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发展的引擎在制高点轰鸣

31.10.2016  12:08

  这里,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这里,是孕育柴达木精神的信念高地。

  “十二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全面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建设。为海西州“十三五”顺利开局,为“重振柴达木经济雄风”和展开“二次创业”,在制高点上夯实了基础,轰响了“引擎”。

   在创新转型中产业谱写激昂乐章,变压力为动力,海西执锐前行

  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能体现责任与担当,这同时也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量。

  “十二五”末,海西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9.9亿元,年均增长10.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4.4亿元,年均增长10.1%。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0亿元,是“十一五”累计投资的3.1倍。这并非单一数字的排列,而是海西跋涉的足迹,奋进的轨迹。产业的“马车”在嘶鸣中奋蹄前行,协调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农牧业从一个工业大州的幕后走上前台。以调结构、转方式、增产增效为核心,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枸杞、培育福牛等特色产业,延伸拓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统筹规划生物产业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及服务业发展布局。加快建设柴达木绿色生物科技产业园、诺木洪枸杞产业园。柴达木枸杞、天峻牦牛、乌兰茶卡羊、格尔木蒙古羊四个具有地域特点的农畜产品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已基本形成以枸杞、柴达木福牛等为重点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面对工业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和考验,以“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作为“破冰”利器,循环经济发展增强了新动能,焕发出新活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组合发展优势,通过运用先进实用技术、高新技术和补链项目,推动产业纵向延伸、横向融合发展。构建了以盐湖化工为核心,融合油气化工、金属冶金、新能源产业链接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业态引领新发展,萌发新希望。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天峻圣裕源煤炭储运中心、德令哈汽配物流服务园基本建成,格尔木、德令哈等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搭建电商发展平台,启动了“1号店·中国柴达木馆”电子商务综合平台,挂牌成立了中国·青海柴达木绿洲电商平台、柴达木云数据中心。加快推进4G网络建设,城乡宽带接入“寻常百姓家”。三产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16%提高到2015年的26.4%,带动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在“强筋健骨”中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统筹发展让民生“幸福网”悄然编就

  基础设施的一再提速,让海西拥有了强劲的发展之“泵”。并为在“十三五”期间发挥区位优势,延伸开放发展的触角,蓄积了巨大潜能。

  全州铁路通车里程达1454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5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88公里,新建2个支线机场、域内机场达到3个,石油管输送能力325万吨,天然气管输送能力110亿立方米,建成供水管网870公里,实现大电网县域全覆盖,建成750千伏变电站3座,330千伏变电站8座,110千伏变电站24座,35千伏变电站24座……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二五”以来,海西通过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各项举措,全州贫困人口从“十二五”初的5.3万人减少到1707人,5.1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1307元增加到2015年的2901.24元。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3.43亿元,惠及全州贫困人口14.9万人次。 2015年,为确保全州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全方位构建了海西“1+8+10+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为今年实现“脱贫清零”打牢了基础。

  在共建共享中切好民生“蛋糕”。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年均收入分别达到25419元和10582元,年均增长10.7%和15.2%,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13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6.9万人次。财政用于改善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75%以上。城乡保障性住房全面实施,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社会事业节节攀升,民族团结进步奏响和谐稳定主旋律

  如果说产业发展是铿锵乐章,扶贫攻坚是披坚执锐,那么海西州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则如细雨和风,带着深情厚谊融入在各族群众生活里、情感中,并在润物无声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出一派芬芳。

  ——海西州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0年起,州、县两级财政投入资金,在全省率先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政策,自2016年开始,全面实行15年免费教育。截至目前,全州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75%,走在全省前列。

  ——海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高科技创新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十二五以来,共取得科技成果173项,科技成果及奖励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累计落实资金9.53亿元,先后建成一批重点文化服务设施。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成功举办柴达木民族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成功举办了全国玉珠峰登山大会、“激情穿越柴达木”徒步探险活动等品牌赛事。全州体育场馆覆盖率达88%,60%以上的城市街道、40%以上的乡镇建有体育组织,100%的城市社区和64%以上的农村建有体育健身站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6平方米。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为海西的和谐稳定注入了正能量,谱写了“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旋律。

  海西州充分利用社区网络,文化馆等阵地,创新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载体,为各族群众提供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促进各族群众在增进情谊中,把思想和愿望统一到团结进步的大主题上。结合“两学一做”和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提高基层干部贯彻民族政策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的创建和长久的稳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刘法营 马振东)

  [1]  [2]  下一页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