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三举措确保耕地“红线”不动摇

27.06.2016  08:50
海东时报

  黄河谷地土地整理项目公伯峡片区

  下滩村美丽广场

  互助县柏木峡地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整治前模样

  整治后的新貌

  黄河岸畔的移民新村盘龙曲玛

  平安区平安镇南村违法占地建筑被依法拆除

   化隆县群科镇公义村有片河滩地荒芜了多年,六年前县国土部门通过项目实施,鼓励村民承包土地进行开发。如今,经过多年的建设,昔日的滩涂地变成了良田,种植的小麦和油菜葱葱茏茏,丰收在望。这只是我市通过土地开发来增加耕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海东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以保证耕地数量为基础,以提升质量为目标,推进项目建设,强化三项举措,确保了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0.15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6.74万公顷。耕地保护工作去年受到省政府表彰。

  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市政府每年与各县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做到各级政府一把手对耕地保护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同时,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纳入到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主要内容进行考核,使耕地保护走向制度化、法制化。并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进行宣传,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保护耕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和补充耕地的积极性,着力构建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

  以开发建设增加耕地

  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大力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开发项目,有效提高全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市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保障。2016年上半年,全市批准实施占补平衡项目8个,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预计新增耕地649.33公顷。已验收的化隆县群科等4镇6村新增耕地及民和县中川乡、隆治乡等村小规模土地开发(占补平衡)项目,新增耕地70.58公顷。上半年,我市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的乐都区瞿昙镇斜上等3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11.72公顷。总投资2.01亿元的乐都区峰堆乡联村等8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等12个项目已完工等待验收,新增耕地159.53公顷。

  按照“依法依规、确保数量、提升质量、落地到户”的要求,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提升保护水平,实现了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并重。

  创新方式促进土地保护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将增减挂钩与农村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涉农政策相结合,充分发挥各项资金的叠加效益,加快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进度。二是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通过引导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将零散低效、点多面广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归并复垦,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三是内部挖潜补充指标不足。实行年度计划指标安排与年度存量用地消化任务挂钩。结合实际制定闲置土地清查工作方案,大力盘活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存量建设用地。

  黄河谷地“整”出耕地3.8万亩

  仲夏的黄河谷地满目绿色,心旷神怡。在化隆县公伯峡境内,一块块整齐有序的田畴上,麦浪翻滚,油菜飘香,充满夏的诱惑。

  这是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于2010年10月开工建设,项目建设总规模63.6万亩,项目建成后新增耕地面积20.38万亩,项目总投资21.0亿元,计划建设工期6年,其中海东市建设规模28.53万亩,新增耕地5.04万亩,预算投资9.57亿元。项目涉及海东市化隆、循化、民和三县的14个乡镇2个管委会208个行政村,海东市累计下达资金8.55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建设规模22.92万亩,完成新增耕地3.8万亩,完成投资6.1亿元。

  进行土地流转。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部分冲抵工程占用农民承包耕地外,其余部分作为集体预留用地,由村委会管理使用。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将新增耕地通过转包、出租、借用、互转、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给种植大户集中、规模经营,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高效农业。项目实施后,90%的新增耕地都由旱地变为水浇地,而且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耕作条件。平整后的耕地范围新配套灌溉渠道和田间道路,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能机耕”的标准化高效农田,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增加群众收入。项目的实施让农作物得到及时灌溉,增加了产量。高产田的比例达到80%以上,粮食作物每亩可增产50至200公斤,油料作物每亩可增产100至150公斤,经济林平均每亩可增产果品100至200公斤。

  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用地408宗

  针对当前严峻的土地违法形势,市国土资源系统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2016年上半年,全市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用地408宗,截至目前,化隆昂思多超限站违法占地案、互助县安定沙场非法占地案、化隆县永创有限公司违法占地案等378宗已结案,涉及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共八大类。在严肃查案的同时,各地还加大了对涉案人员党纪行政和法律责任的追究力度。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用地需求和耕地保护的矛盾愈发突出。2015年,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中化隆县国土资源局发现,化隆县永创有限公司在群科镇工农兵村非法占地20.6亩修建粮油加工厂,其中14.94亩为耕地,国土执法部门立即向当事人下达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并立案查处。经调查认定,该公司擅自占用耕地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四十三条的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当事人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并予以行政罚款处理。

  为了做好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市国土资源局制定三项“铁纪”:一是加强巡查,把基本农田保护区、城市规划区、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沿线、集镇规划区作为巡查工作中的重点,努力提高对土地违法行为的防控水平。二是对重点违法案件实施挂牌督办和直查,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对重大的、有影响的案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达到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的作用。三是督促整改,对重点工程违法用地在查处到位的前提下,通过积极调整规划、组织报批、实施占补平衡等举措督促其尽快整改到位。四是落实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机制,形成政府领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各方齐抓共管的土地管理体系,遏制各种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走出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新路子

  近日,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名单上,海东市平安区榜上有名。

  近年来,平安区创新机制,积极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新路子,提升国土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监管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编制完成了《平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因地制宜,统筹各行业、各区域土地利用,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和功能分区,优化各类建设用地结构,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推进土地整理项目。去年,全区共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个。一是总投资2447万元的平安区祁家川流域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743.64公顷,新增耕地9.78公顷,新增耕地率为1.32%;二是总投资870万元的平安区古城乡古城村等六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379.51公顷。同时,正积极申报投资3000万元的洪水泉乡高原富硒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质量,保证了耕地面积占补平衡,形成增地、增收共赢的局面。

  开展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去年,该区首次在巴藏沟乡下星家等3个村开展了耕地占补平衡项目,项目建设规模49.26公顷,新增耕地48.07公顷。确保了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处理好发展和用地的关系。严格执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建设项目工程用地标准》。去年全年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5宗,面积13.966公顷,成交土地出让金2953.416万元。划拨建设用地4宗,面积1.0394公顷。

  严格农用地转用报批。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的原则,全力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去年,共上报并经省政府批准的农转用报件3个,用地面积共计61.75公顷,确保了海东武警支队扩建、青海省公安厅警犬基地、富硒园等27个建设项目的落地。

  此外,节约集约矿产资源,严控违法违规行为,去年共关闭粘土矿企业6家,砂石矿企业2家。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补偿的长效机制,目前已有9家矿山企业提交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库区移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九十年代初,为了修建李家峡水电站,71岁的王太元老人举家从库区搬迁到了现在的牙什尕镇盘龙曲玛村,当年一起搬迁的有180户人家。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几年随着国家对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政策越来越好,危旧房改造让全村人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新房,泥泞的土路硬化了,技能培训让拿到驾驶证的年轻人出门务工好找活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海东境内,李家峡、直岗拉卡、康扬、公伯峡、苏只5座水电站和互助县南门峡水库的移民全部纳入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范围,人口达10196人,其中,化隆县占到7980人。黄丰、积石峡、大河家、炳灵4座水电站竣工后预计纳入后期扶持人口达8000余人。

  “十二五”期间,海东市累计使用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4000万元,相继实施了化隆县牙什尕镇盘龙曲玛村180户移民、甘都镇水车村200户移民,循化县查汗都斯乡古什群村98户移民享受到户均6万元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及村道硬化、绿化、亮化项目。甘都镇隆康一、二、三村进行了村貌整治,循化县清水乡下滩村还修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楼。开展的库区移民技能培训项目,让320名群众拿到驾驶证,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移民收入。

  今年,市国土资源局重点解决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省上支持移民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移民技能培训、小额贴息贷款支持产业发展政策为突破口,促进移民增收。

  加快水库移民脱贫解困工程。针对贫困移民存在的生存环境恶劣、居住不安全、生活贫困等突出问题,扎实开展贫困移民脱贫解困工作。加快推进互助县南门峡水库毛儿沟村避险解困项目,该项目涉及60户155人,投资达1909万元,将实施移民危旧房改造、村级广场、医疗室等项目。

  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开展化隆县甘都镇隆康一二三村、苏合加村、牙目村、唐寺岗村危旧房改造和村庄整治项目。加快已批准项目实施进度,尽快完成循化县查汗都斯乡古什群村98户移民危旧房改造项目的收尾工作。开展移民技能培训,增加收入。

  开展库区移民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支持移民自主创业,加快库区移民发展养殖、种植、餐饮、服务、加工等产业,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市国土局

  用足政策力求扶贫见实效

  海东市国土资源局精准帮扶化隆县德恒隆乡黄吾具村以来,工作组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力求使精准扶贫见实效。

  工作组通过精准识别,建立常住本村贫困家庭档案65户,320人。针对黄吾具村群众搬迁意愿强烈,但缺乏搬迁资金的实际,协调乡政府已将该村纳入第一批搬迁计划。为做好结对帮扶工作,确定由局机关30名干部职工与该村60户贫困人口建立结对帮扶,建立了档案。局主要领导两次带队对贫困户、村两委干部、村小学、驻村工作组进行慰问,共发放慰问金36000余元。根据黄吾具村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工作组配合乡政府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申请协调化隆县水务局实施修建人饮工程一处,自来水管道1500米,修建蓄水池2座,投资2万多元。目前,项目正在落实当中。

  下一步,市国土资源局将用好用足政策支持精准扶贫,尽心尽力做好服务保障。

  注重项目帮扶。加大对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增减挂钩指标支持力度。编制专项规划,支持扶贫村开展土地整治。向扶贫村倾斜安排土地整治项目,提高完善耕地相关配套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能,增加农民收入。

  保障用地帮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予以倾斜,优先保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用地计划指标。项目难以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项目所在地政府向省国土资源厅做出在办理用地手续前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的书面承诺。

  落实驻村帮扶。安排驻村人员摸清帮扶村的村情村况,共同分析致贫原因,商讨脱贫方式和帮扶项目,帮助村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做好结对帮扶。包户联系人进村入户核实联系户相关信息,发放联系卡,实行“一对一”帮扶,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燃眉之急,确保帮扶工作收到长期效应。

  平安区国土局

  项目助推精准扶贫

  平安区国土资源局精准扶贫石灰窑乡唐隆台村,自2015年9月份开展扶贫工作以来,经过调查走访,进村入户,座谈交流,推出五大举措深入推进精准扶贫。

  项目助力扶贫。结合国土资源局自身工作特点,将唐隆台村道路进行整治。投资183万元,为该村整治及硬化6公里的田间道路和1.5公里的村庄道路。

  养殖业助推扶贫。在前期走访调查唐隆台村困难户,详细了解实际情况后,根据唐隆台回族村养殖特色,决定加大扶持养殖业的力度,为全村贫困户修建80至100平米的牛棚40座,每户补助3万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的26座,其中7座已全部完工。

  开展结对认亲。该局从办公经费中抽出3万元,为村党员活动室拉运大煤、通电、捐助面粉等,春播期间为贫困户送去化肥。六一儿童节期间,为全村49名小学生送上了价值5000元左右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同时,全局干部职工开展“结对认亲”活动,给每户贫困户捐助面粉2袋。

  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全村植树共计55.7万株,种植了松树、山杏、丁香、果树等。全村花草种植面积达200余亩。为该村下一步发展树村生态旅游业奠定了基础。

  协调银行提供贷款扶贫。协调银行为全村自愿贷款户办理3至5万元的小额贷款,用于发展养殖业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