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海西路变与路兴

23.11.2018  15:00

  青海新闻网讯 从盐碱路、砂砾路,依靠架子车、骆驼等传统工具碾压古道的艰难;到沥青油路、高速路面拉动经济的快车,行驶在舒适、安全、畅通、平安、文明的公路;操作方式从分散式粗放型向专业化转变,从适应发展向引领转变……

  60年前,第一代海西养路工人来到柴达木盆地。大风肆虐、荒无人烟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他们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把根深深扎了下来,用原始作业方式修筑起一条条道路,用勤劳的双手保障了高原公路的畅通,他们目睹了海西公路交通事业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物变:从机械化代替苦力

  “以前是坑坑洼洼的砂石路,现在都变成干净畅通的沥青路。海西公路变化真的很大!”说起公路养护,养路职工最不能忘记得就是当年使用过的工具。如今,管养手段不断升级,路况水平越来越高,海西公路系统始终实施精细化养护,保护公路设施安全,确保了一条条公路发展有品质、有温度。

  茫崖公路段的王清参加公路养护工作33年,回想海西公路人的变化,他不禁感慨万千。“从畜力车、手扶拖拉机、55型拖拉机和解放牌汽车,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中巴、皮卡、依维柯等现代养护机械设备。”王清说,只要我还没退休,我还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努力养好公路。

  养护中心机运办公室李志龙是一名机械驾驶员,他感受到的变化就是公路养护机械的变化。在工地和老一辈养路人一起工作和生活的日子里,他时常听老一辈养路人讲述那个年代,公路养护靠铁锹和畜力等简易工具,路面平整、铺油、清扫、修整路肩的故事。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公路养护里程增加,落后的养护工具无法满足现在公路养护的要求。“我们这一代公路养护,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公路养护的效率和质量。”他说,作为新时代的养路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两路精神”,为公路养护事业贡献一份力。

  “以前一到下雨天,路很容易会受到破坏。那时没有大型机械,只能靠双手,拿起铁锹填坑补洞和平整路面。”冷湖公路段负责人桓玉新说,现在我们养护的都是沥青油路面,减轻了大家的劳动力,也给了司乘人员舒适的出行环境。

   境变:从毛坯房到公寓工区

  “以前都是毛坯房,哪有楼房呀!”“以前哪有娱乐活动呀,更别说网络了。”“以前交通太不方便了,更别说常回家了。”……说起居住的环境,大家议论纷纷。

  冷湖公路段党支部负责人刘红山说:“以前都是小道班,三间土坯房,没有电更没有网络,点的是煤油灯,我们都是一本书翻来覆去看三四遍;现在条件好太多了,有自己单独的宿舍,房屋设施齐全,下雨不怕漏,天冷不怕冷。”

  南八仙公路段涩北工区工区长张雄成回忆说,那时的道班偏僻,离城镇较远,衣、食、住、行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就医和购置生活日用品很不方便,没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用水、用电都很困难;现在都变成了公寓楼,不仅有了网络电视、太阳能淋浴、冰箱、消毒碗柜等生活用品,还有了文化娱乐设备和图书、电脑、等办公用品,工区还建起了活动室、娱乐室和职工之家。“内冬有青、夏有菜、春有花、秋有果,已成为我们心中真正的家。”

  “以前简易的土坯房就是我们安身的地方,一把羊角锄、一把铲、一担土簊,就是标准的工作三件套。”南八仙公路段段长景新红说,你看,现在我们穿上了自己的工作服,上下班还可以统一乘坐通勤车,大家可以坐在带有空调设备的机械上开展养护作业。

  王清说:“从前是土坯房、木板床、钢丝床,破旧的墙壁和漏风的窗户,现在,我们住在公寓化养护工区,宽敞明亮、娱乐生活丰富,职工之家办得红火。”

   转变:从被人看不起到最美公路人

  党的十九大绘就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蓝图,前景光明,催人奋进。海西公路从尘土飞扬到大道畅行,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公路,成为公众出行的幸福之路,也凝聚了几代海西公路人的心血。

  “一只镐,一把扫帚。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逃难的,仔细一看才知道在修路的。”大柴旦公路段段长郭长青笑着说,上路作业乘坐作业车,身穿养护服,修补坑槽有切割机,修补裂缝有沥青灌缝机,大面积修补路面还有铣刨机……过去,公路养护对技术要求不高,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公路养护机械纷纷进入海西养护行业,这也客观地改变了人们对公路养护行业的看法。“以前,养路工是一份不被人待见的工作;如今我们基层的养路段也有了许多大学生,养护职工队伍的学历和知识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和提高。”

  “过去,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远看像挖煤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问,原来是养路段的。”大柴旦公路段鱼卡一组工区长蔡丁志风趣地说。以前我们没有统一的工作服,穿着破旧的衣裤上路干活,道班有25名职工,2人做饭,23名工人经常要到离道班很远的路面上干活,而仅有的一辆四轮车,又挤不下这么多人。我们只好三五成群的拿上铁锨和十字镐等工具前往,有时只能搭乘运煤的车去干活。他们将铁锨撂到货车上,小心地爬上装满煤沫的车里,双手紧紧抓住车厢前的横担架,蹲在煤沫灰尘上,跟随着车,在路上颠簸,回到道班时,全身上下都是煤灰。“如今,开着橘黄+白色的14座的客货两用依维柯车,载着工友,拉着安全标牌上下班,更灵活、方便。想起当年上路的情景,我心中都有些后怕。”

  “我是公路人,我骄傲。”花海子一线职工程国庆斩钉截铁地说,我儿子现在也是公路人,我们家,三代都是公路人。现在工区有一个固定的标语“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以前标语是“道班为家养路为业”,以前条件比较艰苦,带着一床被子就入住道班工作,那些年干活全靠劳动力,一个道班几十个人,住的是土坯房的集体宿舍,谁找到一个好姑娘准备结婚,大家都会纷纷搬出宿舍到其他的房间去挤一挤,腾出房间并帮忙打扫新房。现在好了,单位在城市周边为我们盖了新楼房,把道班合并为工区,所有的道班职工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楼房。“前些年,我拿出积蓄买了辆小轿车,放假休息时,就带着家人到处游玩,这样的生活,我感觉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