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服务 方兴未艾—— 海东市平安区城市建设系列报道之三
青海新闻网讯 投资1.6亿元、1.2亿元、3600万元的天源农产品批发市场、青海空港商贸中心、海都公众家政服务体系等项目顺利实施,商贸流通日趋完善;
署光超市、国贸超市、武汉商场相继运营,成为食品、服装、家电的主要载体;
平安绣等系列旅游产品综合开发基地、明达餐饮旅游基地、峡群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打造项目相继建设,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大美、硒岛等生态园,凯洋、海峰、晨云等一批酒店宾馆相继建成营业,商贸、物流、金融、通讯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走在海东市平安区的大街小巷,形态各异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错落有致的商铺、酒店、写字楼、居民房鳞次栉比,巧夺天工。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朝气蓬勃的希望之光。
不可否认,刚刚撤县设区的海东市平安区,服务业起步虽晚,却正在大踏步向我们飞奔而来。
2015年,平安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1亿元,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4.9%。三次产业结构由11∶41∶48调整为7∶52∶41,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明显提升。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型商贸流通企业(个体户)共计1502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满足内需、积极扩大消费的有效途径,更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由之路。
依托海东市政治、交通地理、区位优势,自2010年以来,平安区服务业发展保持了两位数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率为11.1%。
金融保险业、通讯邮政业机构齐全,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交通运输、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快速兴起;传统的商贸流通保持平稳增长。
家住杨家路圣煜华庭小区的周雪嵘几乎每天下班都会到古驿大道旁的国贸购物超市逛一圈。“这家超市是目前区上比较大的超市了,无论是商品品种数量,还是购物环境,都是目前区上数一数二的。”
小周并不是地地道道的“老平安”。2011年7月,小周和她的家人从化隆回族自治县搬到了平安区。对那时的平安,小周感触颇深。“品种齐全的生活超市为数不多,饭馆的选择也比较单一,没有几家像样的宾馆,购物的场所十分有限。”
“过去的平安县城一条街走到头也没有几个像样的铺面,现在城区的商业街门店数量成几何倍数增长。署光超市、国贸超市、武汉商场发展成为食品、服装、家电的主要载体;海东诚信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西营建材市场,为农产品和建材交易搭建了平台,平安区商业网点少、小、散、旧的落后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平安区工业和商务局商贸办公室主任祁昌明告诉记者。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升温,2015年,平安区邮政快递业务量达到12.13万件,占全市快递业务量的38.2%,位居全市之首。而这点变化,对于网购达人小周而言,再明显不过了。“刚搬过来时,只有圆通,邮政。买东西还得和卖家商量到底用哪家快递。而现在,买东西直接下单,不用担心物流问题!”
民以食为天。从几年前朋友聚餐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家小炒馆和面食馆,到如今硒岛、大美、都市绿洲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服务业逐步兴起,再加上健身馆、电影院等一些娱乐场所的先后落户,更是让很多年轻人直呼方便。
投资2亿元的海峰国际大饭店是平安区档次较高的一所四星级商务旅游饭店,2015年,饭店营业额达到2200多万元。销售部经理沈晓龙告诉记者,海峰国际大饭店之所以落户平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了这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无独有偶。2014年开业的晨云酒店是目前平安区规模最大的涉外四星级酒店。旅游旺季时,酒店的入住率能够达到100%。
“随着商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传统住宿行业为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不断向其它服务领域渗透融合,逐渐形成集住宿、餐饮、休闲等多种服务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产业,尤其是节假日消费、旅游消费、商务消费对住宿市场推动作用明显。”祁昌明介绍道。
又是一年春来到。
青海空港商贸中心、天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平安区果蔬保鲜配送中心年内正式运营,平安粮食现代物流中心,逐步完善城市物流中转分拨场站、社区集散网点的配置;
电子商务持续发展,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不断推进,大型超市与农村合作组织对接,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在祁家川流域打造成集富硒农业、休闲养生、美丽乡村、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河湟乡村旅游体验区”……
现代服务业,必将成为平安区新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