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以新理念新要求 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与经济工作融合发展

26.06.2016  22:59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好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131”总体要求,就必须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在“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做?”的问题上下功夫。作为党委宣传部门,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着眼于构建大宣传格局,促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融合发展,为谱写中国梦海东篇章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引导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加强思想建设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搞建设、做文章,关乎全市经济社会的全局。首先,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党委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和省委、市委意识形态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和抓落实的职责,及时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定期督导工作情况,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推动者、执行者,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其次,深化理论武装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在各级党组织开展的“注重融会贯通、做到学以致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通过高端讲座、交流发言、专题研讨等有效形式,建设“思想高地”,指导工作实践。着力抓机关干部学习,落实“学习清单”制度,在全市各级党组织中开展“学系列讲话,促工作落实”有奖征文,召开优秀征文交流座谈会,推动广大机关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再次,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按季度谋划主题,创新宣传阐释的方式方法,改进文风话风,通过组建老干部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群众文艺队等形式,增强理论宣讲阐释的吸引力感染力,解疑释惑,凝心聚力,最大限度地增进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认同。特别是将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工作,面向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以“如何立足实际,务实有效推进精准扶贫”为主题的调研文章征集,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新作为,并适时召开研讨会,在市内相关媒体刊登,从中挖掘典型、选树亮点、引领实践。

   强化新闻宣传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宣传工作的生命。全市舆论宣传工作始终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心大局,以唱响民族团结进步曲,谱写“三基”建设新篇章,奏响精准扶贫最强音,彰显“四个全面”新成就,勾画“十三五”发展新蓝图为主线,突出围绕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131”在海东的实践,全面推进舆论宣传工作。围绕创新发展,侧重各地各部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紧紧扭住短板,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后劲,重点反映工业园区科技研发企业入驻势头积极,科技孵化开始出成果,大数据中心建成运营,青藏高原国际物流商贸中心快速发展等取得的新成效;围绕协调发展,侧重于城乡协调发展,工业农业协调推进,以及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海东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打造内陆自贸区等采取的新举措;围绕绿色发展,侧重于全面实施海东市国土空间利用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坚持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持续加强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等取得的新成效;围绕开放发展,侧重于成功跻身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等“国字号”示范试点项目推进的新进展;围绕共享发展,侧重于坚持民生优先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特别是高水平谋划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三甲医院,高铁新城安置区的生态宜居等实现的新突破。

  宣传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省委“131”总体要求在海东的落地与实践。积极引导各部门共同参与,着力构建大宣传格局,变“要我宣传”为“我要宣传”,与《人民日报》合作策划,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刊发“一带一路上的节点城市”专版;与《青海日报》合作,围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党的建设等,刊发“海东:创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精神家园”、“‘三基’建设在海东”等专版;与青海电视台合作,开展“新海东崛起”大型采访报道活动,《河湟春潮涌》百集大型民生新闻行动,拍摄《我们的海东》专题片;海东时报社开设《“两学一做”争先锋建设魅力新海东》专版;做精海东广播电视台开设“践行‘两学一做’,争做‘时代先锋’”专栏,拍摄《融入新丝路共绘新蓝图》专题宣传片等。同时,积极稳妥做好涉藏和维稳的正面宣传及舆论引导,加强网络安全与管理,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为海东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推进文明创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筑魂的战略工程,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的精神屏障,也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和主线,更是推动经济工作的精神支撑。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讨论、公益广告、媒体宣传、氛围建设等方式,积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坚持在贯穿融入、落细落实上下功夫。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进行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着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全面推进创建的试点工作,继续把着眼点放在家庭文明素质的提升上,把立足点放在持续有效的创建中,把重难点放在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善上,加强对试点村、社区的指导督促,积极推广互助县在创建过程中推出的农村“计分制”和城镇“否决制”,修订完善评价体系,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同时,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紧密结合,抓实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创建和“最美乡村”评选工作,使创建工作进一步群众化、生活化、具体化。着力打造“善行海东”道德品牌。认真设计“善行海东”实践载体,切实把打造“善行海东”道德品牌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体现到实际工作中,积极推动城乡基层“善行义举榜”、“道德讲堂”建设,深入开展道德模范选树、巡回宣讲活动,不断拓展实践活动的领域。

   繁荣文化工作

  文化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是推进经济建设筑魂健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东是河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河湟文化的核心区,多元、多民族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河湟文化走廊,是文艺繁荣与经济发展的沃土。当前,全面发挥12个市级协会、43个县(区)协会,5000多名会员的作用,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的大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利用已成功注册“花儿之都”、“湟水河”两个文化类商标品牌,创办报刊杂志,组织开展音乐会、文化展览、教育培训、文艺表演等,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海东知名度和影响力。立足各县(区)实际,着力打造乐都:彩陶·生命与诗;平安:丝路·平安与福;民和:纳顿·音乐与水;互助:彩虹·纳顿与酒;循化:驼泉·家园与游;化隆:人才·拉面与钱等文艺品牌,促进文艺工作与经济建设有机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汇,围绕“极地门户青藏首站”旅游形象品牌,出版旅游文化卷《极地门户行》、散文卷《青藏首站记忆》;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举办“丝路花儿文化艺术节”等,全面提升海东对外的美誉度;着力搭建传播平台,鼓励文化工作者扎根海东大地、弘扬丝路文化、彰显河湟文化,立足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文化示范点建设工作,为推动经济工作好中求快、文明健康发展喝彩鼓劲。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做大做强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多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体活动,让广大老百姓普惠改革开放成果,享受海东近40年来新取得的精神文化食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要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企业,着力打造若干个富有活力、带动性强的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要不断提升区域性文化品牌,通过策划、包装和推介好《彩虹部落》等一批文化剧目,成为展示文化海东的亮丽名片。(中共海东市委宣传部 李永新)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