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公立医院改革走上“新高地”

31.07.2019  09:4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海东市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抓手,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内部管理,注重人才建设,狠抓医共体建设,公立医院改革走上新高地,有力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了解,为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办医主体,海东市创新管理制度,市、县两级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制定医院管理章程,赋予院长经营管理自主权。市人民医院、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等7所公立医院实行了总会计师制度。市、县两级在编人员和同工同酬人员拨款比例平均达到85%以上。累计投资11亿元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5所。在薪酬制度改革方面,根据科室收入、职级职务等不同等级,将公立医院平均绩效收入提高到500至3000元,全市5所公立医院实行院长年薪制,年薪最高为32万元、最低21万元,根据目标责任考核结果动态调整发放,有效调动了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积极性。

  在加强内部管理方面,海东市建立公立医院绩效和院长绩效双考核制度,把药占比、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等纳入4大类76项评价指标。同时,建立医疗总费用考核制度,实行处方点评、病历评审等措施,医疗费用得到明显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麻醉质控中心、外科、护理等专业学科委员会,推行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等为指标的医院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依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积极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切实规范诊疗行为。

  同时,海东市高度注重人才强院,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公开招录专业技术人员1295名,增加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594人,平均每所卫生院增加5人,增加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689人,平均每个县级公立医院增加53人,增加乡镇卫生院同工同酬专业技术人员781名、县级公立医院同工同酬专业技术人员248名,不断壮大了医疗技术人员队伍。提高了县、乡两级公立医院中高级职称比例,推行职称评定程序办法改革,有效提升了医务人员工作动力。

  此外,狠抓医共体建设,提升诊疗水平。以县域为单位,海东市累计组建11个医共体,实现乡镇卫生院医共体组建全覆盖。制定《医共体章程》等十余项制度,实施药品、财务、人员等“五统一”管理,明确主体医院与成员单位的管理方式、运行模式和责权机制,确保医共体有效运行。目前,86所乡镇卫生院开通远程会诊系统,完成远程会诊5500余例和远程影像诊断3300多例。投资1500万元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形成省中医院、县区中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馆三级中医药医共体,建成互助县中医院为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每年累计培养中医药人才150余名,20余种中医适宜技术在乡镇中医馆推广应用,为常见病、慢性病、疑难杂症的诊疗贡献了国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