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弘扬主旋律集聚正能量

06.07.2015  10:12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海东市以“谱写三基建设新篇章,唱响民族团结进步曲,彰显全面深化改革新成就,勾画依法治市新蓝图,提升魅力海东新形象”为统领,积极适应新常态,认真谋划新作为,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艺工作的新局面。

  围绕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海东市精心组织专题学习活动,形成了自上而下、层层推进、不断深入的良好态势。与中国社科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省内外大专院校联合成立了近50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市委中心组学习专家库,策划开展了高端讲座、专家讲课、中心发言、撰写综述等活动,将干部理论建设同贯彻落实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解决海东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结合起来,有力推动了干部理论学习的纵深发展;组建了市、县两级宣讲团,引导发挥2个“百姓宣讲团”和4个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示范点”作用,用集中宣讲、座谈讨论、说案释法等方式,开展常态化理论宣讲工作,筑牢了全市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之基。

  内强阵地,提升自我宣传能力;外强协调,增强对外宣传能力。海东市着力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实现常规宣传与专题宣传、自主宣传与外宣活动、传统媒体宣传与新兴媒体宣传、制度建设与媒体管理的“四个结合”,全市舆论引导的导向能力和海东对外的影响力明显提升;大力开展了“媒体海东行”、“潮起新海东”百集大型民生新闻行动等系列宣传活动,为海东跨越发展凝聚了精气神;建立了新闻发言人、新闻通讯员、网络评论员三支队伍,与5家网络媒体签订了合作协议,凝聚网上正能量,“魅力海东”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海东市还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确保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系统化具体化。积极打造“善行海东”道德品牌,着力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先进典型巡回报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等系列实践活动。始终将“文明海东”创建活动与核心价值观保持同向、紧密结合,命名了“首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3个、“海东最美乡村”20个;创建全国文明单位6个、省级文明单位88个、市级文明单位165个。

  坚持创新、打造精品,文艺工作在彰显海东特色、海东气派、服务群众上实现了新突破;突出“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全力打造“青海东部文化名市”和“海东文化——乐都河湟文化中心城市文化品牌”,大力开展精品创作活动,《高大陆》、《湟水河》等刊物成功创办,《海东情文艺丛书》填补了海东建政37年来从地级市层面上组织策划出版书籍的空白,全省第一个州(市)级文艺奖项海东市“河湟文艺奖”,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的充分肯定以及文艺界的好评;坚持以文化育人,组织开展了“送春联、送书画、送全家福”文艺下乡、社区与农村文艺调演、“彩陶·生命与诗”主题座谈会、“世界母爱圣地·喇家文化旅游”专题研讨会、百名文人墨客行等群众性文艺活动,设立了全市文学摄影美术书法创作基地,文化海东彰显了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