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绿洲枸杞红

03.08.2015  08:31

  郑显民和其他枸杞种植户一起在枸杞田里谈论今年枸杞生长形势。本报记者 闫汇芳摄

  6月5日,柴达木盆地艳阳高照,吃完简单的午餐,我们动身前往诺木洪农场。德令哈在盆地的北面,诺木洪农场在盆地的南边,如果绕道走是400多公里。打听到从怀头他拉镇到诺木洪有一条简易公路,只要160多公里就到诺木洪,我们决定走近路。到了怀头他拉往北,一条沙漠简易公路引着我们走向戈壁深处。景色果然壮观:雅丹地貌、丹霞地貌俱全,尤其是走到泉水梁下的峡谷时,山崖嶙峋,岩石狰狞,很有点西部片里恐怖的意味。走下泉水梁后不远,车陷沙漠,在救援车的帮助下,折腾了四个小时,有惊无险地到达了诺木洪。

  诺木洪农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缘的海西州都兰县境内,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5公里,海拔高度接近2800米,是戈壁荒漠中的一片绿洲。

  郑显民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诺木洪农场的枸杞种植大户,他承包了10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枸杞。“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枸杞种植,我相信这个产业会越做越好。今年天气好,收成应该不错,市场应该也过得去,那么收入应该能够达到1000万元。”郑显民说。

  “你们若是9月份收获时节来,可以看到枸杞果像一串串鞭炮一样挂满枝头。沿着109国道一路开下去,一个小时里视野内只有‘鞭炮串’,非常壮观。”诺木洪农场管委会副主任张学说。

  不过,对于诺木洪来说,十几年前,“壮观”却属于另外一番景象。“在枸杞之前,诺木洪农场的主要种植作物是小麦。每年三四月份,田地进行播种前翻土的时节,恰恰是柴达木盆地狂风大作的时候,于是大风卷起田土,整个天空变成了黑色,出门要是不关窗户,回来时就会发现地板上已积起两指厚的沙土。”青海都兰诺木洪科技研究所所长谢守忠说。

  常年饱受风沙之痛,诺木洪人也不得不思考转变。就在这个时候,宁夏大规模种植枸杞获得成功的消息传来。“干旱、高原,诺木洪和宁夏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枸杞是否适合诺木洪呢?”带着这个思考,农场专门派人到宁夏取经,并引进来宁夏枸杞种子进行试种。

  “宁夏引进的枸杞不但在诺木洪生根结果了,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产量比宁夏还要高。”谢守忠说,“枸杞是上佳的防风固沙植物,如果大规模种植,能大大改善生态环境。枸杞是多年生植物,不需要翻土,而且根系发达,大风来时能紧紧抓住地表的土壤。沙尘暴天气由此得到治愈。”如今,诺木洪农场已经形成了枸杞林与乔木防护林结合的防风固沙天然屏障,年降水量从39.9毫米增加到58.5毫米,6级以上大风由年均54次下降到不足20次。

  枸杞带来的惊喜,还不止这些。由于诺木洪农场地处戈壁滩边缘地带,土地容易盐碱化,“过去一些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因为常年耕作出现了盐碱化,本来已经废弃不能种植,现在我们试种枸杞,居然也获得了成功:枸杞不仅在盐碱地里活下来了,而且还减轻了土地盐碱化程度。”谢守忠说。

  因为枸杞而受益的,不仅仅是诺木洪农场。在诺木洪所在的都兰县,“全县枸杞种植总面积从2004年的1.036万亩发展到2013年的14.8万亩,其中进入产果期的面积近10万亩。”海西州政协副主席、都兰县县委书记张纪元介绍说,目前,都兰全县已认证有机枸杞5000余亩,全县已注册枸杞生产经营农牧民合作社30余家,通过招商引资等各种渠道引进培育枸杞生产加工企业10家。产品从最初的枸杞干果逐步发展到枸杞茶、酒、饮料、胶囊等深加工产品。

  在都兰县诺木洪农场枸杞产业的带动和示范区的示范辐射推动下,截至2014年,都兰地区农牧民共栽植枸杞生态经济林达11866公顷,按挂果后每年每公顷产枸杞干果3000公斤,每公斤40元计,每公顷可产生效益9万元,每年可为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10.67亿元。

  “枸杞,这枚小小的红果,如今已成为戈壁沙漠中的生态果、致富果。”张纪元说。

  (本报记者 刘鹏 陈建强 张春雷 光明网记者 刘家铭 本报通讯员 祁万强)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