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深化医改 提升群众健康指数

16.03.2017  13:35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全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完善差别化支付机制,健全经费补偿机制,推行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快医疗联合体建设,竭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提升群众健康指数。

  完善差别化支付机制和经费补偿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海西州基本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制度及付费总额控制实施办法的若干意见》,一、二、三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为90%、80%、70%,住院起付线分别调整为100元、600元、1500元,引导群众首诊到基层;全面取消以药补医,实行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和一般医用耗材零加成销售,将药品零加成补助纳入财政年度预算。2016年,全州财政下拨药品零加成补助1400万元,累计补助资金达9456万元。

  推行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格尔木市率先在全省启动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后,各地相继推行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由45元提高到50元,项目由14类增加到15类,自主开展肿瘤患者管理项目;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全州共完成农村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887人,补助资金44.35万元。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8%以上。全面实施农牧区育龄妇女免费叶酸补服、两癌筛查、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不断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重点人群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建立以州蒙藏医院为龙头的民族医医疗集团、东、西部区域医联体,州人民医院、州蒙藏医医院与省人民医院建立省级区域医疗联合体,与省儿童医院建立省级儿科区域医疗联合体,实行“双主任制”“双专家制”,开展以人才、技术、专科、管理、分级诊疗为核心的医院能力建设,促进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实现了医联体建设省、州、县、乡四级医疗机构全覆盖;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抓住浙江对口帮扶的有利契机,着力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州人民医院通过浙江援助建立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浙一互联网医院开设远程护理教学系列讲座。格尔木市人民医院在温州市人民医院的帮扶下,成功开展首例胃息肉摘除术、首例食管息肉和肠息肉切除术;出台《海西州乡村医生管理办法》,明确乡村医生工作职责和报酬待遇,建立人员准入与退出机制,实行执业注册制度,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政府岗位补助、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药品零加成补助及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收入等多渠道的乡村医生长效补偿机制;乡村医生政府月岗位补助850元,年补助10200元。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对州内所有实名制管理并符合缴纳条件的乡村医生参照城镇公益性岗位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2016年,全州共缴纳乡村医生社保资金354万元。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开展全科医生转岗、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儿科诊疗、院前急救等培训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4000余人次。2016年,选派51名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赴浙江省进修学习。实施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招生项目,2016年招收定向医学本科生18名,定向医学专科生11名,“村来村去”乡村医生11名。聘请青海大学高原病研究中心格日力教授等10名省级医学专家为医院发展顾问、学术顾问、学科带头人,开展巡诊帮教活动。

  构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以公立医院改革任务为主线,从服务评价、办院方向、平安医院建设、有效管理、持续发展和遵纪守法六个方面、40项具体内容进行绩效考核。各级公立医院以专业技术能力、业绩成果和医德医风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合理规划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医院收入分配重点向临床一线、技术骨干倾斜。州人民医院将职工工资总额的30%作为绩效工资,自筹部分资金设立奖励性绩效工资,与科室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指标挂钩,实行按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