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借力青洽会展翅高飞

20.06.2016  14:40

   海东已落实青洽会拟签约项目55项

  “青洽会”开幕之际,海东市今年将以“开放合作、绿色发展、梦想海东”的主旋律,参加此次青洽会。希望通过内引外联、东西互动加快推动多层次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海东的对外开放水平。目前已落实2016年青洽会拟签约项目55项,总投资达163.27亿元。

  今年“青洽会”上,海东市将围绕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方向,重点推介招商项目105项,项目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特色轻工业、商贸物流、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总投资达到491.7亿元。另据了解,今年省政府为海东市下达了160亿元的签约任务,目前已落实2016年青洽会拟签约项目55项,总投资达163.2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2%。拟签约项目和投资额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房地产开发、能源开发、旅游等三个项目,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就达14项,投资额达到60.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7%,能源开发和旅游拟签约项目均为8项,分别占总投资额的18.6%和占15%。另外还有商贸项目9项,基础设施项目5项,工业项目7项,农业项目4项。

  据了解,海东市从今年初就开始筹备招商引资工作。今年4月,海东市联手省工商联邀请了法国法中企业家联合会,青海省浙江、陕西等16家商会百名企业家来海东实地考察。此外,还积极“走出去”开展上门招商,与北京部分高校、中关村管委会以及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项目对接,洽谈人才、技术和政策方面合作。

  通过真诚的“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姿态,目前海东市政府和海东工业园区已邀请到国内外客商861名,国内客商主要来自于北京、重庆、浙江、福建等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国外客商来自马来西亚、沙特、伊朗等七个希望通过合作达到共赢的发展中国家。

   极地门户·青藏首站

  近年来,海东市按照省委“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建成高原旅游名省”战略目标,紧紧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大美青海·风情海东”旅游品牌,树立“极地门户·青藏首站”品牌形象。积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全市旅游业稳步增长。目前,全市拥有A级旅游景区17处;旅行社14家;星级宾馆29家;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0处;乡村旅游接待点724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7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12万人。去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834万人次,同比增长10.6%;实现旅游总收入28.49亿元,同比增长26.8%。“十二五”累计接待33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9.6亿元,累计完成各类旅游投资60亿元。旅游总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其他各项指标增幅。

  据了解,海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全市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等各类古文化遗址2780余处,各类文物藏品达6万余件。乐都柳湾墓地是我国黄河流域迄今规模最大且保存完好的一处原始氏族社会公共墓地;有青藏高原小故宫之称的瞿昙寺,整体建筑群堪称明清北京故宫的“活化石”;民和境内的喇家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处灾难性遗址,被誉为“东方庞贝”;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循化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青藏高原的“绿宝石”;互助土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建筑、饮食等民俗文化极具特色。全市旅游资源由生态文化游、民族民俗游、宗教胜地游、史前文明探寻游、黄河田园风情游五大类型构成,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唯一性的特点。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海东市把旅游业提升到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一方面坚持规划引领,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同时不断强化机制创新和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海东知名度和影响力。去年全市共实施旅游项目41项,完成投资15.6亿元。仅海东市第一次旅游发展大会期间同各类金融机构达成560亿元的金融资金支持海东旅游开发的意向。近期全面展开同青海湖旅游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一期项目计划投资7000万元,兴建青藏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和“青藏大客厅”购物、餐饮一条街以及相关接待设施。

  “十三五”时期,海东市将充分发挥海东市地处河湟文化中心,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推动旅游资源由多头管理、粗放开发向统筹整合、集约开发转变,推动旅游产品由传统游览向休闲、观光、度假并重转变,推动区域性旅游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变,努力扩大历史文化、民族民俗、山水生态、多元宗教、田园风光五大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建设青藏高原旅游集散地和集休闲、观光、度假、体验为一体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打造青藏高原旅游首站城市,提升“大美青海·风情海东”品牌形象,推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海东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预计2016—2020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20%以上。接待游客达到1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0亿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海东:对外贸易工作快速发展

  2015年,海东市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优化出口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始终把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推动市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努力加快“走出去”步伐,海东开放型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数据显示,海东市共有进出口资格的企业43家,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近20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972.1万美元,比2014年增长4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8.4个百分点;出口总额为3894.2万美元,较上年增长39%;进口总额为7.8万美元,较上年增长95%。

  据了解,海东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经贸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年,吉尔吉斯斯坦商贸考察团专程到海东市进行了考察,海东市与托克马克市签署了缔结友好城市意向书和经贸友好合作备忘录,双方在绿色产业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及展销、民族文化交流、互设办事处或商品销售点等6个方面达成了意向性共识。海东市商务局组织企业到吉尔吉斯斯坦举办海东市商品博览会,并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海东办事处,进一步加强双方的经贸合作与交流。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海东市商务局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展会。本着海东回族和撒拉族比较集中、清真食品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的优势,海东市组织更多的清真食品企业参加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在中国·青海国际冬虫夏草暨藏医药展交会,海东市参展产品涉及藏族服饰、唐卡、黄河石画等40余种。组织企业参加第六届中国(西安)糖酒食品交易会、青岛商品大集等活动,推销产品,增长见识,扩大宣传,强推市场。

  同时,海东市商务局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挖优势产业,培育企业特色。大力开拓中东、中亚等国际市场,引导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巩固扩大市场份额。在掌握海东市外贸企业进出口情况及加工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摸底调研,及时宣传各项外贸出口及加工贸易鼓励扶持政策,帮促企业调整发展方向,挖掘企业潜在优势,增强他们做大出口的信心,加快“走出去”步伐。

  以外经贸项目为依托,在各县(区)推荐的基础上,海东市经精心筛选,严格把关,将符合申报条件、具有出口业绩的23家企业上报省厅,经评审,确定10家公司为支持项目,大力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充分发挥化隆和循化清真产品的原料优质、成本低廉,企业经营方式符合穆斯林理念,越来越受到穆斯林国家青睐的优势,加强市场主体培育,为企业打通出口渠道创造有利条件。针对海东市清真食品用品在行业标准、管理等方面与马来西亚、印度等成熟国家市场还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海东依托清真企业集中的优势,加快扩大特色清真食品认证工作,青海忠华核桃有限公司的核桃露系列产品、青海振荣薄皮核桃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核油产品及青海仙红辣椒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辣椒系列产品取得了马来西亚清真发展署签发的HALAL(哈拉)认证书。获得这个标志,等于拿到了清真食品通往世界各地的金钥匙,这在全省尚属首例,填补了全省没有国际清真食品认证的空白。

  海东市商务局积极宣传品牌优势、资源优势,专门制作了宣传画册,集中收录具有海东特色的富硒农副产品、清真食品、工艺品等,利用展会等有利时机,集中展示特色产品,通过文字、实物等方式,积极向国内外宣传,加大外商对海东的认识度,提升海东产品的知晓度。

  除此之外,为最大限度支持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海东市商务局严格按照省商务厅精简后的11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2项登记备案事项认真梳理全市商务优商环境,对企业咨询人员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一同到有关部门办理,及时为企业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促进企业发展。

   海东,城市化建设高歌猛进

  近几年,海东市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到民生工程,各项发展进程都在开足马力运转。截至今年初,海东市城镇化率达到40%;过去两年间,分别完成生产总值377.7亿元和384.4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民生支出逐年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达到了80%以上。

  作为地处兰西经济区中部的海东市,正在努力打造我省门户枢纽,打造青藏高原商贸物流中心、兰西经济区新型产业基地、国家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及功能优化、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化地区,海东正全力在东部城市群建设中迅速崛起。

  据海东市发改委统计,自海东撤地设市以来,形成了“两区四县”的城市格局,城镇化率达到40%。在坚持“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发展方向,海东市核心区规划面积达到207平方公里,新增各类建设用地7333.3公顷,累计完成投资170亿元以上。高铁新区等一大批住宅项目已基本建成,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三级综合医院等公共服务项目也在顺利进行,一个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城市组团正在形成。与此同时,城镇农村也在迅速发展,海东市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8.8亿多元,建设新农村374个,今年计划建设完成“高原美丽乡村”120个。

  产业体系日趋完备。目前,海东工业园区已具雏形,仙红食品、江源特塔等项目建成投产。“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投入运营,“富硒产业”等特色优势作物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85%,油料和蔬菜产量占我省总产量的41%,省级规模养殖场达414家,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45%,并率先在全省探索出了现代农牧业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据统计,海东市目前已累计新增就业4.49万人,城镇等级失业率控制在了3.5%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280多万人次。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十二五”末的16%,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6.5万人;海东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6.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以上,高中入学率达到80%以上。此外,公共卫生水平、城乡住房条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医保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6%,全市累计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11万多套,入住率接近79%。(李兴发 丁玉梅 咸文静)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