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生态文明之花绚丽绽放

23.02.2018  11:21

走进湟源县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写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字样的宣传牌,展现着湟源人的骄傲。在湟源县高级中学,地理老师杜永萍正在以湟源县生态保护为例,向同学们讲解大气层与河流海洋生态保护。湟源县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湟源县是2017年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之一,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示范县。近年来,湟源县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忠实践行“两个绝对”,将“生态立县”作为战略目标,肩负起保护湟水源头的重任,努力打造湟水河上游生态建设重点县品牌,在青藏高原上绽放出一朵绚丽多彩的生态文明之花。今天,让我们仔细观赏,寻找湟源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色彩。

保碧水长流

浑浊不清的棕黑色城市污水汇聚到湟源县污水处理厂后,经过粗、细格栅和沉积去除水中悬浮的大块物质和砂、石等大块颗粒物;再经过氧化沟和二次沉积池,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污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最后在深度处理间通过斜管沉淀、正反冲洗等深度处理降低水中的悬浮物和总磷含量。澄清的水离开污水处理厂潺潺汇入湟水河时,已符合国家城市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

污水处理厂厂长王成文告诉记者:“2015年,污水处理厂经过提标,日处理规模从原来的0.7万吨增加为1.2万吨,处理水质标准由一级B标准提标为一级A标准。2017年累计处理水量334.01万吨,污水处理率达100%。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湟源县为保护好县里的一泓碧水,大力推进“河长制”,强化取水计量设施安装,加快水资源动态管理平台系统建设,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水行政执法工作,保障水安全,促进河道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湟中县以湟海渠、南山渠两大灌区的配套与节水更新改造为重点,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项目20个,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并严格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将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0.93亿立方米以内。

同时,全面加强河道及七条沙沟的治理,累计完成河道防洪墙建设44.6公里,棚盖防洪沙沟4067米。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础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6.35平方公里。通过加强大华水厂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涵养水源,加大水污染的源头治理。现在,湟源县主要河流湟水河出境(扎麻隆)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体功能要求。

护青山常在

在湟源纳隆国营苗圃,青海云杉、丁香等各类苗木摇曳着湟源人在发展林业生态建设上的喜人成绩。该苗圃累计投资800万元,拥有育苗面积41.3公顷,栽植各类苗木300余万株。

湟源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力发展林木种苗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林木种苗面积达364.7公顷,培育各类苗木4000余万株,年收入达3000余万元,已成为省内玉树、果洛、海西、海北和省外西藏、内蒙古、陕西等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种苗主要供给基地。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控13333公顷,无公害防治率达89%,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3%以下,种苗检疫率达100%。

为提高绿化面积,湟源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2017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人工造林1820公顷、森林抚育1000公顷、封山育林1386.6公顷。并对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绿道、片林和环城林带和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进行了绿化美化。并且认真开展了天保工程森林管护5266.6公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68453公顷的森林资源管护工作。

全县现有林业用地10832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1.38%,建成各类园林绿地120万平方米,城镇公共绿地建设达到58.01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9.8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0%。

在加强林地保护和建设的同时,湟源县切实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收购、运输、经营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共拯救白鹭1只、雕鸮1只、渔鸥1只、大鵟1只、秃鹫1只、狍3只。

让蓝天常驻

站在青海华铁金属有限公司的高碳铬铁和硅铬合金矿的生产车间外,五台布袋除尘设施显得格外壮观。除一台负责炉前除尘外,另外四台除尘设施分别与车间四台正在生产的热炉相连,并将收集到的粉尘送至卸灰间,最终通过该公司独有的技术进行循环利用。

据了解,该公司2017年主动停产53天对环保设施进行检修,重新更换了4台除尘器内所有除尘布袋、为破碎机安装了除尘系统、对炉上移动集烟罩进行改造,极大地减少了无组织烟气外溢。

这只是湟源县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工作中,湟源县下大力气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先后淘汰23台铁合金矿热炉和2座水泥机立窑、1座回转窑、6座砖瓦窑等落后产能项目,规范矿业、建材等重点行业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关闭了所有采砂企业并设立了七处规模化、规范化砂石加工场。同时,加大对窑炉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强化废弃资源、废物、工业剩物回收再利用技术。

要让湟源常见蓝天,就要多措并举。因此,湟源县科学划定了县城禁煤区,379.3蒸吨锅炉实现“煤改气”,151家餐饮单位使用清洁能源,露天烧烤得到整治和引导;督促建筑、拆迁工地落实封闭施工围挡等扬尘污染防控措施,严禁垃圾露天焚烧,大力发展沼气、节能灶等新型节能技术,切实解决焚烧秸秆现象。

同时,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完善公共交通体系,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目前,湟源县空气优良率达87.6%,危废处置率达100%。

促绿色发展

在青海顺泰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涌兴现代农业基地的有机肥料培育池中,水中的粪肥在加入微量元素并充分发酵后,经过水肥一体式装置,来到了高效冬暖式大棚。大棚内,蔬菜水果在混入牛羊粪的高炉水渣上长势良好。而此时,基地负责人祖连全正在办公室内通过公司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查看各大棚内的数据资料及视频图像,并进行分析和远程控制。

祖连全骄傲的告诉记者:“基地主要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水果,使用的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系统均为独有技术,产量可达150万斤。

在青海三江一力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肉牛排出的粪污和屠宰后产生的废料被运送至其下属的有机肥生产公司,经过技术处理后生成有机肥。

湟源县在生态建设中,不忘发展绿色经济,用好脚下的一方土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开发马牙蚕豆、胡萝卜等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鼓励采取等非农药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促进农业生产清洁化。科学合理划定保护农田地块4596块,保护率达82.8%。

在现代养殖业发展中,湟源县依据环境承载能力严格控制养殖总量,对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应实施全过程综合治理或生态种养,在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同时,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森林旅游等产业。当然,只有建成宜居环境才不负土地的馈赠。湟源县大力提高绿色建筑比重,加快农村危旧房、城市棚户区和城乡石结构房屋改造。同时,各乡(镇)因地制宜采用一体式化粪池、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在122个村配置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农村垃圾清运覆盖率达86.4%。

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全省第一个“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高达90.5%……每一个荣誉,都让湟源县这朵青藏高原上的生态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