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朝霞升 光明出昆仑---记国网国网海西供电公司“最美国网人”王海霞

15.09.2015  19:44

   身为国网海西供电公司营销窗口的一名用电服务人员,年轻的王海霞常年奔波在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腹地,承受着高寒缺氧的煎熬和强紫外线的侵袭,她失去了一个女性娇柔细腻的皮肤,却以优质服务赢得了客户的啧啧称赞。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她以赤诚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业绩。

  奔波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

  王海霞常年奔波在32万平方公里的供电辖区,以“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为信念,与这片热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这里的父老乡亲、投资建设者们奉献了最真诚的用电服务,她用微笑服务把自己的坚定信念化作暖暖真情,送进了千家万户。

  有一次,沱沱河一位客户申请用电,由于该地区海拔4000米、部分路段海拔在5000米以上,空气十分稀薄,一旦出现感冒症状,就极易有生命危险,所以,王海霞除了带上资料外,还带上了几样必备的药品和氧气袋。去往沱沱河的道路年久失修,加上积雪覆盖,到达时,已是晚上7点钟。漫天的大雪随风狂舞,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就像刀子刮过,为了不耽误工作,尽早为客户供电,她们坚持在严寒中勘察完现场。晚上休息时,胸口像堵了一团棉花,让人喘不上气,头痛欲裂。俗话说,“过了昆仑山,进了鬼门关;到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想到这里,她不禁打了个冷战,她就告诉自己:“坚持住,绝不能掉队”,就是在这样的信念下,她坚强的挺了过去,那一夜是那么漫长。

  深情、真情和热情感动客户

  多年来,王海霞以“深情”、“真情”、“热情”的“三情”式特色服务,赢得了客户的赞誉。

  2014年7月,距离格尔木400公里的都兰县有一个高压客户申请增容,客户急需用电,王海霞接到任务后,立即坐车赶赴都兰县。因该客户用电容量较大,为使客户的供电方案能一次性通过审批,节约客户时间,现场勘查后,王海霞连夜制作了2套供电方案,在第2天上午的供电方案审批会上,其中一套供电方案通过了审批。客户满意的称赞:“供电公司的效率真高,服务真好!”。

  她始终把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放在首位,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力为客户解决各类用电问题。

  王海霞对工作,有无限激情,对客户,有无限热情。有一次,一位客户来到王海霞的部门,询问在哪可以交电费,她告诉客户可以到格尔木供电公司或银行交费,客户面露难色,表示自己初来格尔木,对周围不熟悉时,王海霞立即画了一张到格尔木供电公司的交通简图交给客户,并给他指明方向,客户十分感动,连声称赞:“姑娘,你的服务态度真是好!”

  她就是从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带动了班组的其他成员,共同用规范的服务行为,彰显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形象。

  柔弱的身躯里有一颗“奔腾”心

  王海霞个子不高,戴副眼镜,平时话不多,看起来柔柔弱弱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弱女子”,却常常独自奔波在32万平方公里的海西大地上。在五道梁、沱沱河地区,她背着氧气袋给兵站部、气象局、农牧民们供电;在盐湖集团生产基地、冷湖滨地钾肥、茫崖三鼎矿业,她顶着刺骨的寒风进行现场勘察、工程验收、组织送电,为海西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电力的翅膀。

  王海霞说:“面对用户,我们代表企业;面对企业,我们代表用户。”双重的身份,要求我们工作责任心要强、知识面要广、干起工作要麻利。为了精通业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业余时间,王海霞刻苦钻研专业知识,2010年在国家电网公司第三届“服务之星”劳动竞赛中获得“服务之星”称号;2011年在青海省电力公司信息系统应用竞赛营销系统业扩、用检、合同管理模块获得一等奖;2011年7月荣获青海省电力公司供电服务技能竞赛第一名;2011年1月被授予青海省电力公司2010年度“劳动模范”称号;2011年、2012年连续2年被聘为公司生产技能类专家;2013年1月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百佳客户满意服务标兵”;2013年3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2014年9月被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青海省劳动模范”。

  六月飞雪的昆仑山是王海霞工作的主战场;莽莽荒原上奔跑的藏羚羊是她同行的伙伴;多少回披星戴月的疲惫没有消磨她对工作的激情;头疼欲裂的高原反应没能挡住她前行的脚步;当用户频频向她竖起大拇指、回来的路上看到万家灯火时,心中的那份欣慰是她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

  王海霞常年奋战在高寒缺氧的青藏线腹地,用高度的责任感大力弘扬国家电网“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以满腔的热情践行优质服务的承诺。她的青春,在万家灯火的璀璨里熠熠生辉。她的微笑,在优质服务的信念里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