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人镌刻的深深烙印——海西州扶贫攻坚工作综述

27.10.2017  14:55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上,脱贫攻坚战轰轰烈烈,“一个也不少”的誓言响彻云天。海西州委州政府把扶贫攻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举海西州之力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目前正用“绣花”功夫开展巩固提升工作,阔步迈向小康社会。

  超前谋划高位推动,在反复论证、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海西州委十一届十五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年内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的决议》,调动全部力量打攻坚战,明晰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海西州、县党政“一把手”统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海西州委常委会议、海西州政府常务会议和海西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多次专题安排脱贫攻坚工作。同时,海西州扶贫领导小组印“倡议书”、各地区立“军令状”、各乡镇街道签“承诺书”、贫困村“两委”班子写“决心书”,形成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脱贫的新局面,压紧靠实领导责任、主体责任和具体责任。

  健全机制规范运行,按照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退出的工作原则,在细化发展产业等8个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交通、水利等10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的基础上,针对制约脱贫攻坚的老年人养老、残疾人托养、贫困学生教育助学等突出问题,我们制定出台了3个配套办法,率先在全省开展“养老扶贫”工作,为因老致贫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在全省率先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边缘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构建了“1+8+10+3”的脱贫攻坚政策保障机制。

  加强监督保障有力,海西州委大督查五人小组和市县督察委员会切实加大督查力度,对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函询、督办、询问、约谈,确保了精准脱贫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截至目前,开展州级扶贫调研101次、督查42次以上;各地区调研督查462次,其中一把手调研135次以上。在海西州所有行政村公示精准扶贫监督举报电话,扎实开展专题询问、执纪问责、警示教育、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跟踪监测项目管理、资金投向、公告公示、项目审计,确保了项目资金高效安全运行。

  凝聚形成磅礴力量,统筹实施企业扶贫、定点扶贫、对口扶贫、驻村帮扶“四大社会扶贫”工程,构建了纵横交错、层层联系、环环相扣的扶贫责任链、任务链。抽调354名省州县三级优秀干部,担任141个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落实工作经费922万元,做到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责任、项目、资金“三个捆绑”,形成一线有干部、后方有靠山的工作机制。省州县三级257个机关单位、27个驻州单位、90家民营企业分别与结对村签订帮扶协议,捐款捐物折资0.3亿元,协调落实项目320个,解决就业2641人。

  积极争取多方统筹,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大扶贫”举措,海西州共投入扶贫资金22.93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大力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州县两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9亿元、西部三行委支援0.2亿元、浙江对口援建0.1亿元,助力海西州脱贫攻坚工作。今年海西州又协调金融扶贫贷款资金71.65亿元,投向农牧区贫困村基础设施和产业提升,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清零成果。

  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积极谋划村级产业发展,海西州所有行政村每村投入资金21.75万元至50万元,率先在全省实现所有行政村产业发展资金全覆盖,专项用于村级产业发展,分类施策形成村级集体经济。统筹村级产业资源,发展枸杞、藜麦、果蔬、牛羊肉等优势产业和梅陇模式等生态畜牧业,所有行政村基本形成了村村有产业的新格局。以柴达木电商绿洲、青藏牧神为平台的电商扶贫助力脱贫作用日益显现,实现电商销售1.3亿元,促脱贫成效明显。

  营造攻坚浓厚氛围,截至目前,海西州脱贫攻坚工作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2次;省、州、县电视台专题报道157次、网络媒体报道191次;中央、省、州报纸杂志刊发脱贫攻坚文章163篇;开通精准扶贫微信公众号3个,发布扶贫信息759条;开展理论宣讲、社会宣讲、文艺宣讲、典型宣讲等49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1万余份,服务群众30万人次,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干部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全面提升。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当前,需要我们牢记并践行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为顺利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确保贫困群众与各族群众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