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匠”心徐玉国

23.01.2019  16:32

  题记:大国有重器,大企有重匠。

  有些人以“对得起自己工资”来对等价值, 而徐玉国却是以“对得起职业”为自己的操守。

徐玉国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通讯员  董萌 李媛媛  摄影报道)初见徐玉国是在2013年一次“学雷锋”志愿活动上。那次的他正领着自己的徒弟们在为居民免费制作衣服撑子,志愿服务活动历时四个小时,他就足足站着工作了四个小时。老实沉稳、爱岗敬业,就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左手焊

  “欲事立,须是心立。”徐玉国是青海油田工程建设公司维护一公司维护三班班长,1998年毕业于油田技校土建班。20年野外一线工作,练就了他精湛的管工技术、气割技艺和焊接技能。对待工作,有些人是以“对得起自己工资”来信奉价值观,而徐玉国却是以“对得起职业”为操守。

焊接中的徐玉国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人来说,从事焊工职业意味着一切从头来。

  学历只有技校水平的徐玉国,想要成为专业的行家里手,谈何容易。他几乎没什么爱好,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把兴趣泡在专业书籍、找老师傅请教及琢磨技术改进上,硬是在半年内掌握了多项专业焊接技术,并取得了特种作业从业资格证,实现当年转正独立顶岗,从此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焊工。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人就是一根筋,工作上遇到再大的困难,我都一心想要解决。”功夫不负有心人,徐玉国也因他的“一根筋”精神,练成“左手焊”、不画线徒手气割下马鞍型料,在他的影响下,班组大多数成员都先后掌握了气焊和电焊两项技能。

  作为焊工,徐玉国参建的工程可真不少。

  从转正之后接手第一个工程,到青海油田重点工程“仙翼线”、“涩格复线”、“花格输油管线”,再到国家重点工程“涩宁兰一线”、“冀宁联络线”、“陕京二线”。在南征北战建设管道的同时,他所焊接的管径也从25毫米到1016毫米,不下几十种之多。

  在近8年的焊工岗位工作中,仅他参与建设的管线就长达1000余公里,参建油(气)场站有30座之多,焊接一次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因工作能力强,责任心重,2006年徐玉国开始担任班组长,带领班组成员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了尕斯油田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工程的12台加热炉更换任务。

  徐玉国说:“当好焊工,不光考验技能,更多的是考验施工作业中的应变能力。”

  最初在焊接任务中遇到作业空间有限的问题,可把徐玉国急坏了。面对提前预制好的混凝土阀井,管线碰头位置在井内,作业空间有限,无法开挖创造有利施工条件。面对井内坚实的混凝土四壁,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任务不完成不行,要完成任务没有作业空间也不行。

  就在这时,徐玉国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进行管侧及管底焊接时,能不能采用“左手焊”?平时在工房里拿左手焊着玩,施工中应该也可以。就这样,徐玉国开始了自己焊工生涯的第一次左手焊接,由于看不见,一切只能凭感觉,他只能在焊接时仔细伴着小心,十多公分长的弧形焊口,焊接过程中全身的肌肉都处于紧绷状态。直到焊口射线检测合格,他才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在他的影响下,班组一部分成员有意无意地也开始练习“左手焊”了。

   徒手下料

  古语云:“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而徐玉国深明此理。按他的话说:“人生就是不能闲着,要不断向前走才能领略到不同的风景,才不枉此生。”

  的确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工作中也是如此。

  2009年起,他所接触的场站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班里管工师傅退休的也渐渐增多,单位面临着新老管工接替不上的困境。这个时候徐玉国主动自行转岗,跟着管工专家一边学一边干,仅用一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管工技能。

  马鞍口算是管工下料中最常见的材料,也是最难的,弧度一旦掌握不好,管件就废了。一般管工的做法都是先利用尺子、石笔等工具在管件上精确画出要进行气割的位置,反复确认无误后,再开始进行气割。凭着自己的“一根筋”精神,徐玉国竟练成了徒手直接利用气割在管件上下料的本事。经他下料制作的马鞍口,在工艺焊接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口对不上的问题。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徒手直接利用气割在管件上下料的本事,使得工程建设公司在2017年能够首次自主制作安装完成2座30余米长的桁架。

  记得拿到尕斯油区集输系统优化调整工程桁架图纸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惊了,这么长的桁架从来没有人干过,面对这项任务可以说,一缺经验,二缺技术。可徐玉国说:“任务摆在面前,不干也得干!”

  于是,任务分配下来了,项目总共需要配备五个机组,徐玉国班组成员就占了三个。他带着大家仔细研究图纸,反复琢磨,一道口,一道口的分析,一个弧度一个弧度的确认,最终确定了采用分段预制整体安装的作业方式。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计算出管材尺寸,标注在图纸上,便于第二天直接下料施工,减少窝工提高施工进度。在项目施工现场,他一会当焊工给大家做焊接示范,一会又是管工为大家讲解对口要点,在他的带领下,没有人懈怠,没有人叫难。

  徐玉国用他的个人魅力,影响了项目参建的同事。

   群雁齐飞

  徐玉国对工作的热爱已经上升为一种信仰。

徐玉国与同事在一起探讨工作问题

  从一个蓬勃青年成长为技术过硬的岗位能手,一路走来,他始终不忘初心,坚守一线,踏实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些年公司关心我、培养我、支持我。我就要带好班组,干好每一项工作,必须为公司的发展尽我所能,才能对得起公司对我的信任。”

  他不光干活有一套,带班组也有一套。

  “爱创新的习惯是会传染的。”经他发明的“左手焊”,不仅仅只是风靡一时。同样是在尕斯油区集输系统优化调整工程项目施工中,某注水撬预留焊口因预留位置在平台内15公分处,而离平台间隙仅10公分,焊口与焊口之间的间隙也只有40公分,致使无法正常焊接。徐玉国本想施展一下“左手焊”,谁知他班组的两位年青人站了出来:“徐班长,让我们来吧,我们也早就想用用咱们班组这新技术了。”年青的焊工袁兵和杨芮伟凭着感觉,用左手拿起焊枪,解决了难题,最终经射线检测焊接质量100%合格。

  2017年,徐玉国带领班组转站花土沟生活基地和各油区,参建了切十六井区集油系统建设工程、花土沟社区天然气管网隐患治理工程、尕斯油区集输系统优化调整工程等多项工程。

  面对项目点多战线长的实际困难,他借鉴2013年度取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的经验,将安全生产“我说你听”变更为“我说你说大家议”来重点抓安全,解决了花土沟社区天然气管网隐患治理工程中,天然气管网施工区域特殊、安全风险高的难题。在尕斯油区集输系统优化调整工程中,针对项目撬装设备、新老管线碰头,老油区地下管网复杂的实际情况,提前安排人员进入现场,探明地下障碍物,对施工方案进行多次调整优化,最终各项目施工均比计划工期有所提前。焊接一次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总计节约工期近一个月。

  9月花土沟地区开展检修,徐玉国带领班组承担工艺安装预制,面对众多阀组管件,采取隔道口焊接,减少热应力分散热量,防止热变形。实现工艺管线安装“横平竖直”,在规定的10小时内,完成9处管线碰头,为按时完成春检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油维主力军“保油保气”的庄严承诺。

   独具匠心

  一直以来,徐玉国都把班组的成员当成自家兄弟姐妹来关爱。

徐玉国正在测量

  闲暇之余,徐玉国也喜欢和班组成员在一起聊天,谈谈公司发展,谈谈家里的老婆孩子。在闲聊的同时,他就掌握了班组成员的思想状况、家庭情况,他会针对了解的情况,在工作安排中加以留心。让班员最喜欢的,不是徐玉国经常开展的“卧谈会”,而是他工作之余对丰富业余生活的热心。

  2016年在南翼山集输及接转站工程建设中,面对雅丹地貌的孤寂,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找来废料堆里的边角料,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出了一副哑铃,这副哑铃成了大家晚饭后争抢的健身器材。

  人言,自古忠孝两难全。当跟这个浑身充满干劲的铁汉子聊到家人的时候,他的眼眶瞬间就湿了。他强忍着泪水说:“这辈子,我最亏欠的就是父母、老婆和孩子。”

  徐玉国说,儿子已经上初中了,可是因为工作性质,每年的3至11月都是施工的大忙季节,尤其是6至9月,更是野外施工的黄金季节,连一个暑假都没陪孩子出去旅行过。孩子的成长轨迹中,他一直在缺位。这些年,妻子一个人任劳任怨拉扯孩子长大,在妻子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都在野外一线。母亲身体一直不好,长年生病,可他却最多只能在每年春节前后探望父母,最长的一次,他也只待了一个月。他愧疚地说,他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更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对于工作,他却是一个操心的人。有几次正休假陪着家人,恰逢班组正在抢抓工期施工,他就在家坐立不安,一会一个电话询问施工情况,妻子不忍看见他焦急的样子,便帮他准备行囊“放”他奔赴一线,并打趣说:“你的心都已经焊在工作上了,我不让你去,岂不成了你的绊脚石。你去吧,家里你就别操心了,有我呢!”

  一件事坚持做一年不难,二十年都始终如一就非常不易了。二十年来,徐玉国一直扎根在一线,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责任心、进取心、执着心,脚踏实地唱响了“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