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两小时公路圈”连起千家万户

08.09.2014  10:50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对于高原藏区,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海南藏族自治州交通事业日新月异,从偏僻乡里的农村公路到“城乡交通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从县乡公路到省州高速化……如今,农村公路联通千家万户,国省道干线、通州公路建设更加强劲,使得自治州交通基本建成了“两小时公路圈”,更加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偏远村庄都通上了致富路

  共和县塘格木镇吾赫勒村是一个从龙羊峡库区迁过来不久的新村。当时,村里只有一条仅容一辆手扶拖拉机通过的砂石路,每当下起大雨,砂路被泥水肆意冲刷。

  “每年我们都会组织村里的人维修道路,可修了不久,就又变得坑坑洼洼的。收成好的年份多,大家都盼着能卖个好价钱,但是就因为村里只有这条路,大车进不来,我们又拉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邻村的种子都收完了,我们还一小车一小车的使劲往外拉。”说起当时的情况,在村里当了24年村支书的才让本感慨万端。

  如今,一条柏油路直通吾赫勒村,让村里人喜上眉梢。“以前那条路连1吨的货物都拉不了,每年春耕的时候拉化肥还得到镇上买,拉的化肥要倒两次才能到村里;现在一大车的化肥直接拉到家门口,太方便了!”一位当地村民激动地说道。现在,随着一条公路直通村里,村里人的生活充满着便捷与动力,村子里的许多项目也都得益于公路的修通,如整村推进项目、农机合作社建设项目等都相继得以顺利实施。

  不仅仅是吾赫勒村,在海南州,越来越多的偏远村庄都通上了致富路。正因为道路,使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目前,全州36个乡(镇)全部通沥青(水泥)路面,424个行政村中通沥青(水泥)路的达到341个,通畅率达80%。并于2013年率先在共和、贵德两县建成港湾式候车站(亭)74个,全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比“十一五”增加1247公里,增长了14%;货运车辆增加了2203辆,增长了55.6%。

   干线公路建设有力促进城镇化水平提升

  城镇建设,交通为先。“十二五”以来,海南州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四条高等级公路贯通州域四县。沿黄高速、共和至贵南、兴海至同德主干线等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建设。对自治州城镇化带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

  同时,近年来,省上对同德县特别类型的交通扶持项目达3亿元,对解决该县贫困问题发挥了重要的牵引作用;对州府恰卜恰新区、工业园区和各县城镇道路建设投资达11亿元,使共和、贵德、同德、贵南县城路网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促进了国省道沿线的贵德“三河”、贵南过马营、共和环湖四乡、兴海河卡等31个乡(镇)的发展。

  现在的海南州已形成了以国道109线、国道214线、省道101线等17条国省道为主骨架,以州府恰卜恰至贵南、兴海至同德、共和至贵德、恰卜恰至过马营等州级干线公路为主线,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0410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14%。

  海事水运业日渐成为交通运输发展一翼

  在“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传遍省内外的同时,贵德海事也悄然兴起。短短十余年,贵德航海事业从无到有,从古老的羊皮筏子到快捷靓丽的冲锋舟,从无人问津到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等多项赛事的问鼎,无一不见证着它迅猛发展的势头。

  自2009年起实施贵德至李家峡基础设施建设及航道整治工程项目以来,先后完成了3000平方米钢琴广场码头建设,黄河吊桥段趸船码头建设、阿什贡趸船码头、航运中心建设工程,航道整治工程,总投资达1300万元。投资1200万元的钢琴广场码头延伸项目、松巴码头及管理房等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标,即刻进入施工段,计划年内全部完成投资、通过验收,届时黄河至李家峡段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根本性改变,保证了我省黄河至李家峡黄金水域的顺利通航。

  目前,全州辖区水域面积1200平方公里,六级航道149公里,固定码头4个,趸船码头6个,客运船舶32艘、海巡艇3艘,年水上运输游客达6万人次以上,海事水运业日渐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一翼。(苏烽)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