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藏城 幸福刚察

17.08.2019  09:01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刚察县城,一座离青海湖最近的城镇,这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滨藏城。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以来,刚察县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丽的城市建设、完善的社会救助服务、便捷的医疗服务保障让这座美丽的城市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规矩之间“画”出幸福生活

  曾经,提起刚察县,几乎每个人都会直摇头。以前的刚察,偏远、荒凉,人们管这里的风叫“罡风”,只要屋外一刮风,屋子里的东西都会盖上一层土,城市没有绿化,街道也脏乱差。而今,走在刚察的大街上,绿树成荫,城市建筑多以藏式风格为主,形象地被人们称作海滨藏城,昔日“罡风”土城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美丽的绿色新城,也成为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刚察县在“一心、两翼、一带”(“一心”是以县城沙柳河镇为主形成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翼”规划将泉吉乡撤乡建镇,使县城西侧的泉吉和县城东侧的哈尔盖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两翼结构,从而构成“双星拱卫”的发展态势。“一带”即沿315国道为主的经济发展带。刚察县所有乡镇均位于“一带”上,并呈“串珠状”分布。)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引下,刚察县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刚察城镇规划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也在发生转变。早在2005年,刚察县就编制完成了《刚察县沙柳河镇总体规划(2005-2020)》,对沙柳河镇发展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为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刚察县委县政府围绕青海省“一线三圈”旅游构架、青海湖环湖旅游、海北藏族自治州315国道旅游经济带规划,结合刚察县旅游资源提出打造措温波藏城旅游服务小城镇的设想。最终,刚察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重点突出地方民族特色,打造青海省独具浓郁藏式风格旅游小城镇的构想。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青海省措温波藏城近期建设规划(2009-2015) 》,藏城核心区的建设拉开帷幕。2011年编制完成《青海省刚察措温波藏城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对措温波藏城核心区景观环境的塑造、游览及服务接待体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具有丰富风景游赏内容、完善旅游设施配置的景区,从而带动刚察县城措温波藏城的建设,把刚察县城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建筑别具一格,特色旅游经济彰显”的旅游服务基地、发展宝地。

  刚察县坚持把补齐发展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作为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先后实施了城市道路、地下管网、园林绿化、污水处理厂、公厕改造和部分基建工程。

  此外,刚察县还秉承建设品质城市的发展理念,把市政公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宜居宜业、方便群众上,新增设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牌以及停车场、停车位,改造建设环卫设施、增加绿地面积、修建休闲广场等便民设施。现已形成五横六纵的城镇交通网,城镇公路总里程达33.7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909公里,城镇、行政村公路畅通率达100% , 小区道路覆盖率达100%,建成区面积4.02平方公里内实现污水管网收污范围3.16平方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78.6%,新增城镇及新农村绿化面积66.23万平方米。

  如今的刚察县紧随时代的脚步,昂首阔步在持续发展的大道上。藏城建设的实施和藏城核心区的落成,使这座建在青海湖畔的高原小镇焕发出了别样的风采。

   民政保障“帮”出幸福生活

  陈生娟是刚察县一户普通的低保户,今年40岁的她本应有着和睦的家庭和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然而,生活总是和命运开着玩笑。2018年1月,陈生娟的丈夫不幸出了车祸,造成高位截瘫。这个家庭的支柱倒下了,生活的重担压在了陈生娟一个人的身上,不仅要照顾孩子的学业,还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如今,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

  虽然,陈生娟拿着每个月1500元的公益性岗位工资,她家也被评定为低保户。陈生娟的丈夫发生车祸后,每个月高额的医药费让她的家庭生活水准降低了很多,而且丈夫因为高位截瘫,时不时发高烧,一发高烧就需要住院。陈生娟微薄的收入对于家庭开支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百姓有困难,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送来。刚察县民政局得知陈生娟家的情况后,积极为她解决困难,为陈生娟家里办了临时救助,两万多元的救助款解决了为丈夫看病医药费的燃眉之急,同样也让这个负重累累的家庭得到缓解。据了解,今年,刚察县民政局将根据陈生娟家庭状况再次申请临时救助及其他救助。

  近年来,刚察县临时救助工作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促公平”的原则,确保让突遭不测及因病因灾陷入生活困境的居民得到救助。对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救助,着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2018年全年实施城乡临时救助162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80万元。

  同时,刚察县不断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和各项扶贫帮扶措施,加强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施政策性兜底保障。2018年,刚察县再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低保标准从现行的443元/人/月提高至493元,月人均提高50元;农村低保一档标准从2976元/人/年提高至3600元,二档标准从2400元/人/年提高至3000元,三档标准从960元/人/年提高至1800元。全县农村低保年人均提高688元。

  走进刚察县敬老院,明晃晃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敬老院的楼道里。今年74岁的才让卓玛坐在床边晒着太阳,才让卓玛老人在敬老院已经生活了五个年头,和她住在一起的是她身患残疾的儿子格日多主。才让卓玛说,因为儿子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有时候生活也不能自理,随着年龄增长,自己也需要人照顾,所以她和儿子搬到了敬老院。她说,这里生活环境很舒适,有专人护理,每周的伙食也不重样,老人们坐在一起还能拉拉家常,工作人员悉心的照料让她的晚年生活很幸福。

  刚察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郭守平说,为了发挥兜底保障脱贫功能,维护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权益, 2018年,刚察县再次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集中供养标准从现行的每人每年8910元提高至9900元,年人均提高990元;分散供养标准从现行的每人每年8100元提高至9000元,年人均提高900元。2018年保障城乡特困供养对象111人,发放供养金140.8万元。

   基层医疗“惠”出幸福生活

  近年来,刚察县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不断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就医不方便等问题,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农牧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全面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刚察县委、县政府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纳入民生工程,从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入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规范管理,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一体管理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先后累计投入资金6041万元,全县医疗机构业务用房、周转宿舍及辅助设施建设和3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农牧区医疗卫生机构面貌大为改观,农牧民就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为县级医疗机构配备了CT、DR、彩超、胃肠镜、供氧系统、药浴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了生化分析仪、彩超、心电图等设备。并建成省、州、县、乡四级卫生信息专网及卫生信息中心,改善了就医条件,满足了农牧民就近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全县各乡镇医疗机构中藏医馆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特色科室,满足了群众对民族医药的需求。

  大力推进乡村卫生组织管理一体化。刚察县在全州率先建立乡镇卫生院会计统一核算制度,至2019年,以县乡村为单位,一体化管理覆盖率100%。同时,不断改进农牧区卫生服务模式,在建立农牧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双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3个,常住人口签约率达79.32%,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5.03%,履约率达到90%以上。全县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2011年的15元提高到2019年的60元,保证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并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参合农民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惠及农牧民约8万余人次。

  刚察县围绕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原则,以公立医院规划布局调整、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完善中藏医药事业发展机制等八个方面为重点,稳步推进县级医院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县约75%左右的患者留在了县内诊疗,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康复在乡镇、预防在基层”的目标。同时,刚察县开展多元化支付方式改革,实行“一卡通”服务结算。先后实行了按项目付费、单病种付费、分级诊疗等支付方式改革,群众的报销更加方便有效。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切实治理过度医疗,减轻了患者医疗负担。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示范医院、示范病房和优质护理等活动,各医疗机构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为患者提供及时、方便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