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努力交让人民满意答卷

21.04.2016  10:30

  青海新闻网讯 杨斯语小朋友在德令哈八一幼儿园大班学习。正低头左一笔、右一笔全神贯注描绘着自己作品,看到记者的到来,高兴地展示了绘画作品。

  这是在德令哈市八一幼儿园看到的一幕。德令哈市八一幼儿园是德令哈新建的一所公办幼儿园,一幅刚刚铺开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带有特色的幼儿园教学楼、崭新的休息室、干净整洁的卫生间……“十二五”期间,海西州重点民生投入437亿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在教育方面支出达到72亿元。近年来,海西州不断增加市民的幸福指数,持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力度,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努力给全州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弥补教育短板十五年免费教育惠及海西七万余名学子

  “海西州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实现了十二年免费教育,现在学前教育都免收学费了,真正让老百姓享受了社会发展的成果,让教育回归了公益的本质。”德令哈市民朱子说。朱先生本来打算将女儿的户口留在格尔木让孩子在格尔木就读初中,早些年总觉得格尔木的教学质量比德令哈好,但是今年他和妻子商量决定将女儿户口转到德令哈。

  促使他们下这个决心的重要原因是,海西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优质均衡、促进公平的方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为工作着力点,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有效缓解德令哈市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尤其是开展十五年免费教育的实施,为学前教育发展注人新动力。

  行走在海西大地,走入一座座美丽的新校园,迎面扑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彰显出的是海西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崭新的校园,琅琅的读书声,这是一片创造和务实的沃土,是放飞梦想的起点。

  德令哈市教育局副局长谢军说,15年免费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中教育。一律免除课本费和学费,对寄宿学生给予每生一年1800元的生活补助,免除住宿费。记者从海西州教育局了解到,海西州近74400名学生享受到了十五年免费教育的优惠政策。

   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海西州政府工作报告中“含金量”成色十足: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率全省提前脱贫致富到“二四五六”总体规划要求,从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到突出供给侧改革、加快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海西州处处透着民生关怀,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顺民意、得民心,必将为未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十二五”期间,海西州在全省率先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我省前列,成立了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海西州高级中学,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高出我省7个和5个百分点。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实现常态化。老年人体检活动由青海省的65岁的基础上放宽到60岁。荒漠化治理、三北防护林、柏树山等一批生态工程的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恢复。社会保障体系逐渐提升,孤儿、残疾人和困难群众救助机制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高出率省标准的95元。先在全省建立起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乡村通公路率达到100%。

   展望“十三五”蓝图已绘就

  在“十三五”规划中,海西州按照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促公平的总体要求,将改善民生是一项政治任务,作为今后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出为民利民措施,坚持财政向民生的倾斜力度,扎实做好惠民实事,着眼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等利益问题,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海西州委副书记、州长诺卫星说,海西州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在城乡产业、交通、社保、就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缩小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打造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十三五”末,海西州所有城镇建成高原美丽城镇,具备条件的农村基本建成美丽乡村。推进西部城市群建设,构建“一轴带动、双核引领、两翼齐飞、多点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提升格尔木、德令哈两市城市功能,成为中国西部、青藏高原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整合要素资源,加强产业分工合作,强化区域联动协作,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