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改革创新率先手笔绘就幸福民生图景 ——城西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亮点采撷

10.12.2014  23:07

   改革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今年以来,城西区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地区经济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释放发展活力。从定向调控到结构优化,从创新驱动到内需发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前行,亮点频现,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新态势,开创出现代西区建设新气象新格局。

   率先实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投资8500万元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有效解决了失地农民养老后顾之忧。全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285人,征缴被征地社会养老保险费2695.80万元,为860人发放养老金151.41万元。

   率先推出环卫管护一体化

  在全市推行环卫、绿化、市政一体化管护和服务改革,通过竞争性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改进。成立了城西区市容环卫管理中心,实行管理与执法分离。

  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

  户籍制度改革,以提高城镇化为方向,坚持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的原则,合理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全区共有3710户13515人办理了农转非手续,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71.8%。殷家庄村成为全省第一个整体农转居的村子。

   率先建成地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

  协调4家大医院、80家医疗机构成立全省首家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卫生、司法部门业务指导,省市区医院三级联动,调处中心具体运作”的工作机制。目前,已依法成功协调处置了青大附属医院、东大肛肠医院等医患矛盾纠纷6起。

   率先实现技防设施辖区全覆盖

  在全区13条主要街道及89条小巷高清视频监控的基础上,年内投资1620万元在199个“老旧散”小区安装可刻录高清视频探头1260个。将监控范围延伸到“老旧散”无人值守小区和楼院,公安机关实时监控、精确打击犯罪和查证案件能力明显提高。今年,借助高清视频破获案件90起,对不法分子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辖区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率先建成残疾人就业一条街

  投资20余万元在贾小巷建成了全省首个残疾人就业便民服务一条街,组织残疾人进行缝纫、修鞋、擦鞋等便民服务,残疾人在街内还能展示及出售自己的手工作品,解决了辖区17名残疾人的集中就业。今年区残疾人中心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全国残疾人之家”。

  率先建成河湟文化美食一条街

  投资2700万元着力打造兴海路河湟文化美食一条街。采用了体现河湟文化的青砖坡屋檐、马头墙,突出“地方小吃文化”主题,文化墙、情景雕塑、树池坐凳等烘托,图文并茂的讲述西宁12种小吃的地方饮食文化。

  打造群众文化精神家园

  区政府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占地3468平方米的城西区文化艺术中心,打造了西区新地标,提升了城区文化品位,成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

   和谐拆迁创“西区速度”

  加速推进西川南路23号、青年巷、南气象巷等棚户区综合改造项目,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尊重群众的选择,努力做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力推进了征收工作的效率。截至目前,全区国有土地征收任务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共签订协议2124户、完成征收总面积18.2万平方米,完成任务总数的101%。

  街景亮化获“城市照明建设奖”

  以打造智慧西区理性之光为设计定位,总投资2100万元对兴海路27栋单体楼进行亮化及城市家具等配套设施建设,对浦宁之珠视角下的30栋“金屋顶”及22栋单体楼进行景观亮化,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城市天际线,体现了节能、环保、经济的最佳效果。今年城市亮化获得全国“城市照明建设奖”荣誉称号。同时,投资2100万元对同仁路沿街25幢楼体进行节能改造和景观改造;投资450万元对五四大街进行门头整治、景观改造,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阳光厨房保舌尖安全

  总投资820万元创新推出“阳光厨房”,计划建成400个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平台,依托科技手段对餐饮服务业的食品原料清洗使用、餐饮具消毒保洁、食品烹调制作实现全覆盖立体式远程监管,将实现辖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覆盖,确保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目前,已建成了50个阳光厨房。

  全省首家双孵化中心孕育发展新活力

  在海晏路社区组建成立全省首家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重点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类、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有效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目前,已有社区工作站、矛盾调处工作站、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咨询中心等15家社会组织入孵。投资1600万元建设城西区第三产业孵化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搭建政府和企业互通平台,加强对辖区企业服务。前三季度,全区新增中小微企业1328户,超出目标任务267户,新增企业数位列全市区县之首。

  “绿道”引领骑行赏景风潮

  在全省首推“绿道”概念,投资2000万元完成湟水河畔“绿道”项目建设,东起秀水桥、西至海湖新区湿地公园,全长7.5公里,贯穿鲁青公园、人民公园、文化公园、火烧沟景观带、海湖新区湿地公园等多处城市公共绿地,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资源特征,为市民群众提供了绿色环保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室内大菜场惠及百姓

  整合各类资金1.5亿元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室内大菜场,菜场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设置了600个摊位、100间铺面,还有百姓休息处、就餐处、服务台、免费洗手间、IC公交充值点、自动提款机、停车场等设施,安置1400余人就业。菜场开通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实行早市价格销售,并设有农药检测站,稳定物价、便民利民,将实惠送到百姓家门口。

  推出海峡两岸教育交流新模式

  成功举办城西区首届海峡两岸教学文化交流活动,区教师现场观摩、聆听台湾地区语文名师的课例研究、专题报告,并与名师现场交流、互动。两岸同胞零距离观察体验彼此的课堂,一线教师在互动学习中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开辟廉政教育新阵地

  率先在省西川监狱建成城西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以“清廉西区”为主题,组建廉政文化“宣讲团”和“艺术团”传承廉政文化,传播廉洁理念。创建廉政文化大院2个、廉政文化书屋5个,制作百余块《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案例警示录》,编印《城西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手册。聘请10名社会义务监督员、5名特邀监察员,拓展监督渠道。

  “五级联动”联心联事联群众

  依托辖区省市厅局级单位较多、资源丰富的特点,结合西区实际,建立省、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联动”机制,初步形成省市部门单位指导帮扶、区级部门纵向联结、镇(街道)面上协调、村(社区)“网格化”联系格局,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总阀门”,以“实事联办”、“难题联解”、“党建联抓”、“项目联动”为“新引擎”,凝聚各方力量,在一线为民排忧解难中探索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深受辖区居民的认可与欢迎。

  (本版图文由城西区委宣传部提供)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