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海南·行走401:寻找唐蕃古道上的“牛哥兔”

30.12.2015  08:00

  青海新闻网讯 切吉草原是一个较大的地理概念,唐蕃古道究竟在哪里,今天早已无法找到。

  报道组成员采访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从《西宁府新志》清代入藏路线中发现,当年从哈什汉水(倒淌河)起50里至白彦脑儿(尕海),又前行50里至恰卜恰,又40前行里至西泥脑儿(达连海)。再前行60里至公噶脑儿(更尕海),又前行60里至牛哥兔,再前行经河卡滩、金龙沟后翻越河卡山至大河坝。

  这一记载,与《新唐书·地理志》中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基本一致。

  从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今天不为人知的地名“牛哥兔”。根据里程和方位判断,这一地名很可能在今天共和县和兴海县交界处的塘格木附近。

  共和县切吉乡乔夫旦村村委会主任彭措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说,当地藏语中没有“牛哥兔”类似的发音,具体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当记者拿出随身携带的资料,告知他已故秦裕江老先生推断“牛哥兔”可能在今天切吉水库南侧的山垭豁一带时,他欣然带记者前往。

  从切吉乡政府出发,越野车缓慢驶过平坦的草滩后,拐上了一处山包,记者将车停在山垭豁口后向水库的方向前行。这个水库不大,据说是1976年才修建的,建成之前当地人走的就是这条老路,常常经过山垭豁口。

  彭措告诉记者,这一带当地人叫作“塔日”,藏语意为“白色的土地”。水库上游的水,叫作“塔日曲”。

  这里难道就是“牛哥兔”?

  告别彭措后,报道组成员继续前行,在兴海县河卡镇红旗村的采访印证了上面的采访。

  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南夸多杰告诉记者,他们村原先属于共和县切吉村,后期搬迁到了现在的居住地。切吉水库上游有一处用明显人工堆砌起来的小石山,石头缝隙中有泉水汩汩流淌,成为了今天塘格木一带重要的水源地。当地人把这里当成是神山,每年都会举行祭祀活动。如果遇到干旱之年,大家都会到这里祈求降雨,而且非常灵验,时间不长就会天降甘露,滋润河流和草原。

  从南夸多杰的讲述中不难看出,牧人对于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以及,他们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因为,这处水源是草原存在的根本,是灌溉附近农田的保障。一旦枯竭,后果不堪设想。

  南夸多杰所说的小石山和彭措指引的山垭豁口,二者的地理位置基本一样。所以,我们是否可以推断“牛哥兔”就在今天的切吉水库一带?

  原先废弃的古道,基本上都经过今天充沛的水源地,这绝对不是巧合。

  再回头分析一下,南夸多杰所说的小石山。

  水是人类生存之源,尤其在如此广阔的草原上。所以,唐蕃古道上这处水源,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是否可推断这处小石山就是古人害怕遭到破坏,徒手从千里之外一块块运送而来,既是祈福又是保护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石山上三分之一的石头被用去修建水渠等设施,大家诧异的发现,石缝中有很多锈迹斑斑的钱币,不知道是属于哪个朝代的。

  “牛哥兔”,一个被遗忘的名称。但是,它曾经有很多温暖的故事。也许,文成公主当年就喝过这里甘甜的泉水,它就是唐蕃古道上重要的生命补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