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60天,我市出了哪些招

14.04.2015  12:01


63483起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被查处;
150人因为触犯交通法律被行政拘留;
11条主干道施划禁停黄色标线;
33个路口的信号灯进行更换;
3年时间打造全市智能交通建设系统……
自2月11日,我市开展缓堵保畅“百日行动”已经60天了。那么60天以来,我市又出了哪些治堵良策呢?
道路交通设施完善中
五岔路口成为标线施划样板
记者镜头:
4月13日,在我市五岔路口,记者看到彩色立体斑马线、路面导向箭头、分道线已经施划完成,立体的斑马线更加醒目,同时禁停标线施划后,违停的车辆已经没有了。
采访回声:
回声一:更新标线
记者了解到,西宁交警充分调研后,在支路巷道、学校、医院等重点地段,增设校区警告标志、减速让行标志、禁停标志。为更好发挥设施信息的引导指示作用,在五岔路口百米范围内施划完成分道线、导向箭头、彩色斑马线,使五岔路口成为近期更新标线施划内容的样板路口。
回声二:修复信号灯
除了更新标线,同时对祁连路与五一路十字、昆仑路与南小街十字、夏都大道与乐都路十字、西宁大厦等24个路口的人行过街信号灯和机动车信号灯出现的倾斜遮挡、原器件损坏、管线破损等问题进行了及时修复。
回声三:优化配时
对昆仑路与德令哈路十字、昆仑路与海湖路等5处信号灯配时进行了优化。
回声四:更换信号灯
对昆仑路与南小街十字、昆仑路与南大街十字、五中十字等33个路口的机动车信号灯进行更换;对东关大街与乐都路丁字路口、清真大寺门口等7处人行信号灯进行更换。
道路交通组织在优化
全市11条主干道施划禁停标线
记者镜头:
4月13日,记者在采访的过程看到,黄河路等主干道的道牙石上都已经施划上了黄色和黄色与绿色相间的禁停标线和临时停车标线。
采访回声:
回声一:7条主干道施划完成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施划完成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黄河路、东关大街、夏都大街等7条道路的路缘道牙石禁停标线,并纳入管理。为有效治理违法停车行为,交警部门在核心区11条主干道施划道路边缘道牙石禁停黄色标线,对违章停车的一律采取记分罚款处理。
回声二:三类车行驶有要求
针对当前全市机动车通行特点和流量规律,采取调整交通组织方式,合理调节分流交通;对我市三类车辆(过境车辆、外埠大中型以上车辆和核定载质量10吨以上的货车)实行东西方向一律由峡口收费站驶入,南北方向一律由西塔高速和宁大高速公路驶入,有效减少了中心城区的机动车流量。
回声三:改造护栏提畅通率
先后改造昆仑桥下桥口、青大附院医院门口、青海红十字医院门口护栏,提高道路通畅率。
交通治堵必先治违法
63483起交通违法行为被查处
记者镜头:
近日,在我市易堵路段会看到执勤民警在现场指挥车辆,并且在一些重点区域都会有固定执勤岗位和流动巡查车辆。
采访回声:
回声一:63483起交通违法行为被查处
据了解,2月11日至今,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63483起,查获涉嫌饮酒驾驶83起、醉酒驾驶49起、无证驾驶332起、超速行驶9316起、货车超载824起、超员驾驶109起,不按规定停车23993起,在处理当中行政拘留150人。
回声二:违停车辆记3分罚200元
西宁交警部门加强警力下沉,定期抽调机关、车管业务民警与执勤民警补充一线警力,有计划地在易堵路口、路段节点和人流车流交织的地点加派警力。设置固定执勤岗位和流动巡查力量,加强交通指挥疏导,大力整治违法停车,对违停车辆一律采取记3分罚款200元的处罚。
回声三:34处检查点20次集中夜查
据了解,全市共设立了34处检查点,先后组织20余次大范围全市“百日行动”统一集中夜查,有力查处了一批交通违法行为。
回声四:电子抓拍交通违法行为
除安装交通信号灯并不断优化配时外,今年路口抓拍、高清卡口系统等电子警察智能抓拍交通违法行为,在交通治堵中发挥重要作用。2月11日至今,共纠正违反信号灯通行353起,逆行5628起,不按导向行驶2161起,驾驶人不系安全带938起。所查处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均按上限处罚,且要求24小时内录入违法信息,加快办结效率,防止人情渗透;同时在强化交通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方面成立了交通指挥中心,强化事故处理力量,快速高效处置交通事故。
加大智能化交通建设力度
打造我市智能化交管平台
记者镜头:
在我市交通管理平台上,记者看到了一组组对黄标车、渣土车的全方位管控图像,画面中无论是黄标车还是渣土车,其驾驶路径都清晰可见,无论是在夜间还是在白天,但凡有任何交通违法行为,就会被清晰记录下来。
采访回声:
回声一:63个路口信号灯正在升级
据了解,目前我市交通管理智能化仅处于起步阶段,各子系统相互之间独立运行,数据尚未实现共享,未能发挥系统优势。城区道路中在主、次干道交叉路口和路段(人行过街信号灯)目前共设置有交通信号灯252个(含海湖新区),共采用5种信号机型,机型混杂,控制接口不统一,无法接入统一交通信号系统管控平台,实现信号机的联网控制运行。2014年,我市争取项目资金在西宁中心城区63个路口(昆仑大道以北、建国路以西、海湖大道以东、湟水河、滨河路以南的主城区)升级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解决核心区域路口信号机联网问题;在核心区部分主干道实现“绿波”功能,提高通行效率;在易拥堵路口,缓解点向线、面大范围拥堵问题,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
回声二:黄标渣土车监控系统试运行
据了解,我市于2014年7月,建设黄标车、渣土车管控分析及稽查布控系统,在市区核心区域10.7平方公里,主要道路出入口和主要路段建立24个点位,实现对黄标车、渣土车的全方位管控。目前项目在试运行阶段。
回声三:3年打造智能化交管平台
据了解,为稳步推进缓堵保畅工作,市交警部门专门成立了智能交通管理建设领导小组,立足现已开展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和海湖新区试运行管控平台操控实践,研究制定了《关于西宁市智能化交通管理三年(2015年-2017年)建设计划》。目前交警部门整合现有监控资源,争取经费支持,已搭建完成支队信息研判室、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发布中心、交警广播电视直播间等智能交通建设系统。信息研判室投入使用后,可实时稽查布控黄标车、渣土车相关路面情况,对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可发挥实战作用。广播电视直播间可以及时、快捷、准确地发布实时路况、播报便民举措,向广大交通参与者传递交通安全知识等。通过3年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科学决策、控制执行各环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规范协警员指挥手势
200名协警参加指挥手势集训
记者镜头:
4月13日,在西门体育场,西宁交警支队81名协警员进行了协警辅助人员队列训练及指挥手势汇报工作。熟练的手势指挥,规范的队列动作成为一道风景。
采访回声:
据城北区交警大队教导员吴谦介绍,参加本次集训的协警人员有将近200名,而今天仅有81名人员参加队列表演。此次队列表演不仅体现了我市协警人员的精神面貌,而且还进一步规范了协警员的交通指挥手势动作。此次除了队列和手势的训练之外,协警人员晚上还加强了基础课的培训,其中包括法律法规以及交通专家讲座等内容的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