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河清流向东 幸福绿“转”字当先

08.06.2017  23:12
          “湟流一带绕长川,河水垂杨拂烟。把钓人来春涨满,溶溶分润几多田?”这是一首赞扬西宁古八景之一“湟流春涨”的古诗,诗中描写的是湟水河的景,河水壮观,岸景优美,也就是说在古代,湟水河是条美丽的河,阿爷们说河水泛青波,鱼儿在这里欢快地游着。

然而,一念起,青山绿水;一念灭,沧海桑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西宁加速迈向工业化,以及人们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湟水河不能承受其重,变成了垃圾漂浮、臭气熏天的乱河滩,这条西宁人的母亲河变得满目疮痍。同时也造成了西宁的干旱缺水、水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质量低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入到21世纪,尤其是最近这五年来,中国开始反思用消耗环境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于青海而言,作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生态环境的保护更为重要,责任尤为重大。湟水河治理开始启程。

特别是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提出了“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强调要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同年12月19日,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上提出了“四个转变”,指出要加快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

在“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指引下,全省以“”字当先,扎实开展环境治理提质行动,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从系统上下功夫,以东部城市群为重点,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健全和落实重点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县城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守住生态安全底线。

正是在这样的大政策背景下,湟水河治理进入“快车道”。西宁市按照“早日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母亲河”的目标要求,推出一大批重大流域治理项目,尤其是打造的集水生态修复和水文化展现于一体的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全面提升河流环境承载力,不断改善河流生态的同时,重现了“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光。

也是从这时起,湟水河以及其河岸的景观开始走进老百姓娱乐休闲的生活里。一位家住城中区的西宁市民向记者这般描述着湟水河近两年的变化,“以前水是黄的,还有一股臭味,岸上也光秃秃的,没人去这样的地方散步。可从去年开始湟水河的变化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不仅河水清了,岸上也绿了,甚至修的一条自行车道,让我这种不愿多动一动的懒汉,也忍不住会时不时骑车浪个河边。

现在的湟水河已形成集景观娱乐、净化水体、环境调节、水文调节、补充水源于一身的西宁市水生态系统。白天,她像一条明亮的带子,镶嵌在高楼间绿荫里,展现着这座城灵动的美;夜晚,则变身成守护神,保卫着这里的安宁,滋养着生命。

在碧绿河水和繁华之城的映辉之下,湟水河已然成为西宁市最靓的幸福色,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管在工作中,或者在休闲时,都有很强的获得感,而生态文明这棵越长越茂的大树上结出的绿色果实,让老百姓的幸福篮子越来越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