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家事审判工作开展情况
1月15日上午,互助县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占菊出席发布会,通报2019年家事审判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马贵鑫主持发布会。青海法制报、海东电视台、互助县广播电视台、互助县广播电视新闻网等媒体应邀参加。
杨占菊指出,自2016年6月互助县法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法院开展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单位以来,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不断改革,家事审判工作得到了上级法院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家事审判工作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互助样板”。2019年,海东市两级法院家事审判改革推进会在互助县法院召开,家事审判的“互助模式”正在海东市法院系统推广。互助县法院创立的“幸福家庭课堂”得到最高法院的肯定,并写入2019年省法院工作报告向全省推广。
2019年,互助县法院共受理家事案件1333件,审结1319件,结案率为98.95%。收结案数分别比上年上升13.4%和14.2%,其中调解714件,撤诉467件,调撤率为89.54%,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上诉15件,无一发重和改判,服判息诉率达历年最高。
一是升级改造家事专区,搭建柔性审理平台。以“硬件”设施提升“软件”效能,本着“婚姻诊所”定位,在县院六楼建造家事审判专区,增设亲情修复室、亲子观察室、圆桌式法庭、心理辅导室等功能区,打造了九个主题教育板块的文化长廊。升级改造后的家事审判专区成为集案件审理、心理疏导、情感修复、多元调解等一体的柔性家事案件审理平台。二是精心审理家事案件,提升案件审判质效。组建了由3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组成的家事审判团队,成员以5名女性为主,同家事调解员、调查员、心理辅导师共同开展家事纠纷的化解、亲情修复工作,实现了家事案件的专业化审理。三是创新家事审判机制,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编撰完成了《互助法院家事审判制度汇编》,创新制定感情测评、冷静期、家事回访等30余项工作机制。2019年下半年,为5个法庭聘任了专门的家事调解员。在案件审理中,加大感情测评、冷静期应用,推行家事巡回、“幸福家庭课堂”。2019年,共对29对离婚当事人发出《离婚冷静期通知书》,对6对离婚当事人适用“六个月内不再要求离婚”调解方式结案,巡回审理家事案件103件,劝退冲动离婚夫妻76对。借助“幸福家庭课堂”走进乡村、社区、学校进行宣讲21次,受众达近万人,通过电话、上门等形式对124人(次)家事纠纷当事人进行跟踪回访。四是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多元解纷机制。积极争取党委支持,主动向县委、政府、人大汇报家事审判工作开展情况,与县综治办、教育局、公安局、妇联等15个部门联合出台了联动推进家事审判相关工作的意见。联合县公安局、妇联发布《人身安全保护令实施细则(试行)》,合力推进家事审判工作。五是加大司法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全县村委一级推送家事审判工作信息,邀请学校师生走进法院感受家事审判,联合妇联开展反家庭暴力倡议活动,多角度宣传本院家事审判工作,扩大家事审判的社会影响。
杨占菊强调,经过三年多的改革,互助县法院家事审判工作走出了一条青海农区家事审判工作新路子。一是案件质效明显提升。调撤率逐年升高。从2015年的78.72 %上升到2019年的89.5%,上浮10.82个百分点;审判效率明显提高,家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从2015年的28.4天缩短到2019年的21.3天,平均审理周期下降7.1天。在民商事案件数量激增的态势下,家事案件总量平稳,家事案件占比不断减少,调撤率稳步上升,办案周期逐年缩短。二是“人案矛盾”有效化解。家事调解员参与调解效果显著。2019年,他们协助法官解决纠纷705件,有效化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家事调解员的作用日益凸显。三是服判息诉率显著提高。去年,互助县法院共审结1319件,其中判决135件,上诉只有15件,二审维持6件,调解5件、撤诉2件,无一件发重和改判案件。四是家事执行案件明显减少。去年互助县法院受理执行案件1103件,申请执行的家事案件只有119件,自动履行的家事案件高达464件,有执行内容的家事案件自动履行率达79.1%,巩固了调解成果,减轻了执行压力。
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互助县法院家事审判专区,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旁听了家事调解员对案件的调解,聆听了“幸福家庭课堂”讲座,感受了心理辅导老师的心理疏导,观看了互助县法院拍摄的家事审判工作专题片。
县政府办、政协办、统战部、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家事审判工作联席会议15家成员单位等有关领导和同志,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乡镇、社区妇联负责同志共80多人参加了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