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祭母大典传承敬母美德

28.09.2014  13:34
核心提示:    九月的湟源,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气息。9月26日,由中国民俗学会、青海省妇女联合会、青海省体育局主办的湟源第六届西王母祭拜大典在充满神秘意韵的宗家沟隆重举行。“念祖

    九月的湟源,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气息。9月26日,由中国民俗学会、青海省妇女联合会、青海省体育局主办的湟源第六届西王母祭拜大典在充满神秘意韵的宗家沟隆重举行。“念祖思亲、传孝敬母”。来自台湾及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知名人士、游客等万余炎黄子孙欢聚王母故里湟源,共拜始祖,共忆祖德,领悟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昆仑文化的核心人物,西王母从真实的历史人物衍变成容颜绝世的至尊女神,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她与炎黄一样,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先祖之一,被尊称为华夏母亲,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尊奉和衷心崇敬。

  数万华人虔诚拜祭

  9月26日,在西王母石像前,彩旗飘飘,桑烟缭绕,唢呐声声,锣鼓喧天,这一高品位、高规格的祭拜大典,引来海内外和全省各地的数万群众满怀虔诚观礼参拜。整个现场庄严肃穆,观众神情端庄,充满着神圣之感,也显示着人们对华夏先祖的缅怀和崇敬之情。

  随着每一年西王母祭拜大典在湟源的举行,敬母、爱母、孝母这一良好的社会风尚已在湟源乃至全省、全国蔚然成风。湟源县县长史超在祭拜大典上致辞时说,湟源县举行“念祖思亲、传孝敬母”为主题,“西王母祭拜、秋游王母故里大型徒步活动、西王母文化论坛、摄影书画采风、精品旅游线路推介”为载体的第六届西王母祭拜大典,共同缅怀中华民族的先祖——华夏母亲西王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敬母、孝母的良好社会风尚和传统美德,对于传承文化遗产,挖掘文化资源,激发文化活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西王母祭拜大典的多次成功举办,已经成为宣传湟源、展示湟源各族人民精神风貌,开发利用湟源文化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将充分依托湟源独特而丰厚的历史文化、军屯文化、民族文化和湟源特有的旅游资源,不断加大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整合和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为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知名专家齐声称赞

  在当天的祭拜大典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尊重母亲,感恩母亲,也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心声,通过祭拜大典这个载体,来表达对伟大母亲的感恩敬仰情怀,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敬母、爱母、孝母的良好风尚,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进而形成各族人民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合力。

  文化部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对记者说:“西王母祭拜大典对于继承和弘扬爱母、尊母、敬母、孝母的传统精神,提升中华民族文化根源的认同,推进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有助于我们纯洁灵魂、锤炼意志、砥砺品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涛表示,祭典活动首先要看文化内涵,要让文化扎根在这块土地上,扎根在老百姓的心里,重新唤起他们的文化自觉。“对母亲的感恩和敬仰之情人皆有之。通过这种祭典唤醒人们对我们民族传统、人文始祖的一种怀念、敬仰。”还有一些知名专家学者表示,近年来,青海省相关业务部门和湟源县深入挖掘昆仑文化资源,策划举办了敬母大典等一系列活动,为昆仑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宣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昆仑文化闪耀湟源

  作为昆仑文化的核心人物,西王母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是史前时期生活在青海的羌人女首领。随着历史的发展,从部落首领逐渐衍变成了神,世世相袭,仪态三变,即从“虎齿豹尾”的大王大巫,变为“容颜绝世”的至尊女神。

  “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昆仑神话中的西王母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母亲。”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民俗学会会长、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宗福告诉记者,湟源县和相关机构举办了连续六届的西王母祭拜大典,这个仪式的举行,主要在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建设美好未来,通过这几年的建设,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对于地方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的特点主要是层次比较高、文创意味比较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西部地区更要挖掘发扬悠久的历史文化,以推动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品质。

  让世界知道丹噶尔

  经年不变的湟水,厚实肥沃的黄土,孕育了无数的名人俊士。绵延千年的历史,古韵厚重的文化,以及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滋生出了许多色彩斑斓、优美动人的千古传说。充满神秘韵味的王母文化,让来自各地的游客在湟源感受着那久远的文明灿烂的文化。

  “湟源是中华文化母亲西王母的故里,西王母文化传说在中国已流传2000多年,更早的看,她可能是西部部族的首领,文献记载她在汉代就是被百姓供奉、尊敬的女神。”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高莉芬教授说。高莉芬认为,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湟源这块土地上发生,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发展史乃至世界人类文化精神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山海经》上书写西王母生活地理的景象真实地发生在湟源,我相信作为参访者来说震撼会很大,因为在其他地方不可能看到湟源这样一个西王母文化发生地,它也是一个文化的精神所在地。”高莉芬说,湟源作为西王母文化的发生地,不但要让所有的中华儿女知道,也要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

  厚重独特民俗文化

  湟源,这片曾经是西王母巡游牧驻的热土,在千年的风雨沧桑中孕育和积淀了厚重而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青海博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朝认为,优秀、美好的传统价值观就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体现,西王母是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这些祭拜和研讨西王母,为当代人实现了一次文化上的穿越,表达了对人文始祖的人文关怀和对自己祖先文化的一种缅怀。

  祭拜大典上,表彰了湟源县优秀母亲代表:史秀明、文绍莲、王菊莲、王英、赵秀清、张桂、李桂兰、张世秀、张生春、高永秀,表演了茶马古道情景剧等,前来参加祭拜大典的嘉宾在西王母雕像前进行上香、献花、行施拜礼,现场还恭读了《甲午年祭西王母文》。

  祭拜大典之后,举行了西王母文化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做了题目为《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兼谈西王母文化》、《泰山文化中的西王母信仰》、《地理空间的真实与想象——青海昆仑与神话昆仑》等的演讲;举行了“传承挖掘地域特点文化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讲座和“传承文化内涵促进湟源发展结构化讨论交流”的研讨会,针对湟源旅游发展专题探讨、集思广益、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