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地理:高原桃花源——东旭村
那是两年前的一段旅程,我们乘坐的车子缓缓驶出了海北州门源县城,沿着平坦的柏油马路向东前行。我们的目标是县城以东80公里外的一个村庄,坐落在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境内。
什么样的村庄,值得我们从西宁驱车几百公里去寻觅?你一定要耐着性子,等我为你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沿途的别样景致
沿途的景致我不能不说。如果城市车水马龙,人流汹涌,高楼林立的景象令你厌倦,那么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喜欢上这个高原小城,还会不惜溢美之辞,将静谧、古朴、原始、闲适等统统奉献给她。
那一片片在阳光下的田野,以一种质朴而热烈的色彩,让大地具有了最本真也最直接的美,那些偶尔入眼的嶙峋的山石,葳蕤的林木,更让我们深切体味出与平日在城市里所见的高楼、马路、商店等完全迥异的景致。
远山含黛,若隐若现。浩门河最是多情,一路和我们相伴而行,随着涛声隐约,眼前时而开阔,时而郁闭。你看,河水浇绿了树林,染青了草地,当她从高山蜿蜒而出,便把生命的能量铺陈于大地。
青杨夹道的马路展开了银白色的飘带,举目田野开阔处,鸟儿拍着翅膀自在地飞翔,羊儿低着头啃食青草,偶尔还有老牛悠闲地散步,顾不上我们关注的眼眸。跨河吊桥静静地孤立,承载着岁月的风雨,默默地将过河的人和车辆送向对岸。
那一个个农家庄廓院,星星点点,影影绰绰,真个如黄泥大印章一般,点缀在路边或依山之所,三三两两。那院门或掩或开,厚厚的院墙围起让人遐想的空间。东川镇孔家庄村的文化墙是不可不说的一景,那乳黄色院墙上《二十四孝》图和儒家文化经典名言,让人眼前一亮。这高原上的小村,以中华几千年古老文化精髓为教育、引导村民发扬传承的载体,向着新农村、新民居、新气象、新文明乡风的生活目标大步迈进。
随着峰回路转,车子驶入闻名遐迩的仙米林区内,这里是青海最大的原始林区,冷龙岭与达坂山南北遥相对峙,崖壁高耸,林木葱茏,河流激越。奇峰层出不穷,峡谷壁立千仞,说不尽的青山巍峨、绿水涟漪、层林叠翠。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我们的目标不是这里,只能匆匆而过。
豁然开朗的世外桃源
一路逶迤而行,车子终于停在一片开阔处。我们打开车门下车,置身于一个大山脚下的空阔地带时,我突然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
一座以白色为主打色的佛塔静静地矗立在停车场的一角,塔身有精美的藏传佛教绘画,明黄、湛蓝、朱红、青绿色相间,明丽而鲜艳。在高天流云下,塔顶金黄色时轮日月星高悬,流光溢彩。塔的两侧藏柱挺立,肃穆庄严。
我们的目光离开佛塔和藏柱,停驻在一个赭红色门楼前。门楼的一侧以醒目的黄色标有“世外桃源居,华热民俗村”的字样,另一侧的阴阳图下,标着白色的“高原桃花源”几个大字。不远处的石崖上,藏文的“扎西德勒”壁画鲜艳夺目。
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门源县珠固乡东旭村。
进入门楼,走过东旭水电站大坝,经过一个段干净的水泥路,一个原始、古朴的圆形洞口在一段山脊下出现在我们眼前。进入洞口,再抬头时,眼界豁然开朗。两侧碉楼高驻,仿佛卫士在护卫一方安宁。碉楼中心线与不远处的两山山顶相对。山上,峨博在风中猎猎。山下,那一个个藏式的民居或集或散,就分布在这个三面环山、一面绕水的小村里。
我再回望刚才进入的小洞口,竟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在这里,阡陌相通,鸡犬之声相闻。不由让人想起那著名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忽又想起那门楼上醒目的“高原桃花源”几个字,这只容一条道、一洞口进人的村落,果然有着武陵人世外桃源的味道。
得天独厚东旭村
我们一行人信步向前,同行的当地朋友告诉我们,这里因周边山势如骆驼伏卧,故此地称“骆驼曲流”,与花海鸳鸯、鸾城翔凤、朝阳涌翠、冷龙夕照狮子崖等并称“门源古八景”。
我发现这些农家院门上的铜狮图案极为威武,而白色或红黄色围墙,赭红色墙顶,更让小院别有一种韵致。一家大门前空地上的一株碧桃树在风中摇曳生姿,这是村民杨公保的家,我们相跟着进门。
院中的牡丹正在开枝散叶,长势茂盛的花椒树散着淡淡的清香。杨公保一家正在经营的农家乐在这里已经颇有影响,热情的女主人带着朴拙的笑欢迎我们。
杨公保家中有三面房,共八间房屋。每一间屋子都干净而亮堂,窗明几净,清爽整洁。屋内有宽大而舒适的沙发、彩色电视机、精美的吊灯,布置舒适宜人。尤其是那精美的藏饰墙裙,久久地牵引着我们的目光。
珠固乡境内的居民以藏族为主体,门源的藏族自称为“华热巴”,意为英雄部落,直译为祁连山人。女主人有一套非常华美的华热藏族服饰。衣边和袖口用橙、黄、绿、蓝、靛五色氆氇镶成一寸宽的花边,这种依次递增的竖立色块,宛如天上彩虹降落人间,配以丝绸裁制的腰带,穿戴起来尽显华贵的古风。在文化部公示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藏族华热服饰榜上有名。
杨公保家的农家乐从一年前开始营业,可接待70至80人,以藏式餐饮为主,辅以汉餐。村里像他们经营农家乐的共有十多户,家家都有自来水通到了灶头,家家室内安装了水厕,每一户都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我们一行人沿着干净平坦的水泥路直到山脚,浩门河就在村边流淌,涛声依旧,隔着成片的沙柳林,一个阔大的跑马场在我们面前铺开。跑马场的一头,是一个由石头、黄泥、树干制成的草棚,不见钢筋水泥有影子,显得古旧而原始。与不远处新修的马棚形成鲜明对比。
四面环山的东旭村,虽然只有三十多户人家,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接近西宁的海拔,平坦开阔的地势,加之由白塔藏柱、扎西德勒壁画、峨博、亭台、观景亭、碉楼、跑马场、非遗中心、吉祥广场、村民活动室、幼儿园等等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设施,勾勒出一个孑世遗立的高原村落充满希望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