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三千青丝的点滴故事——记格尔木青年创业者赵强

04.05.2018  13:59

  青海新闻网讯 今年32岁的赵强是一个时尚、利索的小伙子,通过十多年的努力,从学徒到首席发型师再到店铺老板,2016年,他终于在格尔木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第一家理发店——“发型师”发屋,今年,他的分店即将开业,赵强也将迎来事业的第二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个80后小伙子的创业故事吧。

  14年前,赵强因和家人闹矛盾,和几个伙伴相约到江苏旅游,几天下来,身上的钱所剩无几,叛逆倔强的赵强却不想向父母低头认错,也不愿开口向家里要钱,就这样在江苏一个小城镇流浪了几天。几近身无分文的时候,赵强看到一家理发店招收学徒的广告,摸着自己“干净”的口袋,他把心一横,走进了那家小小的理发店,就这样当起了学徒。

  “刚开始学习理发的时候,没有工资,店里管吃住,但伙食很简单,也很少。18岁的我每天都吃不饱,那时候生病都不敢请假,因为请假了就没有饭吃。”回忆起刚当学徒的岁月,赵强感慨万千。

  为了能学好手艺、吃饱饭,赵强十分勤快,每天第一个起床开门,打扫卫生,每次都顺便把旁边服装店的门前打扫干净,就是这样简单的坚持和努力,赵强引起了老板的注意,老板经常严厉地教授赵强理发方面的技巧和手法,赵强很快就开始上手理发了。而服装店老板对他也是倍加照顾,经常给赵强送吃的,还时常把减价处理的衣服送给赵强。“那时候,看见别人吃苹果都咽口水,我没有工资,能吃饱饭就算不错了,好在现在苦日子熬出了头,不过现在挣上钱了,我还是很节省。”

  几年下来,赵强出了师,和家里的矛盾也逐渐化解,学有所成的赵强来到西宁,一边打工,一边积累资本。2009年,他和朋友共同投资了一家理发店,但仅仅维持了一年就倒闭了;看着投进去的资金付诸东流,赵强内心十分懊悔,觉得是自己学艺不精导致了这样的后果。于是他继续去打工、学手艺。2011年,再次和朋友合伙开了第二家理发店,一直经营至2016年。五年多的运营,赵强又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他决定退股回到格尔木,在这片他生活、成长的土地上继续他的创业之路。

  2016年4月1日,经过考察,赵强在黄金地段以每年4万元的价格租下了一间店面,向亲戚朋友借了6万元,共投资20万元开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第一家理发店。

  开店之初,每天坐等客人,熙熙攘攘的人群从门前经过,进店的却寥寥无几。刚开始的时候店里只有两名理发师,第一个月营业额才8000元,自己挣了2000元,店铺随时可能关门。但赵强的心里并不着急,经过几起几落,他了解这个行业刚开张的情况,也知道要被市民接受认可是需要过程的。就这样,从第一个客人到现在理发需要排队,赵强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开业仅两个多月,他就还清了全部借款。

  从第一个月的8000元营业额,到现在每月近15万元营业额,店铺开业两年,赵强在格尔木买了一套二手房,在成都首付15万元买了一套新房,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并且很快将为人父。

  如今的赵强再也不是那个叛逆的轻狂少年了,他沉稳、孝顺,时常为家里购买生活用品,带父母和妻子出去游玩,并且帮助事业不顺的哥哥,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这两年,随着市民对美容美发需求的不断增多,美发行业层出不穷,美发企业逐渐增多,竞争十分激烈,而赵强的店面却顺势而上。现在赵强年收入达到40万元,店里雇了9名员工,员工工资从2000元到19000元不等,如遇旺季,员工最高能拿到30000元工资。为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他还为员工提供食宿。

  从18岁的叛逆少年,到如今沉稳的行业能手,在创业的道路上,赵强的坚持和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同时也为本地务工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他说:“谁受的苦越多,谁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现在,赵强还经常到上海、兰州、北京等地去学习,掌握最近的潮流资讯以及流行趋势,为自己理发事业“剪”出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