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穷山沟走出个大老板

26.03.2019  09:21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青海各族群众不懈奋斗,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用实践诠释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今日起,都市报开设《爱国情奋斗者》专栏,多视角讲述70年来各族群众挥洒汗水建设祖国的追梦故事,弘扬他们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矢志奋斗,为建设强大祖国不畏艰辛的壮志豪情,凝聚爱国奋斗的伟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在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一家茶园里,几名回族、撒拉族和藏族妇女忙着做面点,一个月下来,她们的收入都达到3000多元。这家茶园是农民企业家韩进录开的。如今,韩进录的茶园成了化隆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基地,不少贫困户从这里学到手艺,开创出一片天地。

  出生于1960年的韩进录是一名在穷山沟长大的农民。这个40多年前在大山深处为生计犯难的庄稼汉,通过奋斗改写命运,过上了幸福生活。

  “我出生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候家庭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韩进录自小就磨砺出不怕苦、不怕累、敢拼敢闯的性格,这也给他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基础。韩进录说,那时父母患病,兄弟姐妹又小,他当民办教师一个月20元的工资根本不够家里开销。为此,他毅然踏上独自闯荡的道路,挖金子、开货车……尝遍了艰辛。

  1980年5月,和无数家徒四壁的山里人一样,韩进录踏上了一条淘金路。茫崖、花土沟……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小伙子看到了大山之外的天地,可这并不意味着幸福。没有机械,全靠手挖,有时候大雪封路,困在原地四五天,都吃不上一顿饭。

  几个月后,韩进录拿着“挖”回来的2000多元踏进了家门,手上多了一层老茧。渐渐的,淘金成为化隆县无人不晓的行当,几乎所有人都想一夜暴富。“挖金子的苦太大了!”40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起这段往事,韩进录连连摇头。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当听说家乡有人到广州开拉面馆挣了钱时,韩进录和村里几个胆大的年轻人,乘坐火车到了沿海地区。

  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天气炎热、缺少资金,都是很大的考验。白天找店面,晚上睡在乡亲的饭馆里。就这样,在大家的帮助下,1988年,韩进录在厦门开了第一家拉面馆。

  经过七八年艰难打拼,韩进录在拉面馆里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化隆人开始外出务工开面馆,一人带一人、一家带一家、一村带一村,因为有了拉面产业,化隆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着拉面经济的发展壮大,市场对以拉面为龙头的清真餐饮业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提升化隆拉面的经营档次,扩大市场规模,韩进录响应化隆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在平安区创办了第一家以“化隆牛肉面”命名的清真餐饮品牌示范店,积极推广化隆牛肉面的“四统一”工作。

  2000年,韩进录返乡创业。他和几个朋友到西宁开了一家规模较大的餐厅。从这一年开始,他的事业进入上升期,获得多项荣誉,2010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韩进录自开办企业以来,累计安置就业岗位490个。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20万元,参与光彩、慈善事业捐赠80万元,各类灾区捐款30多万元。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韩进录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近50人,带薪在岗实训30多人,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摆脱生活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