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将与五所知名大学联手力促产业逆势蝶变

14.07.2016  13:08
来源:柴达木日报

  图为会议现场。索南江措摄

   7月11日,由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青海大学五所高校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一行来海西州调研。海西州在海西会议中心召开2016年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工作会议——海西州分会暨青海大学·海西州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王鸿冰,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青海省教育厅厅长王绚,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俞红贤,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院士;州委书记文国栋,州长诺卫星,州委常委孙立明、王林虎、陈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建亚,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程利云及五大高校专家学者,州委有关部门、州直有关单位、德令哈市政府负责同志和驻州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州委书记文国栋主持。

  会上,州长诺卫星介绍了海西州“十二五”发展状况及“十三五”期间的发展需求;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谢康民介绍了公司概况和发展战略。青海大学分别与州政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青海柴达木青元泛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海西州借助国内五所一流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有利平台,与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青海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在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设立院士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构建“政产学研用”战略联盟方面,抱团共赢,共同培育发展海西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校地创新发展合作样板,力促海西优势产业在“逆势”中转型蝶变。

  据了解,今年在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方面,将重点推进三个重大项目:一是利用清华大学与青海大学开展的太阳能回收碳纤维技术研究成果,在海西打造我国大型的飞机碳纤维回收及飞机回收产业基地。二是利用清华大学研究的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电能大规模存储和高效转换,全面提升光热发展稳定性和转化率,促进海西光伏产业和关联产业快速高效健康发展。三是改进玻璃生产工艺,生产微晶玻璃,并与现有镁系、硅系、锂系材料一起推广使用,提升海西新材料产业制造水平。另外,还将共同开展太阳能多光谱利用技术和“天河工程”研究。

  在设立院士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方面,由青海大学与海西州共同成立院士工作站和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任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卢强为技术总顾问,组织研发团队重点开展资源再生利用、储能、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的技术产品研发工作,海西州每年提供1000万元以上科研经费。目前,青海大学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产业发展研究院,青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柴达木分院、青海海西青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即将成为高校联系海西的纽带、科技创新的基地、技术服务的窗口、成果转化的平台,为海西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科技支撑。

  在构建“政产学研用”战略联盟方面,以青海大学与海西州战略合作为切入点,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将在“十三五”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基础上,五所高校将紧密结合海西的历史文化、区位、资源、特色产业优势,以教育合作、科技合作等方式,在决策咨询、科技成果转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高原特色农作物种植及深加工、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教育医疗合作、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海西在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创造良好合作环境,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真正把海西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创新创业的热土、科研培训的基地、成果转化的沃土。

  州委书记文国栋代表州委、州政府和全州各族群众,对五所高校的专家院士情系海西,为海西的转型发展传经送宝,在海西最困难时期给予力量和温暖表示深深地谢意。他表示,全州上下一定会卯足干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海西发展改革的定位,举全州之力,依托高等院校重要资源,把海西建设好、发展好。通过五所高校点对点的支持帮助,海西更加有信心实现在全省率先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率先”的目标。

  会后,与会领导共同为青海大学海西州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柴达木分院、青海大学海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青海海西青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揭牌。

  在海西期间,调研组一行先后到乌兰县茶卡盐湖、乌兰县莫河农场福牛基地、希里沟藜麦种植基地,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青海大学水肥一体化枸杞种植基地、柴达木绒山羊种羊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