐枣夹在其中,延绵不绝的绿丛将滚动的黄沙死死锁住……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塔克拉玛干,人们在欣赏大漠孤烟直的自然景观时也不忘感叹今人创造的奇观。

  象征生命的绿色仍不断扩张。1999年便进入塔里木油田塔中作业区工作的何凌体会颇深。他指着远处的绿色飘带说:“以前这里黄沙一片,你看这些苗木如今长得比人还高。对于常年生活在沙漠里的人,有路就有了安全感,有绿就有了幸福感。

  十几年间,原本“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洲面积逐年扩大到500亩。绿化面积的扩大,改善了沙漠生态环境和气候。

  近年来的气象记录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区域10年来平均相对湿度提高了4%,大风天则减少13天。野兔、沙鼠等野生动物和90多种鸟类已在这里安家。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