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绿成金,绿色发展绘就“美丽青海”

20.06.2019  08:05

海棠公园,美不胜收。王伟才 摄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连续15日360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6月12日,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从青海“绿电15日”暨“绿电指数”新闻发布会上传来:自6月9日0时至23日24时,青海连续15天360小时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所有用电均来自水、太阳能以及风力发电产生的清洁能源。

  一年蓄力,在去年“绿电9日”的基础上,今年青海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经济总量占比、产业规模和人均收入水平等指标均不占优势的青海,缘何能在这一领域频频走入国际舞台,接受世界巡礼?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和党中央的节拍,与时俱进深化“三个最大”的省情认识,定位更准,目标更明,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步调愈发稳健——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今日之青海,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家生态安全重要性尤其突出。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今日之青海,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职责和历史担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正在形成;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今日之青海,正在着力打好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发展、特色农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这“四张牌”,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探索青海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风已来,占天时地利者,必将振翅高飞;潮将至,眺九州四海者,亦将扬帆万里。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

   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

  2018年7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一优两高”战略部署。通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开创新青海建设新局面。

  这是一张把青海融入国家战略,着眼于自身优势、将发展差距转换成发展动力的宏伟蓝图。

  一个地处高原,存在区域差异、人才短缺等难题的省份,如何能打破瓶颈、寻得发展良方,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颗指日可待的发展新星?

  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出发,来到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现场,或能寻得一些答案。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这一工程是我国发展运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次重大创新。建成后,将有力推动青海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建设和大规模外送,提高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整体外送消纳水平。而这,不仅是青海主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缓解东中部地区能源供需矛盾,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加快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步伐、推进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坚持绿色发展,以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为突破点,以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为切入点,以培育形成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生态文化、生活习惯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早已指明方向。

  “为提高产能,降低消耗,目前我们采用浊水循环再利用系统技术、真空蒸馏和废液二次闪发蒸汽回收利用技术、粉体流冷却技术,并在全国首次使用LG-650螺杆压缩机。”走进位于德令哈工业园的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总工程师铁城介绍,通过新技术的改造使用,公司每年节水250多万立方米、节约蒸汽总量为104390吨、节省电费100万元,每年节约蒸汽、循环水等各类费用100万元左右,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

  绿色发展从来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一场全方位深刻变革。

  从小处看,以试验区盐湖化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周边丰富的石灰石、煤炭资源为依托,德令哈工业园重点推进蒸氨废液无害化综合利用以及氯化钙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利用纯碱发展玻璃、玻纤等下游产业。

  往大处瞧,近年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快速推进实施,园区主要资源产出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等不断提升,实现了工业经济向低碳、绿色、循环方向转变,促进了企业产品向精细化、高值化方向拓展。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

   高品质生活的支撑点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高品质生活不仅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融合发展。

  建设街头绿地39处,绿化道路27条,新增园林绿地85公顷;空气质量连续4年位居西北省会城市第一;建成农村卫生厕所5087座,5个美丽城镇、79个高原美丽乡村绽放新姿……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夏都西宁颜值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民生福祉也不断增强。

  今年2月,西宁市印发《“幸福西宁·花园城市”绿化美化彩化行动方案》,提出以“花园城市”作为西宁自然环境的底色、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底色。

  绿化上,弘扬尕布龙两山绿化精神,加快推进国土绿化三年提速行动,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工程,合理规划调整城区、城镇园林绿地布局,增加老城区公园游园分布,实现快速增绿;

  美化上,在公园游园、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单位庭院绿化的新建改造工程中,努力提升园林主题内涵和品位,打造园林景观示范精品;

  彩化上,在城市山体、公园游园、三河六岸、景观道路上重点增加彩叶树种配置,市区联动,合力打造一批彩色绿道、彩色通道、彩色步道、彩色大道。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这已成为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莫曲村牧民群赛没有想到,自家的邻居会是棕熊。

  4年前,刚刚看到这个邻居时,群赛一家充满恐惧。后来,他们开始给熊放一些食物,棕熊吃饱后的马上离开也不伤人。久而久之,在食物缺乏的季节,这只棕熊索性带着小熊住在了群赛家旁边。

  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53岁的生态管护员云塔原是村上的贫困户。如今,他找到了一条绿色致富的新路子。原来,当地依托资源优势,将生态管护工作与牧民脱贫工作相结合,在全乡开展“生态体验”旅游扶贫项目,免费为21户贫困户发放旅游“小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体验旅游示范点。

  两个场景,一脉相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

   展现蓝绿底色的发力点

  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青海,这个拥有大江河、大草原、大湿地的“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以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历史使命,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

  三年来,全省各地践行“一优两高”战略,以蓝绿色打底,在72万平方公里的壮阔高原上,铺展大美青海的壮阔画卷!

  木格滩位于海南州贵南县中部,属半荒漠化草原,自古素有“沙洲”之称。几十年来,由于人为、自然、气候等因素影响,木格滩出现了沙进绿退现象。

  保护生态,势在必行!

  前年开始,茫曲镇11个村的六七千名群众自带干粮,在木格滩“安营扎寨”,为这片荒漠披上了绿装。2017年,种下66万株树苗,为这片荒漠披上220公顷的绿装;2018年,90万余株树苗被错落有致的种植在荒滩沙漠之中,栽植面积达300多公顷;今年各村在巩固往年造林面积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建新造林,补植补栽120公顷、新增造林113公顷。毋庸置疑,生态文明需要锲而不舍、水滴石穿的精神,也需要主动作为,科学谋略。

  面对绿色大考,青海从一加一减中给出答案。加法。从工业新兴优势产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中新能源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3% ,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18.6%,有色金属产业增加值增长7.7%,生物产业增加值增长24.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5%。

  减法。2018年,我省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河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3.4%。

  加减之间,是青海展示蓝绿底色的底气和决心。

  从三江源到祁连山,从青海湖到昆仑山,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明显向好。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比2002年增长34倍,藏羚羊、中华对角羚种群数量均比保护初期增长2倍以上,藏野驴、雪豹、白唇鹿等濒危动物种群数量恢复增长。森林覆盖率达到7.26%,涵盖水面、湿地、林草的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

  与之增加的“生态魅力”有多大?一个案例或许可回答:6月11日,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正式启动。

  大美青海,绿意尽染,生机勃发。绿色必将为青海铺展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