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迪姐姐来青海了 就残疾人康复救助等实地调研

02.09.2014  11:16

  8月31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一行来到我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看望慰问残疾人代表。图为张海迪在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蔡国正家中,与残疾人代表座谈交流。 海东 摄

  青海新闻网讯 这是一个亿万人熟知的名字——张海迪。上世纪80年代,她是许多人的精神楷模,被誉为“当代保尔”,她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战胜困难。“海迪姐姐”,是人们对她的亲切称谓。

  8月31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率中国残联调研组来到青海,就残疾人康复、救助、扶贫和安居等问题实地调研。

  还是那亲切的笑容,还是那温柔而有力的话语。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海迪姐姐走到哪里,都为当地残疾人带去信心与希望。

  “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让低收入的残疾人富裕起来”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在明珠社区残疾人之家,张海迪亲切地握住当地残疾人专职委员王海卫的手,像邻家大姐一样叮嘱道:“专职委员是残疾人的贴心人,你一定要为咱们残疾人朋友多做实事。”

  得知这里有一位年收入40多万元的残疾人创业带头人,张海迪兴致极高,提出要同这位青海省二级民间工艺美术师师延兴交流。师延兴正在创作的烙画让海迪姐姐眼界大开,她对这种融熏、烤、烫多种手法于一体的艺术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更对师延兴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表示肯定和赞赏。她说,苦难造就人生,师延兴自学成才,展示了残疾人自强自立的一面,他靠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值得所有人学习。问罢烙画销路,海迪大姐说,日子会越过越好,政府会帮助大家的。得知师延兴不但自己有固定收入,还带动了一批残疾人实现了技能就业,张海迪特别高兴。她对陪同人员说,残疾人就业是最难的,各级残联一定要想办法让这些人的就业实现长期和稳定。要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拓宽渠道,加强培训力量和质量,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让低收入的残疾人富裕起来。

  “让残疾兄弟姐妹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在互助县盲人按摩中心,海迪姐姐和三位按摩师亲切交谈。她细心地询问按摩中心什么时候顾客多,大家的收入怎么样。得知当地职工可以在此刷卡按摩,以保证按摩师的收入,她对青海省关照残疾人的这种人性化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为按摩师朱永成和陈琳夫妇送上祝福,“祝你们幸福,祝大家收入越来越高。”她对陪同的青海工作人员说,通过你们的努力,让残疾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好的做法要总结推广,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谋生。

  在隔壁的康复中心,三位年轻的康复师正为孩子做康复治疗。简短的交流后,得知这三位康复师是作为特殊人才从湖北引进,张海迪对她们给予康复儿童专业细心的治疗表示感谢,同时对陪同人员提出,能否在青海的高校或高职设立康复系专业,以此解决康复人才问题。

  当天,她代表中国残联向互助县康复中心捐赠了50万元人民币。

  “只有残疾人生活幸福了,同步小康才有希望”

  驱车来到威远镇卓扎滩村蔡国正家,海迪姐姐对他家的住房条件点头称赞。蔡国正对海迪姐姐说,家里虽然有个肢体残疾的儿子,但国家政策对残疾人家庭特别照顾,家里的房子就是在政府危房改造资金的帮助下再建的。海迪姐姐交待工作人员,要尽快为蔡国正的儿子蔡青海安装义肢,鼓励他们一家人靠项目自主生产,提高生活水平。

  与村上残疾人专职委员蔡进香交谈时,海迪姐姐详细问明村上有多少残疾人及各自的生活状况。蔡进香如数家珍地汇报了相关情况,海迪姐姐说,基层残疾工作人员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特别感谢他们,希望他们多替残疾人呼吁,帮残疾人多争取哪怕一根拐杖,一根盲杖,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指数,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交谈中,张海迪代表中国残联为卓扎滩村的部分重度残疾人家庭发放了慰问金。她嘱咐残联干部要怀着一颗博爱的心,带着一份真实的感情,更加关心残疾人的生活,让残疾人朋友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康复服务和学习就业机会,让他们过上更有尊严、更体面的生活,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幸福。

  相关链接:

  张海迪,山东省文登市人,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1960年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知识,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3年3月7日,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1983年,张海迪被树立为宣传偶像,她得到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2013年9月,选举连任中国残联第六届主席团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