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医保迈出跨省结算第一步

01.02.2016  23:40

  

   “看病难,报销烦”是老百姓在看病时经常遇到的难心事。据记者了解,海东市市民经常会遇到急病、大病来不及回故地医院就医,以致出现了“小病拖,大病挨,病危才往本省医院抬”的尴尬境况。2015年,海东市社保工作最让市民关注的就是:海东市与甘肃省兰州市实现医疗保险费用跨省即时结算与网络跨省互联互通,迈出了我省市州级医疗保险跨省结算的第一步。

  据海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方便参保群众看病就医,满足参保群众异地就医报销医疗费的需求,海东市人社局依托金保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市全覆盖的优势,主动与甘肃省红古区人民医院协商,将该医疗机构纳入海东市定点医疗机构,方便了与甘肃省接壤的群众看病就医和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减轻了群众以往跨省区就医医疗费用个人垫付和报销医药费来回奔波之苦。

  为了扎实推进此项工作,2015年4月,海东市人社局、民和县人社局与甘肃省红古区人民医院多次协商,并会同海东电信与甘肃电信打通了网络壁垒,实现了网络跨省的互联互通,使金保工程系统与医院HIS系统对接,于6月8日开通了该医疗机构海东市两区四县的职工医保及城乡居民医保的看病就医业务,及时结算看病就医费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

  麻烦的医保异地就医报销

  新农合普及以来,虽然让越来越多的人能看起病,但也不能“包打天下”。在外地突然得病时,它就显得“有心无力”。

  如今,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会随着子女居住在外地,还有一些人会因为生活多地奔波。那么,在人口流动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异地就医能否实现即时结算呢?

  今年57岁的张大妈是土生土长的海东民和人。张大妈的儿子在甘肃省红古区做生意并安家,去年国庆节期间,儿子将她接到了红古区海石湾。张大妈觉得有儿子在身边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还是很幸福的。但是好景不长,张大妈患上了脑梗塞。一天,她突然晕倒在家,情急之下的儿子赶紧拨打救护电话将母亲送进了甘肃省人民医院红古分院。按照海东以前的就医政策,像张大妈这种情况由个人全部支付医疗费,即便能报销一小部分的费用,也要到当地村上的卫生院开转院证明,并到相关单位盖章,要办一系列的手续。2015年6月8日,红古区医院开通了与海东市两区四县的职工医保及城乡居民医保的看病就医业务,及时结算看病就医费用。张大妈的医疗费用结算就显得很方便了。

  “记得妻子得了阑尾炎的那次,还没有这个政策。所有的票据拿到村上盖章,有的票据不全、有的盖章不全,最后放弃了报销费用。”张大妈的儿子说。

  据了解,海东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覆盖95%以上的城乡居民。然而,现行医保报销制度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影响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异地就医患者。不能报销或者报销比例低、垫付时间长、多次跑腿、手续麻烦,是他们常常要遇到的难题。

  医保跨省结算收治患者增长169%

  位居兰州市红古区的海石湾镇地处甘肃兰州和青海西宁两大省会城市中间,各距110公里,是连接青藏的交通要道。

  据了解,海东市与甘肃省兰州市从2015年9月1日实现医疗保险跨省结算。截至目前,甘肃省人民医院红古分院共收治青海海东市门诊患者1215人(次),住院患者354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69.12%、93.20%。2015年4月,在青海省海东市人社局、民和县人社局及中国电信公司共同协商下,甘肃省人民医院红古分院成为青海省海东市(包含民和县、乐都区、平安区、互助县、化隆县、循化县)职工、居民和新农合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并历史性地实现了医疗保险跨越甘肃省和青海省网络直接结算。自此,青海省海东市患者在红古分院看病就诊可实现网络直报。

  海东市人社局副局长韩溢才介绍,为方便甘青两省交汇区参保群众看病就医,满足参保群众异地就医报销医疗费的需求,他们主动与甘肃省人民医院红古分院协商,将该医疗机构纳入海东市定点医疗机构,方便了与甘肃省接壤的群众看病就医和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减轻了群众以往跨省区就医医疗费用个人垫付和报销医药费来回奔波之苦,在青海省率先实现跨省结算医疗费用。除此之外,海东市还率先在青海省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金自助缴费,近10万城镇居民医保参保对象的参保缴费,由过去的街道社区经办机构人工征缴,过渡到现在的通过省农村信用联社80多个基层营业网点窗口进行代缴,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参保群众参保缴费,减轻了基层社保经办机构工作压力,提高了经办效率。

  医保跨省报销好政策需好配套

  好的政策得到了百姓的大力支持,但是要让“医保跨省结算”的“蛋糕”散发出更加幸福的味道,需要具体化的政策配套、服务配套和诊疗配套。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海东医保迈出了跨省结算第一步,群众在医疗服务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眼下最大的掣肘却是区域间的利益难统筹。一方面,各地的医保缴费水平和保障待遇参差不齐,不仅使医保制度处于条块分割局面,而且医保管理部门也是“各打各的鼓、各敲各的锣”;另一方面,鉴于人口流动趋势大多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医保基金的收支不平衡难免会遭遇大医院的抵触。由此而言,医保跨省必须攻克“利益统筹关”,只有平衡好地方政府、参保单位、医院三者间的各种利益,实现“全国一盘棋”统筹协作,才能让异地刷卡看病与在“家门口”一样方便。

  另有人表示,尽管享受平等的医疗权是法律赋予患者尤其是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但要在举目无亲、“无权、无裙带关系”的异地顺利看病、报销,还得看当地卫生部门尤其是大医院的“脸色”。而且,医保跨省在让患者更自由选择诊疗机构的同时,必定会使优质医疗资源更受青睐,大量患者的“蜂拥而至”,也势必会影响到所有患者的就诊质量。

  因此,有关人士呼吁:要让医保“全国漫游”的民生“蛋糕”散发出更加幸福的味道,还需有具体化的政策配套、服务配套和诊疗配套。统一医保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建立“国家目录”的权威性;用推进分级诊疗解决异地就医过于扎堆问题,并防止报销政策“一刀切”。只有当跨省报销的过程与医疗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同步协调推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城乡每所医院的正常有效运转,从而真正解决好患者就医报销问题,使医保这项惠民政策更好地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