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精准发力助推扶贫攻坚

16.10.2015  09:40

   从条件恶劣的脑山地区搬到交通便利、居住环境舒适的太阳房,从雨天泥泞不堪的山路走上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从过着只能靠地吃饭苦哈哈的日子到经营农家乐、开上了小汽车……湟源县村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

   前不久,湟源县通过组建精准扶贫队伍,研究制定《湟源县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办法》、《湟源县下派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组方案》,精准核实贫困农户收入和支出,建立县、乡、村三级精准扶贫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真正把全县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底子摸实。探索设定“三个指数、一个菜单”,做好分类帮扶,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方”的思路,变“概略瞄准”为“精准瞄准”,变普惠制“漫灌”为针对性“滴灌”,推动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

  精准识别夯实扶贫攻坚基础

  全省首推贫困户精准识别办法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精准识别贫困户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前提,也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为此,该县在现有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设定“三个指数、一个菜单”,即:贫困程度指数、返贫风险指数、措施评估指数和精细帮扶菜单,率先在全省推出了贫困户精准识别办法,为提前完成脱贫任务夯实基础。

  贫困户精准识别有了刻度尺

  湟源县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给贫困户建档立卡,寻找贫困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在深入调研、抽样调查、反复测算的基础上,选择村级收入中等的和平乡曲布滩村作为抽样调查村,把曲布滩村45户农户划分为特困、贫困和一般三个层次,按照“(家庭消费支出+大额医疗费用支出+供养在校大学生支出)÷家庭年支出合计”的测算方法,测算出特困系数为0.64,并将此作为全县精准识别贫困户的系数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户年均总收入-总支出)×特困系数+除外因素]/家庭总人口”的计算办法,计算出农户贫困程度指数,并高低排序,建立贫困户大数据平台。该指数将作为湟源县贫困户精准识别的刻度尺,为实现贫困户基本信息数据化动态管理提供了依据。

  146个村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

  依据贫困程度指数核算模式,制定了《湟源县农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办法》,并结合“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没有读书郎、四看劳动技能强不强,再看有没有重病残疾躺在床”的基本办法,将按照“村级精准识别小组初步筛选、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指数核算、村级民主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复审公告”的工作步骤,对全县146个村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同时,将逐步探索设定返贫风险指数和措施评估指数,制定精细帮扶菜单,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下派第一书记加快推动精准扶贫

  湟源县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精准扶贫工作重要举措,在全县扶贫重点村和维稳重点村下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147人,帮助他们进一步加快贫困村整体脱贫步伐,实现整体脱贫。

  据了解,这次下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农村承担宣传党的政策、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解决疑难杂症、推动精准扶贫、带领群众致富、兴办实事好事的重任。下派干部将充分发挥熟悉政策信息优势,深入农家院落,走进田间地头,广泛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与群众交心、谈心,深入浅出宣传政策、讲解形势,大力宣传党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湟源县委、县政府关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安排部署,宣传引导群众了解、接受、参与和支持县乡村各项工作,为建设“生产生活、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于本月14日上午该县举办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培训班,抽调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以及贫困村、后进村和维稳重点村两位班子成员参加了培训。

  四项举措助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

  湟源县扶贫开发工作以解决精准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为核心;以基本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基本拓宽贫困农户基本增收门路和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为前提;以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异地搬迁、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社会扶贫、行业扶贫“五大工程”为推手,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和投入力度,把扶贫开发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确保2018年提前两年如期脱贫。

  【举措一】明确扶贫目标,把精准扶贫作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中心任务——在认真总结“十五”“十一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上,寻找差距,谋求长远发展,制定了《湟源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明确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形成了上下左右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推动了《规划》的顺利实施。

  【举措二】围绕增收主线,把“四大工程”作为增强扶贫实效的最佳途径——在贫困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项目村基本实现了户有增收项目;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雨露计划”;重点扶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发展连片产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全力实施了小型易地扶贫项目,促进了贫困农民稳定增收脱贫。

  【举措三】创新扶贫模式,把群众参与作为加快扶贫进程的内在动力——在投入机制上采取了“国家投入、部门整合、社会帮扶、群众自筹”的多元投入模式,形成了村企共建、联户经营、大户带动型的成功模式。同时积极探索群众参与式扶贫模式,让农户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增强了农户的知情权、实施权、管理权。

  【举措四】落实帮扶责任,把社会帮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省、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党员、干部联户帮扶贫困户制度,实行领导联系,部门帮扶,党、团员帮户,“大户”、“能人”带动,乡镇、村、社干部抓落实的办法,使全县精准贫困村村村有单位“帮”,精准贫困户户户有人“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扶贫工作进展】2015年共落实项目资金8870.21万元,实施了9大类项目:在日月乡大石头村、上若药等14个村实施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项目;在波航西岔村、日月乡大茶石浪、乙细村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在和平乡马场台村、曲布滩村等5个村实施扶贫绩效奖励资金项目;在巴燕乡下胡丹村、莫合尔村等8个村实施民营企业援助扶贫项目;在东峡乡下脖项乡村实施旅游扶贫项目;实施12个专业的“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培训人员1050人;实施对250人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和“两后生”补助项目;对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金融贷款进行贴息;在5个乡镇,44个行政村,共实施包括水利、农业、林业、残联、妇联5大类7个子项目,覆盖9108户42660人,截至目前项目有归口单位开始实施;落实国际农发项目工作经费81万元,支撑项目工作的正常运转。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