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七举措优化民族地区教育资源

07.07.2015  12:32

今年上半年,湟中县采取七项措施,不断优化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

一是大力改善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计划投资2.61亿元,实施“全面改薄”、标准化学校、职教等建设项目67个,其中9个项目面向少数民族地区。落实课桌凳项目资金193万元,落实教育信息化项目资金508万元。总投资15000万元,实施职业教育多巴新校区建设项目,建筑面积51700平方米。

二是全面落实民族地区教育惠民政策。 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生活补助、蛋奶工程项目资金2395.29万元,受惠少数民族学生1.64万人次。落实学前一年资助、残疾儿童资助、中职生资助、高中贫困生资助等资金1173万元,受益学生1.45万人。

三是稳步提升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素质。 落实199名新教师招聘和169名宿管员配备计划,教师和后勤保障队伍的补充成为历年力度最大的一年。选派51名骨干教师赴青南地区支教帮扶,县内交流教师98人,有效缓解了结构性缺编问题。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类型教师培训活动,培训教师近2000人次。

四是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素质教育。 制定印发教育系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活动方案、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指导意见等,组织召开全县德育工作会议,对全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全面部署。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德育系列活动,并深入推进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

五是协调发展民族地区各类教育。 实施学前教育项目,全县幼儿园总数达81所。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优化安排农村边远山区学校校舍改造、仪器图书配置、食堂建设、师资建设等,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有序推进全国职业教育示范县及国家级职教示范校创建工作,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位列全省区县之首。

六是全力提高民族地区教学成绩。 着力建设高效课堂,重点学习借鉴山西太谷24字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模式融合优化活动,通过检查备课、上课以及校本教研、改进教学评价等方式,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坚持生本教育,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有机融合,拓宽了教学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七是全面加强民族地区学校管理。 积极推进学校管理顶层设计,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以加强督学责任区督导、星级标准化学校评估、学校精细化管理督查等为抓手,建立健全了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学校管理新机制。对校园及周边环境、交通安全每月进行综合整顿治理,有效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