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筑起防控包虫病的“防火墙”

19.08.2016  01:05

  6月5日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颇有些凉意,但这天的牦牛广场却热闹异常。正在广场举办的包虫病畜间防治技术宣传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农牧民群众。

  设置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册和明白纸,现场向农牧民答疑解惑……农牧厅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玉树州、州属各县(市)及各乡兽医站的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我听说这边在宣传怎么防治包虫病,就赶过来看。”玉树市小苏莽乡亚色沟村的牧民瑟木仔细地看着发到手中的、印有藏汉两种文字的宣传资料。

  头天晚上才从100多公里外的称多县牧区赶来准备采购物品的才仁,被广场上的宣传标语吸引住了脚步,顾不上去买东西,认真地听起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

  “喝草原上的水会得包虫病吗?”当听到省动物疫控中心副主任蔡金山的提问,才仁的神色一下凝重起来。

  “如果草原上的水被犬粪污染了,哪怕水看起来很干净,人喝了之后也有可能会得包虫病。所以一定要把水烧开再喝……”才仁认真地听着,频频点头。

  美加是结古镇的居民,家里养了狗。“是不是因为狗传染包虫病,就不能养狗了?”美加很困惑。

  “可以养狗,但尽量控制狗的数量,家里的狗也要尽量拴养。一定要定期驱虫,驱虫以后要把狗粪烧掉或者深埋掉。记住,患了包虫病的牛羊的内脏,千万不要给狗吃。这样就能保证家里的狗干干净净的,不会得病。”玉树州动物疫控中心主任宋仁德耐心地解释着。

  “防治包虫病的基础是从源头防控,农牧民对包虫病防控科普知识的知晓程度,关系到包虫病防控的成败,所以我们始终把宣传培训放在首位,采取互动式、参与式和示范户建设相结合等方法,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群众的防控意识,形成群防群控的局面。同时加强基层防疫人员培训,提高防治技术和卫生防护水平。”省农牧厅首席兽医师孙应祥说。

  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省各地各级农牧部门,从源头防控,扎扎实实做着畜间包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5年以来,农牧厅制定下发了《2015-2016年度青海省家畜棘球蚴病防治方案》,先后组织召开了全省畜间包虫病布病防控工作启动大会、全省防疫技术培训暨动物防疫工作座谈会和全省畜间包虫病防控座谈会等,对包虫病防治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2015年,省农牧厅将中央财政安排我省的动物防疫应急资金4563 万元,全部用于包虫病和布病防治。

  2015年至2016年,省农牧厅又从省级财政安排的动物防疫经费中,调剂资金近1000万元专项用于包虫病防治。各市州政府和农牧部门也分别召开了包虫病防治启动会,全省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拉多是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莫坝乡赛尔钦一社的村级防疫员,见到他时,他正在村里给牧民发放犬驱虫药。有牧民问狗不愿意吃药怎么办。

  “把药放到肉馅里,狗就容易吃了。每条狗都要喂驱虫药,每个月都要喂一次。喂了药的狗一定要拴住,还要把它五天内的粪便收集起来,烧掉或者挖深坑埋起来。”拉多耐心地指导着。

  “这个工作做起来困难比较大,要挨家挨户劝说,告诉牧民正确的做法,还要长时间坚持。但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做,这个工作做好了,人和牲畜就不容易感染上包虫病了。”朴实的拉多对我们说。

  狗在包虫病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犬只管理和驱虫是包虫病防治的关键环节,犬驱虫要保证连续性,如果工作做不好,会造成狗的重复感染。目前,最困难的是流浪狗的管理,如果无人管理流浪狗,就会给人和牛羊感染包虫病带来巨大风险。还要规范牲畜屠宰管理,严格家畜病变脏器的无害化处理,切断传播途径,这是保护易感人群的关键措施之一。”省动物疫控中心主任杨毅青说。

  今年初,玛多县根据实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走帐串户开展基线调查,对家犬进行建档、登记,内容包括户主姓名、犬性别、年龄、毛色等,并以村为单位对无主犬进行登记,给家养犬佩戴登记牌。全县共登记牧户2419户、家犬5890条、流浪犬2070条。

  玛多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还专门定做了犬包虫病登记牌、犬粪收集袋,对登记在册的犬佩戴犬标识牌。目前已对家养犬实施6次驱虫,共发放驱虫药40000片,狗粪收集袋12000个,犬标识牌6000个。

  自2015年开始,省农牧厅对全省家犬实行登记、对流浪犬进行调查,开展“犬犬投药、月月驱虫”,截至目前,全省登记家犬58万条,调查统计流浪犬6万条,采购发放犬驱虫药吡喹酮1630.68万片,驱虫272.82万条次,收容流浪犬5200多条,处置5680条。同时,全省各地采取焚烧、掩埋等措施对犬粪进行了处理。

  根据三江源、环青海湖地区牛羊包虫感染率、养殖方式、养犬数量、流浪犬分布、屠宰管理情况,以及基层防疫体系状况,省农牧厅在做好犬驱虫的基础上,采取双管齐下的技术措施,投入1400万元,采购发放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700多万头(份),对20个重点县实施了新生羔羊免疫。截至目前,共免疫新生羔羊496.21万只。

  同时,把病害肉无害化处理作为包虫病防治的重要措施来抓,引导农牧民摒弃将病害脏器投喂家犬的习惯,自觉进行深埋处理,切断传播途径。监督屠宰企业对检出的236.59吨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省农牧厅兽医局局长马睿麟介绍,为不断探索适合我省牧区的防治技术路线和考核方法,2010年以来,省疫控中心积极开展不同地区畜间包虫病防治试验示范,分别在贵南、泽库、刚察、互助、共和等县开展了以确定免疫方案为主要目的新生羔羊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实验,免疫羊6000多只,并开展了免疫抗体检测。

  先后制定了《棘球蚴病防治技术》和《青海省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推动包虫病防治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标准化。防治工作全面开展后,选择刚察、玉树、达日、共和、海晏等县市分别就家犬登记管理、流浪犬处置、驱虫管理、免疫效果考核等工作开展管理模式探索,创新管理方法,为全省提供典型示范。

  据悉,为强化工作督查,落实工作任务,省农牧厅组建了8个定点联系组,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8个包虫病防治蹲点技术指导组,包市包州蹲点对各地包虫病防治工作进行全程督促指导。市县两级农牧部门组织专门技术力量,专职负责防治工作。为及时了解防治进展、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全省防治情况实行月报告制度,羊包虫病免疫工作开始后实行周报告制度,同时将包虫病免疫抗体和犬粪抗原检测纳入市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效果考核,加强了监督抽查,为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摘自8月17日青海日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