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回首“十二五”成绩斐然 展望“十三五”催人奋进

18.10.2016  11:40

   回首“十二五”: 奋发有为科学发展

  忆峥嵘岁月,感沧桑巨变。

  “十二五”时期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极不平凡的五年,是乘风破浪大步前行的五年,是励精图治跨越发展的五年,是不断探索、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变、社会民生全面改善、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五年来,海西州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坚决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建设,推动形成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全面跃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海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一个日新月异的活力新海西正在加速崛起。在进入“十三五”期间,迎来海西州全省率先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迎来海西州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盐湖、油气等四大传统基础产业的“四个转型升级”、 “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特色生物和现代服务”五大新兴产业的培育打造、“六个基本建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的攻坚时期。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十二五”期间,海西州依托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凭借柴达木盆地作为我省开展循环经济的主战场,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压器”。“十二五”末,海西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9.9亿元,年均增长10.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4.4亿元,年均增长10.1%。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1亿元,年均增长6.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7亿元,年均增长8%。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0亿元,是“十一五”累计投资的3.1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亿元,年均增长13.5%。

   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十二五”以来,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紧紧围绕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总体要求,把改造提升基础产业作为发力点,以降低资源消耗、延长产业链条、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链项目、企业、基地、园区为载体,以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工业园为主的“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特色生物、现代服务等五大产业,打造形成特色鲜明的千亿元锂产业、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千亿元新材料产业、千亿元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千万吨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产业等“五个千”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发展动能重大转换、企业发展重大转型,助力循环经济提质增效,保持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西州农牧业以调结构、转方式、增产增效为核心,坚持以科技为依托,以质量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生产布局,优化种植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专业化合作组织建设,推进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设施现代化、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品牌精细化、加工系列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通过打造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82元,同比增长7.1%,完成农牧业增加值26.8亿元,同比增长7.6%。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交通方面。“十二五”时期是海西交通运输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成效最大、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时期,交通运输条件、运输能力均有质的提升,交通运输向科学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交通运输业服务和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全州公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境内G6线共和至茶卡段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至2015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3万公里,同比2010年增加4490公里。海西州现有铁路和在建铁路共7条。目前,海西境内铁路通车里程1454公里。海西州现有机场3个,格尔木机场、德令哈机场2015年6月建成投入运营、花土沟机场2015年底建设完工投入试运营。“十二五”期间,全州新建和改扩建大柴旦、茫崖、天峻等汽车站15个,全州已建成汽车站达到44个。

  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海西州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 2014年至2016年共建设高原美丽乡村38个。并按制定实施方案,从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庄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其他类六个方面进行规划建设共计建设项目241项,完成投资4.79亿元。

  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2008-2016年,海西州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61791套;农村牧危旧房改造43178户。

   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支撑点,也是支援和稳定西藏、新疆南疆的重要保障基地。

  特殊的州情,决定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在全局工作中的特殊地位。海西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群众基础、民族宗教工作基础和历史基础。先后制定颁布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条例》、《海西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主体责任清单》等一系列制度。当前,全州创建工作坚持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矩、有章可循。通过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进家庭、社区、村庄、乡镇、机关、学校、企业、军营的活动,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州级领导及各行业主管单位的牵头作用,先后开展了州、县(市、行委)两级“互观互检”现场观摩推进会,全面提升创建水平。相继举办了全州中小学校、城镇社区、企业、机关单位、军警部队、政法系统、金融系统等“互观互检”活动,在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大家庭里融汇祥和氛围,实现民族团结共同进步。

   科教水平显著提升

  教育方面。近年来,海西州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公平取得显著成效,教育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0年起,州、县两级财政投入资金,在全省率先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政策,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全面实行15年免费教育。截至目前,全州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75%,走在全省前列。

  科技方面。“十二五”以来,海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高科技创新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十二五”以来,共取得科技成果173项,科技成果及奖励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文化体育方面。累计落实资金9.53亿元,先后建成海西州图书馆等一批重点文化服务设施。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书屋覆盖率达100%,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成功举办柴达木民族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成功举办了全国玉珠峰登山大会、“激情穿越柴达木”徒步探险活动等品牌赛事。全州体育场馆覆盖率达88%,60%以上的城市街道、40%以上的乡镇建有体育组织,100%的城市社区和64%以上的农村建有体育健身站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6平方米。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十二五”期间,海西州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为重点,为全州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促生态、惠民生、保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

  扶贫方面。“十二五”以来,海西通过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各项扶贫开发举措,全州贫困人口从“十二五”初的5.3万人减少到1707人,5.1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1307元增加到2015年的2901.24元。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3.43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8亿元。项目惠及全州贫困人口14.9万人次。特别是2015年以来,海西州制定印发了海西州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等八个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及交通、水利等十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并从解决制约脱贫攻坚的老年人养老、残疾人托养、贫困学生教育助学等突出问题入手,制定出台三个配套办法,同时,为确保我州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州委十一届十五次全会表决通过《中国共产党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员会关于年内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的决议》,全方位构建了“1+8+10+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养老保险方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现已覆盖各类企业、灵活就业人员,目前参保人数10.93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目前参保职工2.37万人。

  医疗保险方面。目前全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万,参保率97.9%,其中城镇职工13.3万人,城乡居民26.7万人。

  失业保险方面。目前失业保险参保企业330户38052人,参保率87%,覆盖率90%。

   旅游发展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海西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全州累计接待游客2471万人次,年均增速15%,实现旅游总收入103亿元,年均增速33%;较“十一五”末的接待游客831.79万人次和旅游收入16.15亿元分别增长2.97倍和6.38倍。共落实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道路建设等各类项目49个。新增A级景区2个,全州A级景区达到10个。茶卡盐湖景区成为海西州第一个游客人次达130万、旅游综合收入4565万元的景区,成为全省第三张旅游名片。昆仑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格尔木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申报并成功评定热水古墓葬群、柴达木魔鬼城、天峻神湖之源、哈拉湖等8个风景名胜区。“魅力海西州”、“激情穿越柴达木”、“海子青年诗歌节”、“探秘柴达木”等一系列旅游品牌吸引力、影响力与日俱增。都兰海寺草原、柴达木雅丹地貌、哈拉湖等景点成为自驾车旅游胜地。

   展望十三五: 砥砺奋进再创辉煌

  回首“十二五”,辉煌成就将成过往;放眼“十三五”,光明新篇亟待开启。“十三五”时期,是海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海西州将按照“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三个走在前列”具体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核心,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围绕“2456”的奋斗目标,为实现海西在藏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率先全面脱贫,建设藏区第一强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乃至西部民族地区前列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在全省率先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金四大传统基础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特色生物、现代服务业五大新兴产业;基本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打造向西向南开放桥头堡、柴达木精神新高地。

   循环经济实现新突破

  加快改造提升基础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构建科技引领明显、创新驱动突出、循环特征显著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推动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生态文明达到新水平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抓手,以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保障,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建设美丽海西,建成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

   民族团结绽放新花蕾

  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效能推进,为创建先进州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形成干部一心干事、干劲十足,群众一心致富、团结和睦,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生动局面,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着海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

  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进一步丰富开放内涵,提升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合作与竞争,打造西部地区最具活力、最富竞争力的开放新高地,建成青海向西向南开放桥头堡。研究推动格尔木西部自由贸易区,申报柴达木内陆开发开放试验区。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进入西亚、南亚、中亚及欧洲地中海国家的战略通道,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枢纽、重要通道、重要支点,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和通道经济,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