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公安分局清明节组织民警缅怀因公牺牲英烈

07.04.2016  11:15



翻开的《英烈名典》青海省页面,纸张虽已泛黄,但依然可清晰查阅:刘友鸣,男,汉族,生于1937年10月,湖南省武冈县人,初中文化,1954年3月入伍,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西宁市城中区保卫处治保组干部。

西宁城中公安保卫处民警刘友鸣同志于1970年8月3日在与战友围捕几名罪犯分子时,被冰冷的河水吞没,年仅33岁。面对这些旧物与旧时光,我们不禁会怀念、会遗憾、会铭记,怀念英烈灵魂震颤的历程;遗憾他们缺席了幸福的家庭生活;铭记他们勇往直前与舍我为国的不朽精神!

2016年4月2日,晨光熹微,青海西宁烈士陵园刘友鸣墓碑旁悄无声息,只有伫立在墓前纹丝不动为勇士默哀的西宁城中公安民警。白绢扫碑土,鲜花献英豪,“友鸣同志,我们看你来了!”当战友们敬献手中花朵的瞬间,一轮金红从苍松翠柏间跃起,大家迎着阳光微微眯起双眼,恍惚中,仿佛从过往岁月里,看到了刘友鸣同志冲进冰冷湍急的湟水河围捕犯罪分子的壮烈场面……

1970年8月的一个夜晚,身为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分局治保组民警刘友鸣,像往常一样,为擒拿一伙逍遥法外的盗窃犯,各方寻查,发现犯罪分子前往火车站准备逃离西宁,得知这一重要线索,刘友鸣顾不得吃饭,立即向上级汇报,随即实施抓捕。黑夜里,刘友鸣与同事共同奔赴建国路火车站,按照预定计划实施抓捕,可没想到狡猾的犯罪分子已从候车室分两路逃跑,其中一人下河逃窜,刘友鸣同志毫不犹豫地跳河追击,可终因水深流激,体力不支,不幸在冰冷的湟水河中遇难。

祭扫烈士后,民警来到英烈刘友鸣遗孀家中亲切慰问,刘友鸣年过半百的儿子与74岁的老母亲并肩坐在沙发上,一声声感谢着前来慰问的民警。青年民警围坐一起,听烈士家属讲诉公安英烈背后的故事。

越是过往,越是难忘,46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延续至今。老人记得1970年8月2日清早,刘友鸣离家上班,夜深却还未归来。像往常加班一样,家里也没有任何友鸣的消息,我当时也没想太多。直到4号下午单位同事上门,才得知友鸣在抓犯罪分子时没了。

“友鸣走了,顶梁柱没了!”看到家中炕头上还睡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娃儿,我就彻夜地哭,眼睛都快哭瞎了!友鸣老家在湖南,太远了。那会儿没办法,实在是没办法,我不得不把小女儿送到农村孩子姥姥家抚养,9岁的儿子刘西平留在了我身边。我一人要上班、要照顾孩子、还要去看老人,儿子没人看的时候我就请邻居照看,或者干脆把他锁在屋里。想到这些,老人紧闭双眼。过了好一会儿,老人才缓过神儿长舒一口气“都过去了,最艰难的时候也挺过来了。”

老人并没有讲述与刘友鸣太多的生活细节,但有一句话老人重复了多遍———“放心,等案子办完,我就回来。”

这句话是刘友鸣生前,每次加班出门时,回头一笑对妻子所说的。也许在别人看来,这小小的承诺简单平凡,可正是这最普通、也最凛冽的承诺在老人心底堆砌起刘友鸣永恒珍贵的回忆。

刘友鸣同志从一个劳动人民出身的穷孩子,成长为一位“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共和国英勇战士,他用最坚定的信仰,完成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搏。他带着未竟的事业和难酬的壮志走得是匆忙,来不及告别战友和亲人。然而,他的英雄壮举,却在我们心中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西宁公安青年民警说:“今天的平安和谐来之不易,是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传承他们的精神。以后我们每年都要志愿看望烈士家属,听他们的故事,也将我们公安改革发展中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在你我之间传承。我们依然记得你……

用好红色资源筑牢初心使命省民政厅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近日,省民政厅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赴海北州原子城纪念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心参观学习,追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基因,丰富学习内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增信走心有新意......民政厅
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
  9月24日,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副省长、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匡湧主持召开......民政厅
阿更登副厅长调研指导厅系统驻村乡村振兴工作
  10月12日,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阿更登率队深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纳家村,调研指导厅系统驻村乡村振兴工作。互助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国栋,县委副书记赵以鸿到村陪同调研......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